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总结 .doc
《土壤学复习总结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复习总结 .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土壤学复习总结考试题型1. 名词解释2. 填空3. 简答题或命题判断4. 综合阐述题5. 计算题名词解释绪论(04):土壤、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土壤圈1 土壤:是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表层。2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料的能力3 土壤生产力:由土壤本身土壤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界条件所决定。4 土壤圈:是地球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交接界面,是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第1章(01):粘土(次生)矿物5 粘土(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
2、而成的矿物。第2章(4):腐殖质、腐殖物质、矿质化作用、腐殖化作用6 腐殖质: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7 腐殖物质:土壤和沉积物等中,除有机体中已知的各类有机化合物(非腐殖物质)以外的各种淡棕色至暗褐色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它由胡敏酸、富啡酸和胡敏素等三类物质组成。8 矿质化作用:有机残体中的各类有机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同时释放出含氮、磷、硫的植物可以用的矿质营养元素。9 腐殖化作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第3章(1):土壤酶10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代
3、谢的一类重要动力,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学和化学过程都要在酶的催化下才能完成。第4章(7):土壤机械组成、质地类别、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土壤孔性、土壤容重、团粒结构11 土壤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比例,又称颗粒组成。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最基本,最重要的形状之一。 12 质地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土壤和黏土三类。P7313 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性,良好的土壤结构是形成土壤肥力的基础。14 土壤结构体:指土粒(单粒和复粒)互相排列和团聚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土团货土块。15 土壤孔隙性质:指土壤中孔隙的总量
4、及大小孔隙分布16 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17 团粒结构:系指土壤中单粒或复粒经过多级黏结团聚而形成的、内部疏松多孔、近似球体、自小米粒至蚕豆粒般大小的土粒。第5章(8):土水势、基质势、水力势、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比水容、入渗速率、土壤水分再分布18 土水势:指温度、压力、溶质浓度和力场恒定的土水平衡系统所具有的能够引起水分流动而做功的能量。19 基质势:即为基模式。是指土壤受固相基质吸力作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20 水力势: 21 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下所处的能态。2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随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关系曲线。
5、23 比水溶:24 入渗速率:即在土面保持有大气压下的薄水层,单位时间通过面积土壤的水量。25 土壤水分再分布:指土壤水分入渗结束后(积水层消失),进入土壤内部的水分在水势梯度作用下不停地由湿土层向较干土层运动的过程。第6章(6):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氧扩散率、土壤通气性、容积(质量)热容量、土壤导热率、土壤热扩散率26 土壤呼吸速率:27 土壤氧扩散率:28 土壤通气性:即土壤气体交换性能,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壤内部不同层次之间气体运动的能力。29 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分为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分别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度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30
6、土壤导热率:是土壤导热性能的衡量指标,指单位厚度(1cm)土层温差为1度是,每秒种经单位断面(1立方厘米)通过焦耳数.P10731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在标准状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度的温度梯度下,每秒种流入1平方厘米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单位体积的土壤发生的温度变化。第7章(4):阳离子交换作用、阳离子交换量、盐基饱和度、阴离子专性吸附32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交替所吸附的阳离子,在静电引力、离子本身的人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他胶体表面的阳离子进行交换,这种作用就称为阳离子交换作用。33 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条件下,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就
7、称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34 盐基饱和度:土壤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35 阴离子专性吸附:是指阴离子进入粘土矿物或氧化物表面的金属原子的配位壳中,与配位壳中的羟基或水合基重新配位,并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在固体的表面。第8章(6):活性酸、潜性酸、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土壤酸碱缓冲性、土壤酸碱缓冲容量36 活性酸:土壤活性酸是指与土壤固定相处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 度。37 潜性酸:土壤潜性酸是指被吸附在土壤固相表面交换性的致酸离子所表现出来的酸度。38 交换性酸度:是指可以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而被释放到溶液中的酸量。39 水解
