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理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2.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与物体的表面粗糙程度、压力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3. 摩擦力的性质: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静摩擦力大于等于零,动摩擦力小于等于零;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和正压力的乘积来计算,
2、即 F = N (其中,F为摩擦力,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性质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的理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运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和特点。3.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性质和计算方法的相关内容。2. 实验器材:滑轮组、弹簧测力计、木板、毛巾等。3. 练习题:包括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题。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
3、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3.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压力和接触面性质的关系。4. 讲解摩擦力的性质:讲解摩擦力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5.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摩擦系数和正压力的乘积来计算摩擦力。6. 演示实验:展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和特点。7.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讲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4、识。七、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九、章节测试1. 测试学生对摩擦力概念、产生原因、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测试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摩擦力的其他方面,如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系统、传送带等。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重点和
5、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性质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的理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的运用。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与物体的表面粗糙程度、压力和接触面的性质有关。3. 摩擦力的性质: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静摩擦力大于等于零,动摩擦力小于等于零;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摩擦系数和正压力的乘积来计算,即 F = N (其中,F为摩擦力,为摩擦系数,N为正压力
6、)。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性质。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和特点。3. 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2.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讲解摩擦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是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3. 分析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压力和接触面性质的关系。4. 讲解摩擦力的性质:讲解摩擦力的性质,让学生理解摩擦力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5. 讲解摩擦力的计算
7、方法: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摩擦系数和正压力的乘积来计算摩擦力。6. 演示实验:展示滑轮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摩擦力的现象和特点。7. 练习与讲解: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讲解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摩擦力的计算和应用。六、课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对摩擦力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七、章节测试1. 测试学生对摩擦力概念、产生原因、性质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测试学生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摩擦力的其他方面,如摩擦力的作用效果、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刹车系统、传送带等。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