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产业 2产业组织 3产业结构 4产业关联 5产业政策 6淘汰产业 7新兴产业 8生产要素分类法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
2、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
3、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 2市场行为 3有效竞争 4市场结构 5市场绩效 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六、论述题
4、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答案)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组织: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 2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和其他企业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策略行为。 3有效竞争: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4市场结构:对市场内竞争程度以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5市场绩效: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五、简答题 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提出:鲍莫尔、帕恩查和利格等 (
5、2)主要内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绩效等市场绩效,在传统的哈佛学派的理想的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须众多的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自由,只要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 2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答案要点:即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导致垄断;垄断又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3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答案要点:(1)尽管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关于市场机制的论述,但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其在著作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对组织的概念有所论述; (2)1932年贝利和米恩的近代股份公
6、司与私有财产为以后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3)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张伯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罗宾逊夫人同时出版了各自的专著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同时提出了垄断竞争理论。(4)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和马歇尔被奉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 六、论述题 1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 答案要点: (1)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被认为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问题的最优组织形式,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2)市场机制通过“看不见的手”,创
7、造市场秩序和最优经济社会。 (3)政府不要过多敢于经济活动。2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60年代的在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斯蒂格勒、德姆塞茨等。 (2)1968年斯蒂格勒的名著产业组织一书的问世标志着该学派在理论上的成熟。即使市场中存在着默写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第三章 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 2. 厂商 3企业 4团队生产 5资产专用性 6范围经济 7人本主义 8交易成本 9.资产专用性 10企业 五、简答题 1. 按照科斯的
8、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2 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如何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现象? 3 古典企业有那些特征?它之所以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六、论述题 1. 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2. 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 3. 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产业主体 企业(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
9、“经济人”假定); 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4团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还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5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6范围经济:存在于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两个各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所能达到的产量之时(假定两个企业得到的投人物相等)。7人本主义:日本企业经营实践的各种具体方法的背后,有一种潜在的、超越文化与国界的企业经营原理,伊丹敬之教授把此原理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
10、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的广义词,它体现于企业的经营方法之中。如果说,资本主义是以钱为根本的东西的话,则是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8交易成本:进行交易谈判,签订交易契约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例如,雇主到市场上采购原材料、招聘工人,需要花费时间、需要发现价格、需要讨价还价、需要冒花费成本而购买不到原材料和劳动力或虽已购买到却不适用的风险,当然他还需要签订交易合约并对合约的执行进行监督等等。 9.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10企业:其概念是不断发展的,由原来单纯的生产、经营单位渐渐加上了独立经营、自主经营、法人资格等本质规定性。当然,这
11、些概念有的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并对后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五、简答题 1. 按照科斯的观点,试简要论述什么是企业? 答案要点:科斯明确指出,新古典企业理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缺陷。为了克服新古典企业理论的不足,科斯把交易成本的概念引人经济分析,将生产的制度结构纳入经济理论,他认为:(1)市场和企业是执行相同职能因而可以相互替代的配置资源的两种机制,企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价格机制的替代。(2)无论运用市场机制还是运用企业组织来协调生产,都是有成本的。 (3)市场经济中之所以存在企业的原因在于有些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比通过市场所花费的成本要低。 (4)市场机制被替代是由于市
12、场交易有成本,企业没有无限扩张成世界上只有一家的巨大企业则是因为企业组织也有成本。 2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要点;威廉姆森提出了描述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是交易所涉及的资产专用性。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指当一项耐久性投资被用于支持某些特定的交易时,所投人的资产就具有专用性。 3. 古典企业产生必须具备哪两个前提条件? 答案要点: (1)通过队导向的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并且它所使用的生产技术,在直接衡量合作性投入的边际产品时是有费用的,使得合作性投入之间通过简单的市场交换难以对偷闲行为加以限制; (2)通过观察或确定投人的行为来估计边际生产率是经济的。六、论述
13、题:1.试述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确定的? 答案要点: (1)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时期内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固定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他只能通过调整可变要素(即可变成本)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量(即生产规模)。从整个行业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 (2)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 所谓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准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费总成本(从而平均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