8、性酸度:是用碱性盐(弱酸强碱生成的盐类)如醋酸钠与土壤作用,使胶体吸附的H+、Al3+释放到溶液中表现出来的酸度。40 土壤酸碱缓冲性:是指当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时具有缓和其酸碱性变化的能力。41 土壤酸碱缓冲容量:使土壤溶液的pH值改变一个单位所需要加入的酸量或碱量。第9章(5):氨基化作用、铵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磷固定作用42 氨基化作用: 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酶的系列作用下,逐级分解而形成简单的氨基化 合物。43 氨化作用: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种简单的氨基化合物进一步分解成铵的过程。44 硝化作用: 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45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
9、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46 磷固定作用: 土壤中各种磷化合物,从可溶态或速效态转变为不溶态或缓效态的过程。第10章(6):土壤物理机械性、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土壤可塑性、土壤耕性、宜耕期47 土壤物理机械性:48 土壤粘结性:原来是指同种物质或同种分子相互吸引而粘结的性质。在土壤中,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粘结起来,就是粘结性。不过,由于土壤中含有水分,土粒与土粒的粘结常常是通过水膜为媒介的。同时,粗土粒可以通过细土粒为媒介而粘结在一起,甚至通过各种化学胶结剂为媒介而粘结在一起,也归之为土壤粘结性。49 土壤粘着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
10、条件下,土粒粘附在外物上的性质。50 土壤可塑性:是指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型,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51 土壤耕性:泛指耕作中土壤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耕作后土壤的表现,包括土壤耕作的难易与耕作质量。52 宜耕期:是指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此时,耕作消耗的能量最少,团粒化效果最好。第11章(3):土壤退化、土地退化、土壤质量53 土壤退化:因自然环境因素不佳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54 土地退化:土地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作用而不再能正常地维持其经济功能和(或)原来的自然生态功能的现象和过程。55 土壤
11、质量:与土壤利用和土壤功能有关的土壤内在属性。土 壤 学土 壤 学学习重点(1-2)1.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与土壤的关系“海洋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盲目施肥+土壤保肥性下降+水土流失“固废物污染”农用土壤二次污染“酸雨”土壤酸化“全球气候变暖”土壤呼吸作用“土壤荒漠化”土壤贫瘠化、丧失利用价值“淡水资源贫乏”土壤持水性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森林锐减”-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 2. 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作用它有净化、降解、消纳各种污染物的功能;土壤是由岩石风化和母质的成土两种过程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物,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界面上,成为它们
12、连接的纽带,构成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3. 土壤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4)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4. 土壤在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保蓄和提供养分;机械支撑作用;保蓄和提供水分;对有毒物质的缓冲作用;调节温度。5. 我国土壤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 2、耕地严重流失 3、人口和耕地供需矛盾突出 4、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学习重点(3-4)1. 土壤层状铝硅酸盐矿
13、物的种类及其差异种类:高岭组矿物;蒙蛭组矿物;水化云母组矿物;绿泥石组矿物高岭组矿物:1:1型的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少;胶体特性弱。如:高岭石、珍珠陶土等。蒙蛭组矿物:2:1型的晶层结构;胀缩性大;电荷数量大;胶体特性突出。如:蒙脱石、蛭石。水化云母组矿物:2:1型晶层结构;非膨胀性;电荷数量较大;胶体特性介于前两者之间。如:伊利石。绿泥石组矿物:2:1:1型晶层结构;同晶替代较普遍;颗粒较小。如:绿泥石。2. 从北到南(西北到东南)我国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1) 从北到南1:1型矿物逐渐增多,2:1型矿物逐渐减少2) 从北到南氧化铁铝矿物逐渐增多3. 土壤中有机物质的构成(非生命体
14、部分)土壤中主要的化合物组成是类木质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4. 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腐殖化及其衡量指标腐殖化: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矿质化:有机物进入土壤后,一方面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N、P、S等元素在这一系列特效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叫有机质矿质化。5. 土壤有机质(简单有机化合物)矿化的难易 单糖、淀粉和简单蛋白质;粗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脂肪、蜡质;木质素、酚
15、类化合物6.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C/N比)、温度;土壤水分和同期状况;植物残体特性7. 土壤腐殖物质的组分及其分离土壤腐殖质是一类以芳香化合物或其聚合物为核心,复合了其他类型有机物质(脂肪酸、蛋白质等)的有机复合体。学习重点(5-6)1. 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比表面、带电性、吸水性、颜色、功能基团和阳离子代换量)及各组分的性质差异比表面很大;两性脱体,通常带负电;是亲水胶体;整体呈黑色;主要是含氧的酸性功能基团;2. 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作用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 2、改善土壤肥力 3、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 4、有机质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固定作用 4、土壤对全球碳平衡的影
