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编辑专员:【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2. 培养幼儿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增强自信心。3. 帮助幼儿理解与父母的关系,增进家庭情感联系。4. 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活动准备】1. 故事书我从哪里来2. 彩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3. 音乐CD家庭和谐曲4. 视频资料:婴儿出生的片段【三、活动过程】1. 引入话题:通过故事书我从哪里来引入活动主题,引导幼儿思考生命的起源。2. 讨论环节: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引导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3.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创作一幅自画像,增强幼儿对自我
2、身份的认识。4. 观看婴儿出生的视频片段: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诞生过程,感受家庭的爱。5. 音乐活动:播放音乐CD家庭和谐曲,引导幼儿感受家庭的温暖。【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完成自画像,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2. 社区实践:组织幼儿参观医院或产房,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生命的起源。3. 主题班会:开展以“家庭亲情”为主题的班会,让幼儿分享与家人的温馨瞬间。【五、活动反思】1. 教师需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2.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创意,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3.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实践环节的表现,及时了解幼儿的情感需
3、求。4. 针对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引导方式,确保活动效果。【六、活动准备】1. 视频资料:不同家庭结构的图片或视频。2. 角色扮演道具:家庭角色头饰。3. 心理卡片游戏:提前准备有关情绪和感受的卡片。4. 小组讨论指南。5. 家长反馈表。【七、活动过程】1. 视频观看:播放不同家庭结构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不同的家庭组成。2.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家庭角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3. 心理卡片游戏:通过心理卡片游戏,让幼儿表达和识别不同的情绪和感受。4. 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和感受,讨论如何与家人相处。5. 家长反馈:请家长填
4、写反馈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情况。【八、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人一起完成,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2. 家庭访问:安排时间让教师访问幼儿家庭,观察和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3. 长期观察:教师对幼儿在活动后的情绪和行为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和记录。【九、活动评价】1. 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2. 幼儿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在活动中表达自己感受和想法的能力。3. 家庭反馈:通过家长反馈表和家庭访问,了解活动对家庭的影响。4.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活动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改进的空间。2. 家长沟通:与家长进行沟通,分
5、享活动成果和未来的教育计划。4. 资料归档:将活动相关资料进行归档,为未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重点和难点解析【三、活动过程】中的讨论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感受,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和个体身份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四、活动延伸】中的家园共育环节也是重点。这个环节要求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完成自画像,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不仅能够强化家庭关系,还能让幼儿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七、活动过程】中的角色扮演环节和心理卡片游戏环节也需要重点关注。角色扮演能够让幼儿体验不同的家庭角色,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心理卡片游戏则可以帮助幼儿表达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九、活动评价】中的教师反思环节是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根据活动过程和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改进的空间,以提高教学质量。本教案以“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生命的起源、认识自我、增进家庭情感联系,并提高沟通能力。重点环节包括讨论环节、家园共育环节、角色扮演环节、心理卡片游戏环节、教师反思环节。难点环节包括家庭作业环节和家庭访问环节。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我认识,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促进全面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