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总结 .doc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总结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总结 .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
2、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
3、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
4、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3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原因:1.为避免水患和潮湿,大型建筑一般都建造在高大的土台上。2.战争的频繁,城市都有城墙和城壕。3.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而山岳台又往往与庙宇仓库商场等在一起,形成城市的宗教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心。4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1古代西亚人崇拜天体,但从东部山区来的居民带来了崇拜山岳的信仰,他们认为山岳支承着天地,山里蕴藏着生命的源泉,天上的神住在山里,山是人与神之间交通的道路,山里蕴藏
5、着生命的源泉,雨从山里来,山水注满了河流。他们把庙宇叫做山的住宅,造在高高的台面上。2两河下游是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高耸的塔格外使人感到庄严,甚至神圣。它们同时也可以成为聚落的标志,引导荒漠中的行旅。3当地居民的天体崇拜也采用了这种高台建筑物,它的型制同天体崇拜的宗教观念也是适合的。人们在高台上,最接近日月星辰,可以在高台上向它们祈祷,和天体沟通。第五章5.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空间序列效果1.雅典卫城是当时宗教的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雅典极盛时期的纪念碑。雅典卫城在城内的一个陡峭的高于平地7080米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2.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
6、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3.雅典卫城的建筑师三向量的实体。卫城的建筑布局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经过,人们长时期的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卫城各建筑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如同一系列有目的地雕塑。它既考虑到置身其中的没,有考虑到从城下四周仰望时的美。进入卫城大门后,迎面是10米的雅典娜雕像,丰富了卫城的景色,并同意了分散在周边的建筑群。绕过雕像,地势越走越高,右边是宏伟端庄的帕特农神庙,体现了雅典人的智慧和力量。向左是秀丽的伊瑞克提翁T庙女像柱廊。骑着与帕特农神庙对立统一的构图作用。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有平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6.
7、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1.城市大多自发形成道路系统广场空间街道形状均不规则许多城市的外部空间以一系列L”形空间叠合组成造型变化多姿。2.探究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美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一个或一个以上街区。街坊面积一般较小。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宅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3.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棋盘式路网。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城市中心规划分为4个功能区。
8、东北与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第六章:7.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城市中心广场在帕拉丢姆以北,后来在这逐步形成广场群,即著称于世的共和广场和帝国时期的帝国广场。共和时期罗马广场是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周围房屋散乱。共和时期广场建筑物彼此在形式上整体不甚协调,其建筑群体体现了政治军事、权利逐步增长。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规模大。这些建筑群组成了古罗马的城市空间共和时期的广场有很丰富的雕像装饰到了帝国时期,帝国广场改变了性质,成为了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雕像站到了广场中央主要位置,广场形式由开敞逐渐变为
9、封闭,由自由转为严整,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度空间艺术组群。广场群以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来表彰各代皇帝的业绩共和广场建筑物强调突出,与广场整体不甚协调;帝国广场建筑物实体从属广场空间,由广场上方形、直线形和半圆形空间组成。广场群的设计手法是每个皇帝所建筑的广场建筑群与另一个皇帝广场建筑群在用地布置上彼此垂直相交,一多个彼此相交垂直轴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第七章:8.中世纪城市西欧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特征?中世纪的城市多是自发形成的, 主要从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要塞型, 城堡型, 商业 交通型。主要特征: 1) 城市选址与发展:粮食水源丰富,易守难攻。 2) 道路以环状和放射为主。
10、3) 城市中心是教堂广场。 4) 城市划分为若干教区。 5) 注重城市环境景观。第十章:9.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历史背景:(1)西欧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出现了文化的断层;(2)基督教在西欧确立了统治;教会的黑暗统治 意大利政治处于分裂,思想相对自由(3)11世纪西欧经济获得了发展,城市兴起,人们要求追求世俗的乐趣;(4)14世纪意大利城市经济非常发达,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增强。社会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2)保留古希腊罗马遗产,宗教神学压抑人性经济背景:印刷术、冶金、铸造、地理、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10.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广场设计?各有何手
11、法和特色?1.安农齐阿广场:(1)采用古典的严谨构图,平面呈矩形,长轴一端是阿尔伯蒂改造的教堂立面,左侧是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育婴堂,右边为修道院;(2)广场三面均是开阔的敞廊尺度宜人,风格平易,广场中央有一对喷泉和骑马雕像,从而突出中央轴线。2.圣马可广场:(1)广场平面呈曲尺形,空间组合方面,他是由三个梯形广场组合形成的一个封闭形的复合式广场大广场与靠近海湾的小广场之间用一个钟塔作过渡,同时把圣马可广场伸出一些,造出视觉上的引导作用;大广场与圣马可教堂北侧面的一个小广场引用了一对石狮雕像和几步台阶作过渡;靠海湾小广场的入口竖立着一对立柱。(2)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与广场周围建筑物的水平
12、线条形成美的对比。为使开阔的海面与封闭式广场有所过渡,广场四周建筑底层全部采用外廊式的做法。形成单纯安静的背景。教堂钟塔为主角,各种建筑色彩美丽明快,广场上大量灯柱和三根大旗杆增添了生动活泼的气氛。3.市政广场(卡比多广场):(1)文艺复兴时期较早地运用轴线对称布置的广场之一。(2)梯形平面,使广场底端的建筑有向前推进的感觉,是文艺复兴盛期的手法。广场原有正面的元老院和左面的档案馆,改建中右面加建博物馆,使广场成为对称的梯形:(3)建筑立面采用巨柱式处理,整体形式上取得协调统一。第十一章:11.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城市建设有哪些方面重大实施?其基本手法有哪些?举例说明。第十二章:12.英华庭园名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答案总结 城乡规划 外国 城市建设 考研 题目 答案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