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支配,7月中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小华带领调研组成员着重就我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中药材产业发展以及实行总医院制以来中医院人才队伍、经费保障和基层建设等状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状况汇报并座谈,察看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三元区荆西中医馆和三真药业有限公司,并深化宁化、大田实地调研县中医院、部分基层中医馆以及中药材种植基地。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同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一)中医药发展环境不断
2、优化。主要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先后下发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看法、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通知和*市实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0年)工作方案等整体设计与指导性文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通过提中学药饮片门诊报销比例、增设中医诊疗辩证费和中药饮片药事服务费以及扩大中医康复医保支付范围等,引导一百零一姓选择运用中药,激励和支持中医师运用中医方法诊疗和开展中医特色服务,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得到敬重,工作主动性进一步提升。 (二)基层基础逐步夯实。*市实行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0年)工作方案指出,到2030年全市有20个社区卫生
3、服务中心、122个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馆。目前,已完成投资11010万元,动工兴建国家标准化基层中医馆109个,完工69个。全市10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4.3%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7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1.2%的村卫生所配备了相宜的中医诊疗设备。 (三)中医药服务实力稳步提升。目前,101%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2%的乡镇卫生院能够供应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能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基本预防保健服务等中医药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县(市)中医院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成效
4、明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预防保健科被列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儿科、尤溪县中医院中医外科被评为第六批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已有15个。中医特色传承有所突破,已建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师承带徒指导老师20人。2022年,宋纬文老药师入选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阅历继承指导老师,实现零的突破,还编制了*草药和*老药工炮制阅历集。 (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有序推动。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推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20222022)工作
5、方案,将试验区建设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年度工作任务,通过强化组织保障,亲密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各县(市)依据市政府支配部署,也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共同推动试验区项目建设工作。市财政特地支配300万元用于项目引导补助,推动试验区建设。目前,我市5个市级引导补助资金建设项目,已有3项(市治未病中心、市级中药制剂平台和中医药特色传承工作室)投入运用,其他2项(市中医康复技术服务及培训中心和市级中医药文化宣扬基地)正有序建设中。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状况看,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须要推动和解决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202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
6、后出台的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明确要求,一是全市公立医院中医类在编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由当地财政核拨。二是对新引进到市、县公立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由财政赐予用人单位一次性人才培育补助经费,其中,本科生2万元,硕士探讨生3万元,博士毕业生5万元。目前只有宁化、沙县将本县公立医院中医类在编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列为财政核拨,其他县(市)包括市本级均未落实。而一次性人才补助政策基本没有落实。 (二)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在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扶持方面,调研中,以下两个问题反映比较集中:一是中医非药物治疗门诊报销门槛较高。我市现行的医保政策只对医保书目内的中药饮片实行门
7、诊取消起付线、报销80%,而对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非药物治疗门诊报销仍设有1200元的门诊起付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推广应用。二是中药饮片纳入药占比指标考核不合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国发202278号)提出,力争到2022年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国家并未将中药饮片纳入医院药占比统计考核,而我市把中药饮片纳入药占比统计指标进行考核。中药饮片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受药占比的限制影响,其运用程度大大受限,导致中医院西医化现象比较严峻。 (三)中医药专业人才缺乏。一是人才总量相对匮乏。目前,全市有