14、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出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和短期均衡一样,在长期竞争性调整过程中,行业和厂商的长期均衡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同时决定的。在这里,行业的供给和需求决定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各厂商根据该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并使其所提供的产量的边际成本等于既定的产品价格。同时不断有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和亏损的厂商退出该行业。这种调整过程会一直进行,直到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刺激不存在时(只能获得正常利
15、润)才会停止。此时该产品的价格、产量和留存下来的厂商数量将不再发生变化,该行业达到均衡状态。与此同时,留存下来的每个厂商都具有最大的经济效率、只能赚取正常利润、所选用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在当时技术条件下的最优规模,并且所提供的产量是对应该厂房设备之平均成本为最低点的产量。 2.与西方企业比较,东方企业具有那些特点? 答案要点: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东方文化以人文精神和非理性主义为特点十分注重人的因素,道德评判高于一切。而西方文化崇尚理性主义和科学精神,忽视人性,重视理性不主张道德评判,重视事实评判。因而,东西方对企业的认识和看法也有很大差异。所以,西方的企业总是追求高比率的
16、股息分配、短期利益优先,遵循的是“股东主权”模式。企业一旦不景气,经营者首先会解雇员工。这与日本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3.论述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1)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2)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 (3)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四章 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 一、名词解释1. 产业市场结构2. 市场集中度 3. 洛伦兹曲线 4. 产品差别化 5.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 6. 市场集中度 7. 基尼系数 8. 促销差异化 9. 企业兼并 10. 规模经济 五、简答题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2简述进入壁
17、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3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六、论述题 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 产业市场结构:是指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2.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3. 洛伦兹曲线: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表明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计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4. 产品差别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
18、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 5. 赫芬达尔一赫希曼指数:简称H指数。它是某特定行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 6.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 7. 基尼系数:是一种相对集中度的指标,它建立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等于均等分布线(对角线)与洛伦兹曲线之间的面积(图61阴影部分的面积)与以均等分布线为斜边、以横轴为直角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 8. 促销差异化:就是企业通过利用独特的促销手段,包括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和公共关
19、系等,建立顾客对产品差异化的认知。 9. 企业兼并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由于组织调整行为是对市场关系影响最大的市场行为,因此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兼并行为的研究非常重视。 10.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产品的单位成本随规模即生产能力的提高而逐渐降低的规律。 11.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由于市场集中度是反映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的指标,所以它与市场中垄断力量的形成密切相关,也正因为如此,产业组织理论把市场集中度作为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 五、简答题 1影响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那些?
20、答案要点:决定市场集中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化;(3)进人和退出壁垒;(4)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5)市场需求的增长率; (6)短期成本结构。 2简述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案要点: 在影响市场结构的诸多因素中,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是与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并列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分析,主要是从新企业进入市场的角度考察产业内原有企业和准备进人的新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最终反映出来的市场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一般产业组织研究更加重视研究进入壁垒,考虑到研究的完整性,这里对退出壁垒也做了相应的介绍。 3. 简述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
21、:企业的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广告与产品差异。 (2)广告与进入壁垒。 六、论述题 1试述企业兼并的主要动机及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答案要点:企业兼并的动机多种多样,主兼企业和被兼企业的动机也不相同:(1)主兼企业的动机;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支配力量;降低市场进人壁垒;减少资产经营风险;单纯扩大规模,提高经理人员的声望。 (2)被兼企业的动机;减少资产经营风险;避免破产;回收资本。 (3)企业兼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的形成。 2试分析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产业技术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案要点: (1)熊彼特
22、等人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最大; (2)谢勒等人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们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 (3)实践表明,在许多产业中,小企业能对技术进步作出重要的贡献。 3试论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产业组织学者不再简单地认为结构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他们发现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1)从短期考察,可以把市场结构看成是既定的要素,作为企业市场行为的外部环境,市场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归纳起来,在短期内,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
23、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 (2)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第六章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业结构 2产业结构政策 3配弟克拉克定律 5雁行形态理论 五、简述题 1 简述产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体系 2简述传统经济增长理论 3简述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4简述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 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 六、论述题 1试述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试述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第六章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 经济学 课后 习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