《长亭送别鉴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鉴赏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亭送别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亭送别的背景及作者辛弃疾;(2)分析长亭送别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3)品味长亭送别中的词句,体会其韵味。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亭送别;(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2)体会离别的哀愁,珍惜友情;(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1. 分析长亭送别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2. 品味长亭送别中的词句,体会其韵味。三、教学难点1. 理解长亭送别中的意境和艺术手法;2. 感悟作者的
2、情感表达。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辛弃疾及长亭送别的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鉴赏状态。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亭送别,理解诗歌内容;(2)标注不理解的字词,查找资料,解决问题。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长亭送别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品鉴(1)引导学生品味长亭送别中的词句,体会其韵味;(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离别的哀愁;(2)分享自己的离别经历,珍惜友情。(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五、课后作业1. 熟读长亭送
3、别,体会其意境和艺术特色;2. 结合自己的离别经历,写一篇心得体会;3. 推荐一首类似题材的诗歌,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艺术特色。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长亭送别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4. 诗歌推荐评估:查看学生推荐的诗歌,评估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对同类题材的理解。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长亭送别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4、: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 学生的反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对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4.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八、课程资源1. 辛弃疾的生平和作品集: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辛弃疾的背景资料,拓展阅读视野。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提高他们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3. 在线诗词网站:引导学生访问诗词网站,自主探索和学习古典诗词。4. 相关影视作品:如果有的话,可以推荐学生观看与长亭送别相关的影视作品,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九、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一
5、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并在班级或学校活动中展示。2.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3. 参观文学馆或博物馆: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馆或博物馆,加深对文学历史的了解。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调整可能包括:1. 加快或放慢教学节奏,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2. 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增加或减少教学深度和广度。3. 改变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 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重点和难点解析
6、一、教学重点环节1. 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在自主阅读长亭送别时,可能会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有困难,需要教师在后续的合作探讨环节中进行引导和解释。2. 合作探讨环节: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可能会对诗的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理解不深,需要教师在诗歌品鉴环节中进行详细解析。3. 诗歌品鉴环节:学生在品味诗中的词句时,可能会对诗的韵味和情感表达理解不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二、教学难点环节1. 意境理解环节:学生可能对长亭送别中的意境理解有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意境。2. 艺术手法解析环节:学生可能对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不深,需要教师详细解析
7、这些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效果。三、教学补充和说明1. 在自主学习环节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和困惑,其他学生可以就此提出问题或给予解答。2. 在合作探讨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通过对这些词句的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3. 在诗歌品鉴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品味,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的韵味。4. 在意境理解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展示与诗中景象相关的图片或播放相关音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意境。5. 在艺术手法解析环节中,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具体运用,并让学生试着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些手法,以加深理解。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品鉴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长亭送别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难点,如意境理解和艺术手法解析,并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和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歌。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长亭送别的内容,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