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说课稿教案 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尊严。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1. 按劳分配
2、的定义2. 按劳分配的特点3. 按劳分配的意义第二课时: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1.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2. 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3. 分配制度的运行机制第三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1. 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3. 分配制度的发展趋势第四课时: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按劳分配的实施情况2. 讨论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五课时:课堂讨论1. 讨论我国分配制度的优点和不足2. 探讨改进分配制度的措施和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按劳分配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 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及其组成部分3.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3、并存的必要性难点:1. 按劳分配的意义和必要性2. 我国分配制度的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3. 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 运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分配制度的理解和认识。3. 采用提问、回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观点阐述和问题解决能力。4. 课堂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按劳分配 主体 多种 分配 方式 并存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