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博州分校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意见表论文题目: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姓 名:陈建波专 业:会计学学 号 :23办学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博州分校填表日期 2017年 05月10日论文内容摘要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保证。长期以来,尤其是一系列国际大公司财务丑闻和经营失败事件爆发之后,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本
2、文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达到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目的。(本栏由论文作者填写)目 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1Key words11. 导论1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 文献综述12.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3 2.1内部控制概念 2.2内部控制的作用4 2.2.1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 2.2.2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4 2.2.3有效防范企业经营
3、风险43.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 3.1 内部控制的产生53. 2 内部控制发展阶段64. 内部控制现状及控制薄弱原因7 4.1 内部控制环境不良8 4.2风险控制意识淡薄9 4.3外部原因10 4.3.1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不健全10 4.3.2缺少完善内部控制的动力10 4.4内部原因10 4.4.1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10 4.4.2缺乏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11 4.4.3信息沟通不畅11 4.4.4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弱化12 4.4.5内部控制执行失效、监督不足135改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13 5.1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13 5.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14
4、5.3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14 5.4建立良好信息沟通系统14 5.5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15 5.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5 5.7内部控制目标呈多元化趋势156. 结束语16内容摘要: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保证。长期以来,尤其是一系列国际大公司财务丑闻和经营失败事件爆发之后,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内
5、部控制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达到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目的。关键词:内部控制 现状 对策Abstract:Good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guarantee of a healthy operation. For a long time, especially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scandals and
6、 management failure events in a series of large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caus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attention and concern. China is no exception, At present, our internal control is very weak,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reas: i
7、nternal control does not sound un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is lax exist. Weak internal controls have affecte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which restricts the improper behavior. On this
8、basis, combined with Chinas internal control status an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ituation, the statu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blems in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operations of the practice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rom the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concepts and the role of improve t
9、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rengthening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s and other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Keywords: internal con
10、trol ; current situation ; countermeasure1.导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也是市场经济活力的基本单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自身的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资产的安全与完善,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11、造假案件此起彼伏,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麦科特、银广夏等等,造假手段越来越多,造假金额越来越大。内部控制长久以来便是世界最高审计机关组织各会员国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企业管理专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虽然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总体研究,内部控制还很薄弱。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及有效的实施,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企业未来的命运系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和实施。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展开了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问题的研究,探讨解决
12、的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1.2 文献综述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1994年进行了增补。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1。“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容控制检查等。COSO报告把原来的内部控制由原来的平
13、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构架主要由控制环节、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2五项要素构成。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内部控制的研究才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于1996年开始逐步颁布一系列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规定。1986年财政部颁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制度当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2000年
14、1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消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用来说明其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从而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2009年7月1日起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根据这一基本规范,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2.1内部控制概念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
15、ICPA)出版了第一本审计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研究专著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于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并首次给内部控制下了个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单位内部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方针。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1994)的定义是:内控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而设计这一过程是为实现下述三大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其中,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是操作性目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信息性目的,对现行法规的遵守是遵从性目的。这三
16、大目标满足不同的需要,又相互交叉。显然,内部控制是保证各项业务发展的,而不是妨碍其发展的。经营的“效果”是根据实际产出比较而言的,经营的“效率”是根据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比较而言的。此外,公司或银行不能为实现经营性目的而不遵从法规,也不能为实现遵从性目标或操作性目标而违反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这是一种”全部控制论”的概念。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能够确保上述三大目标的实现。上述内控定义说明:第一,内控是一种程序,它意味着向某一终点努力,但不是终点本身;第二,内控是用来取得一种或多种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3。2.2内部控制的作用2.2.1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资产是企业控制和拥有
17、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资产是否保持安全和完整直接涉及到国家、企业、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2.2.2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会计信息可以在会计系统中畅通无阻的传递。对于偏离企业经营目标的经济行为,可以立即予以发现并及时反馈到企业的各级管理机构,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同时,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配合以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2.2.3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
18、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3.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3.1内部控制的产生内部控制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活动的历史一样漫长。远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代,人们就运用一种朴素的分权方式进行着内部牵制的实践,来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我国内部控制的思想,最早可见于周礼,每笔财物的出入都要经几个人之手,以达到牵制的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业主制、合伙制演变成公司制,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经营运作的复杂
19、程度愈来愈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日渐增强。因此,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提高经营效率、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作用尤为突出。美国注册会计师David MWillis和Susan SLigh两位博士在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中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对General Electric等78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内部控制的目标,验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占了87%;保护资产安全占81%;促使业务运营与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占54%;提升道德品行占51% 4。总结内部控制的设置作用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1)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这也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目标
20、;(2)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止和减少贪污盗窃行为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实现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和完整的目的;(3)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会计、经营工作相关的岗位责任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强化管理工作,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4)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加大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其概念演变迄今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
21、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5。3.2内部控制发展阶段内部牵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初级形式。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日益提高,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内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即当时的内部牵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内部牵制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自此,企业内部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企业内部 控制 研究 论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