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排排队好习惯》 社会活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中班《排排队好习惯》 社会活动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活动名称: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排排队好习惯二、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理解排队的意义,知道排队是公共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学会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排队小道具(如小动物玩具、小椅子等),音乐CD排排队。2. 经验准备:幼儿有在公共场所排队的经历。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了解排队的意义和好处。2. 主体部分:a. 游戏环节:幼儿用排队小道具进行排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排队姿势。b. 音乐环节:播放音乐排排队,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进行排队游
2、戏,感受排队的乐趣。c. 情景模拟:教师设置情景,让幼儿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排队技能,如上下楼梯、入园离园等。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评价他们对排队好习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2. 关注幼儿在实际情景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运用排队技能的能力。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排队情况,以评价活动效果。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排队活动的要求,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引导幼儿养成排队的好习惯。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公共场所设置排队标识,提醒幼儿注意排队。3. 主题活动:开展“排队月”活动,通过一系列排队主题的游戏、教学活动,巩固幼儿排队好习惯。七、教学
3、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景,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排队。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幼儿学习排队的兴趣。3.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排队活动。八、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在排队过程中发生碰撞、摔倒等意外。2. 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引导、纠正他们的排队姿势。九、教学反思:1. 反思活动设计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2. 反思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程度,是否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3. 反思活动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十、课后作业:1. 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也尝试排队,记录幼儿排队的情况,分享给教师。2
4、. 幼儿绘制一幅关于排队的画,展示自己对排队好习惯的理解。3. 教师收集幼儿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排队的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时,需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理解排队的意义和好处、学会自觉排队以及培养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二、活动准备:活动准备环节中,需要注意物质准备是否丰富、具有趣味性,能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经验准备是否充分,幼儿是否具有在公共场所排队的经历,这将直接影响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四、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的讲解和示范是否生动、易懂,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2. 主体
5、部分的游戏环节是否具有趣味性,能否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会排队。3. 音乐环节是否能让幼儿感受排队的乐趣,并在音乐中巩固排队的技能。4. 情景模拟环节是否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能否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排队技能。七、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是否能帮助幼儿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排队的意义。2. 游戏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排队的兴趣。3. 互动教学法是否能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排队活动,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八、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关注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引导、纠正他们的排队姿势,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排队的技能。十、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需要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作业应既有实践性,又能让幼儿在完成过程中感受到排队的乐趣。作业的布置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以确保幼儿能在家庭环境中继续练习排队。本次教案以“幼儿园中班排排队好习惯 社会活动教案”为主题,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方法、注意事项、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引导幼儿学习排队好习惯。在重点关注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方法、注意事项和课后作业的还需注重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确保幼儿能在不同环境中顺利地养成排队的好习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