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活动《帮助别人的快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社会活动《帮助别人的快乐》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幼儿园社会活动帮助别人的快乐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2. 培养幼儿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3. 引导幼儿体验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二、活动准备1. 故事课件:帮助别人的快乐2. 情景道具:小熊、小兔、小鸟等动物角色头饰3. 帮助工具:玩具扫帚、拖把、垃圾桶等4. 奖励道具:小红花、星星贴纸等三、活动过程1. 导入:讲述故事帮助别人的快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2. 讨论:故事中谁帮助了别人?帮助了什么?帮助过程中收获了什么?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帮助他人的
2、乐趣。4. 实践操作:组织幼儿进行帮助他人的实践活动,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玩具等。四、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2. 主题分享: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分享幼儿在家庭中的帮助事迹。3. 环境创设:布置“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主题墙,展示幼儿的帮助成果。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帮助他人的认识和态度。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帮助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帮助行为,检验活动效果。六、活动步骤1. 故事分享:教师向幼儿分享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如雷锋的故事等,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
3、人的意义。2.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在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经历,让幼儿分享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3. 情景扮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情景扮演,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4. 实践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帮助他人的实际操作,如帮助清洁工打扫卫生、帮助老师整理教室等。七、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2. 讨论法:通过谈论交流,让幼儿分享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3. 情境扮演法:通过情景扮演,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4.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过程。八、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鼓励胆小、内向的幼儿积极
4、参与。2. 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九、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关于帮助他人的故事课件,如雷锋的故事等。2. 情景道具:各种角色头饰,如清洁工、老师等。3. 帮助工具:扫帚、拖把、垃圾桶等清洁工具。4. 奖励道具:小红花、星星贴纸等奖励物品。十、教学反馈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帮助他人的认识和态度。2.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帮助行为,检验活动效果。3. 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幼
5、儿对帮助他人的感受和体验。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活动目标补充说明:在设定活动目标时,要具体明确,注重培养幼儿的关爱他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活动准备补充说明:确保故事课件内容生动有趣,情景道具和帮助工具要符合幼儿身高和使用习惯,奖励道具要具有吸引力。三、活动过程补充说明:引导幼儿积极讨论,鼓励他们参与情景模拟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的亲身体验感。四、活动延伸补充说明:家庭作业要具有实际操作性,主题分享要注重家长和幼儿的互动。五、教学评价补充说明:采用观察、交流、反思等多种评价方法,及时向幼儿和家长反馈评价结果。本教案以帮助别人的快乐为主题,通过故事分享、讨论交流、情景扮演、实践活动等环节,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主动帮助的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在活动准备方面,要注重课件、道具和奖励物品的选择和准备;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在活动延伸方面,要布置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家庭作业,并组织主题分享活动;在教学评价方面,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通过本教案,让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特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