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长亭送别教案备学案(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长亭送别全文;(2)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3)分析并欣赏作品中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的离别之情,体会友谊的珍贵;(2)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 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 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的分析;3. 培养学生的文
2、学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生僻字词的解释与理解;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亭送别全文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长亭送别,了解作品背景。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之涣及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长亭送别,理解诗意;(2)标注生僻字词,查找注释,解决疑难问题。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分析讲解:(1)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及表现手法;
3、(3)赏析作品中的精彩句子。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离别之情,体会友谊的珍贵;(2)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长亭送别;8. 课后反思: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将长亭送别与唐代其他送别诗进行比较,如登鹳雀楼、别董大等;(2)分析不同诗人的送别情怀及艺术风格。2. 文化探究:(1)了解古代长亭的文化内涵,如饯行、离别等场合;(2)探讨古代送别诗中的情感表达及社会背景。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1)教师针对作品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见解。2. 小组竞赛:(1)分组进行诗词接龙
4、,以长亭送别为起点;(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八、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2)反思自己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进步。2. 同伴评价:(1)相互评价对方的鉴赏文章;(2)给出建设性意见,共同进步。3. 教师评价:(1)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2)针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九、教学延伸:1. 诗词创作:(1)以“离别”为主题,让学生尝试创作诗词;(2)分享创作成果,进行交流与点评。2. 课外阅读:(1)推荐阅读其他古典诗词作品;(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习惯。2. 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继续努力;3. 强调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激发
5、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以及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三、教学难点:对于生僻字词的解释与理解、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四、教学准备:教师应充分准备教学资源,包括作品全文和相关资料,鼓励学生提前预习,了解作品背景。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并有效地进行讲解和情感体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六、教学拓展:通过比较学习和文化探究,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送别诗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七、课堂互动:提问环节和小组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八、评价与反馈: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促进个人成长。九、教学延伸:通过诗词创作和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文学素养,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创作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