16、响3. 土壤有机质平衡及其调控措施在农作制长期稳定不变的后期,土壤有机质的年积累量和年分解量相当,有机质含量保持的动平衡状态。措施:施用有机肥,农作物秸秆“还田”,应用少耕或免耕耕作技术,学习重点(7-8)1. 质地基本类别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2. 壤质土是理想的质地类型之原因它兼有砂质土(有松散的土壤固相骨架,沙粒很多而粘粒很少,粒间孔隙大,降水和灌溉水容易渗入,内部排水快,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出养分)和粘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它们对带正电荷的离子态养分有强大的吸附能力,使其不致被雨水和灌溉水淋洗损失)的优点,其耕性优良,适种的作物种
17、类多。3.土壤结构体的类型1) 按结构体的形态分为三大类:板状(片状);柱状和棱柱状;块状和球状。按结构体大小细分后根据其稳定性分为:块状结构和核状结构;棱柱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片状结构(板状结构);团粒(粒状和小团块)结构4.团粒是旱地土壤理想结构类型之原因1)团粒结构不仅孔隙总量大,而且具有多级孔隙,大小孔隙比例协调。团粒之间的孔隙为通气孔隙,有利于透水通气,团粒内部则有35级大小不同的毛管孔隙,有利于保持水土,故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不仅通气状况良好,而且也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土壤水、气、热状况协调;5.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种类(种群、营养和呼吸多样性)1) 土壤生物类型的多样性:后生动物;原生
18、动物;微生物2) 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原核微生物(古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地衣);非细胞型生物即分子生物病毒3) 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4) 土壤微生物呼吸类型的多样性:好氧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厌氧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兼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呼吸6.土壤酶最主要种类(过氧化氢酶、磷酸脂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脲酶)7. 当量粒径与土粒基本类别8. 不同粒级土粒在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异(比表面积、孔隙状况、透水性、通气性、持水能力、保持养分能力、矿物组成、矿质养分含量和热状况)项目砂粒粉粒
19、粘粒比表面积大较大小孔隙状况大孔隙为主大小孔隙比例适中小孔隙为主透水性透水性好,容易排水透水性适中,较容易排水透水性差,不易排水透气性透气性好透气性较好透气性差持水能力蓄水抗旱能力弱蓄水抗旱能力较强蓄水抗旱能力强保持养分能力保肥供肥性差,前劲大而后劲不足保肥供肥性好,肥劲肥效均适中保肥供肥性好,肥劲稳且肥效长矿物组成原生矿物中石英, 硅酸盐矿物中的正长石、白云母, 水稻土的新生体铁锰结核, 非硅酸盐矿物如磷灰石、黄铁矿、石膏结核、石灰结核和各种易溶性盐类等硅酸盐矿物如斜长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非硅酸盐矿物如磷灰石、黄铁矿、石膏结核、石灰结核和各种易溶性盐类等次生硅酸盐矿物及硅、铁、铝等氧
20、化物或氢氧化物, 非硅酸盐矿物如磷灰石、黄铁矿、石膏结核、石灰结核和各种易溶性盐类等矿质养分含量养分贫乏养分较丰富养分丰富热状况热性土,温差大热量状况适中冷性土,温差小学习重点(9-10)1.微团粒结构是水田土壤理想结构类型之原因微团粒结构不仅含有较高的腐殖质和矿质养分、阳离子交换量大、保肥供肥能力较强,且具有微团粒结构的水田土壤淹水后,既有利于保水,又有一定的透水性;同时,微团粒内部孔隙可闭蓄有一定量得空气,为淹水条件下水气共存及水稻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土壤密度、容重及三相组成计算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多以重量代替);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
21、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质量土壤固、液、气三项的容积分别占土体容积的百分率,称为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3.土壤孔性的衡量指标(孔隙度、孔隙比、毛管孔度和通气孔度)4. .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多级团聚作用?)1、质地 2、结构 3、土壤有机质含量 4、土粒排列 5自然因素5. 如何评价土壤的结构性(类型、数量、孔性及其稳定性,类型和孔性的层次分布)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和总孔隙度;二是团粒和微团粒的数量、稳定性及孔性。好的土壤结构性,不仅总孔隙度较高,而且大小孔隙比例合理,并且具有多级孔隙。土壤结构体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使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
22、、生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6. 创造良好土壤结构性的主要途径合理耕作,增施有机肥;加强水分管理,科学灌溉;扩种绿肥,合理轮作;施用碱性物料和土壤结构改良剂学习重点(11-12)1. 土壤粘结性、粘着性和可塑性对耕作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比面因素、含水量)黏结性:在土壤中,土粒通过各种引力而黏结起来就是黏结性粘着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土粒黏附在外物上的性质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被外力造型,当外力消失或土壤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塑形不变的性能土壤过湿耕作,土壤黏着农具,增加土粒与农具之间的摩擦力,使耕作困难塑形范围内的土壤不宜耕作,否则不仅耕作阻力大,还会是土壤塑成大块和土条,达不到碎
23、土的目的。2. 土壤耕性及其宜耕期的确定(旱作、水田土壤宜耕期的确定及其原因)土壤耕性是指土壤在耕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特性,它是土壤物理机械性能的综合体现。宜耕期是指适宜进行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宜耕期的确定,一是看土色,外表白(干)、黑暗(湿),湿度正相当;二是用手检查,取一把土壤握紧放开手,看土是否松散开,能散开即为土壤宜耕状态;三是试耕后土壤为犁铧抛散形成团粒,不粘农具。土壤宜耕期除水分条件处还决定于土壤质地,粘性土家耕期短,沙性土壤则相反。3、土壤持水本质与田间持水量水分进入干燥土壤后,水分与土壤之间相互作用而使部分水分在土壤中得以保持的本质是土粒表面和水分之间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田间持水量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学复习总结 土壤学 复习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