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
《《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凭箜篌引李贺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了解李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画意美和情感美。(2)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激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语句理解。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修辞手法
2、鉴赏。3. 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观点的归纳。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2. 诗歌创作背景对诗歌理解的影响。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涵。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简介李贺及其创作风格1.2 分享李贺的生平趣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2.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疏通文字障碍3. 合作探讨3.1
3、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2 分享合作成果,进行全班交流讨论4. 诗歌解析4.1 解析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4.2 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和作者观点5. 欣赏与拓展5.1 欣赏箜篌音乐,体会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5.2 学生尝试创作以“箜篌”为主题的诗歌,进行文学创作实践6. 课堂小结6.2 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7. 作业布置7.1 背诵李凭箜篌引8. 板书设计李凭箜篌引音乐美画意美情感美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合作探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李凭箜篌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
4、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更加合理,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课堂互动表现,包括发言积极性、问题提出与解答等。(2)小组合作探讨,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中关于李凭箜篌引的知识点考核。(2)诗歌鉴赏能力考核,包括对其他诗歌的解读和评价。七、教学资源1. 教材:李凭箜篌引文本及相关注释。2. 网络资源: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箜篌音乐欣赏。3. 教辅资料:诗歌鉴赏指导书籍、相关论文和案例分析。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进行教学设计及准备相关教学资源。第2周:完成李凭箜篌引的自主学习和诗歌解析。第3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凭箜篌引李贺 箜篌 李贺 教学 设计 辽宁省 县级 语文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