8、注册中医类执业医师1258人,只占全市执业医师的17.2%;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医药人才只有796人,仅占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7.87%。二是队伍年龄普遍偏大。现有中医从业人员多以老年医生为主,乡村中医人员年龄也基本在60岁以上,具有肯定临床阅历的中青年医生较少,断层严峻,特殊是优秀中医药临床人才后继乏人。三是基层人员尤为紧缺。基层中医馆主要靠县中医院轮番选派中医师定期坐诊,普遍缺乏自有配备的中医师,不少中医馆成了“空架子”。此外,由于中医药从业人员收入低于西医从业人员,中医药从业人员改行从事西医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中药材产业发展滞后。一是道地药材发展规模小。我市的草珊瑚、黄精、虎杖
9、、建莲、薏米、葛根等6个品种被认定为全国道地优质药材,但目前除了建莲和薏米作为食用加工具有肯定规模外,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在当地形成龙头带动效应,造成本地特色中药材既无规模,又无龙头加工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链。二是种植产业化水平低。目前主要沿袭传统的种养习惯,精细加工水平不高,加之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行情很难把握,没有企业为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供应支撑,经济效益不明显,影响了本地中药材的发展。三是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我市拥有的品种多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一般药品,缺少自主学问产权的知名品牌。比如,我市拥有31个中药制剂批文,但常年生产的仅17个品规,除了几个全国独家品种外,其他品种将
10、面临着药品供应侧结构性调整和新政策的影响,存在被淘汰的风险。 三、今后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珍宝,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是实现“治未病”和以预防保健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和载体,在全民健康中应当有更重要的地位和明显作用。在总医院制探究和改革的过程中,市政府要更加重视和完善符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机制体制,特殊是那些原有的有益于推动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制,只能强化,不能减弱。为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一是加大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落实市本级公立医院中医类在编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由本级财政核拨、一次性人才培育补助经费
11、的政策。二是督促永安、明溪、清流、建宁、泰宁、将乐、尤溪、大田等县(市)强化经费保障,切实将本县(市)中医类在编专业人员的基本工资列为财政核拨,并兑现相应的一次性人才培育补助经费,进一步激发中医类人员的干事主动性和创建性。 (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一是取消中药饮片纳入药占比考核。中药饮片在防病治病中具有独特疗效,特殊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诊疗中为限制药占比,很大程度上造成中药饮片运用受限。近年,我市中药饮片收入仅占全市药品收入的约1/60,为此,建议在医疗控费指标修定时,应充分考虑中医普遍收费项目少、价格低的特别状况,取消中药饮片纳入药占比指标考核,使中医药饮片在临床治疗和健康
12、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扩大中医医保报销范围。建议在现有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和药品书目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治疗性院内中药制剂、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取消或适当降低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非药物治疗门诊报销起付线,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效”的优势,促进中医药特色诊疗方法的推广应用。三是建立市级中医院内制剂统筹调度平台。现有政策规定限制了院内中药制剂的院际流通,导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院内专科特色制剂、宁化中医院的中药膏方等传统特色制剂仅限本院内运用,难以在全市推广应用。为此,建议参照医联体模式,建立市级中医院内制剂统筹调度平台,统筹共享全市特色中药制剂,推动中医
13、药传承和创新。 (三)强化中医人才培育。一是稳定人才队伍。遵循中医人才培育周期长、成本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政策,通过编制倾斜、待遇提高、绩效考核等手段,营造中医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吸引和激励医学院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等投身于中医事业的发展。二是重视传承培育。落实名中医培育安排、基层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项目,院内设立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开展名老中医“传、帮、带”工作,不断培育年轻中医药骨干人才。通过聘请省上中医类专家,定期到我市开展业务指导和临床带教等方式,帮助我市中医类医生成长。三是强化基层建设。卫计、教化等相关部门要接着主动向上争取面对基层的中医类大专生委培政策,解决基层中医药人员紧
14、缺的问题。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育,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院学生免费培育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安排等人才培育、聘用工作。通过岗位培训、务实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夯实中医技术骨干。 (四)夯实中药材产业基础。一是延长产业链条。立足和发挥我市生态优势和中药材产业特色,实行有效措施,落实中药材产业规划,为产业延长打好基础。激励中药材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长产业链,在道地药材主产区主动扶持建设产地初加工和仓储物流设施,加强红豆杉、雷公藤、草珊瑚、黄精、罗汉果、虎杖等原料下游产品开发,逐步将我市原料基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突出产业优势。做大中药材种植
15、规模,重点建设红豆杉、雷公藤、草珊瑚、铁皮石斛等特色药材基地,优化中药材产业布局,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制药企业、研发机构或通过依托、挂靠知名药厂,深度开发*中药材品种。同时大力承接国内外保健品生产企业、项目和市场营销理念,开发市场容量大、功能准确的保健食品和饮品,形成保健食品产业集群,拓展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空间。三是扶持产业发展。主动开展民间中医药(含青草药)验方收集工作,开展名方、验方筛选评价探讨与普及应用,开发觉代中药制剂产品。选择有条件的重要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扶持若干个集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探讨、生产、商贸、信息沟通等为一体的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支持中药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将本地药企纳入我市医保用药书目和药品选购书目。 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