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doc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三)名词解释1国民经济核算,简称国民核算,是指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系统描述,是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为经济决策服务的重要信息资源。2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我国习惯称国民经济行业部门。4经济流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
2、所有经济活动变化的价值数量,包括生产、分配和再分配、变换、流通、使用,以及资产和负债、物量和物价的变化的价值量。经济存量是反映某一时点的资产和负债状况的价值量。5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营余确定的价格形式。6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的构成因素确定的价格形式。7生产者价格是指生产者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包括要素价格和单位产出的生产税净额。8购买者价格是指购买者购买单位产品应支付的市场价格。9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和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10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对经济活动中机构单位之间交易按照其
3、债权债务发生时、或生产活动中价值转移或新价值形成或取消时进行统计的原则。(四)简答题1答: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1)非金融企业部门,由从事生产市场上的产品和非金融服务的法人企业组成。(2)金融机构部门,由从事金融媒介活动的所有常住法人单位和企业组成。(3)政府部门,由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类型的行政单位和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组成。(4)住户部门,由所有常住居民住户组成。(5)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它是法律实体,不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主要从事为居民家庭生产非市场性服务,其活动经费主要是由各种捐赠的资金来源负担。(6)国外,指与该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非常住机构单位。2答: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
4、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它是以生产活动和生产某个产品的相对独立性为原则的,具体特征是:(1)具有一定生产场所;(2)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包括劳动和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3)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生产活动,并能编制反映生产过程的生产账户。3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主要是以下几大类。(1)货物和服务交易。来源主要是国内生产和进口,使用主要是中间消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或出口。(2)分配交易。它是指由生产创造的增加值形成收入初次分配给劳动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3)金融交易。它
5、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过程上的系统一致性,对于企业或基层单位生产者自行生产自己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或基层单位的内部交易看待。4答:国民经济机构单位是指能够代表自身拥有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交易活动,负有法律责任及对经济生活各方面进行财务决策的经济活动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所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基层单位,而一个基层单位只从属于一个机构单位。5答:分类体系建
6、立在经济主体和交易分类的基础上。(1)国民经济产业(行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是经济主体分类。(2)生产领域中的分类是为反映产业结构、总供给结构及生产率计算和经济结构分析服务的。(3)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中的机构部门分类,主要为分析收入分配结构服务。(4)在最终使用领域,消费按政府和居民消费目的分类,是为分析政府职能作用和居民消费行为及结构服务的;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分类,主要反映金融市场的各种结构和联系。对非金融资产的分类,主要是为投资品需求结构和资本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分析服务的。6答:(1)在生产阶段,用GDP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2)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
7、民可支配收入反映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3)在最终使用阶段,各种消费构成总量指标反映消费需求;储蓄作为积累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向资本形成和金融市场分流。因此,可以用金融投资和负债、固定资本形成、库存投资以及其它非金融资产购买净额等指标来体现最终产品使用状况。7答: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具体讲,就是一国常住机构单位所生产的全部增加值总量,与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后的国民原始收入或国民可支配收入总量相等,它们与最终使用在消费和积累上的国民最终支出总量也是相等的。概括地讲,国民生产总量转入收入
8、初次分配再分配,收入分配后形成最终支出,最终支出是对生产总量的市场实现。从经济过程来看,它们之间就像三个等量的轮子,相互关联、带动,形成不断循环。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从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来看,三等价原则体现为前后账户之间统计核算的联系和统计口径范围的统一。此外,三等价原则对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分类也有重要指导作用,即各种分类之间按照国民经济循环过程,相互关联、系统一致。第二章(三)名词解释1、货物指的是物质产品,也即有形的商品,例如粮食、面粉、煤炭、机器等有形商品。服务是指无形的商品,并且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一般情况它不能被储存。
9、2、固定资产折旧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因生产活动使用固定资产而耗损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价值转移。3、市场产出是指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市场上实现的生产产出,其特点是由市场供求决定规模和价格。4、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之和。5、中间消耗是指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6、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扣除生产补贴后的余额。7、营业盈余是指一定时期内机构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8、总消费是核算期内机构单位为满足个人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10、对货物和服务最终消费的支出合计。它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居民消费,即居民在核算期内对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另一是社会公共消费,即政府最终消费支出总计。总投资是机构单位在核算期内对固定资产和库存的投资支出总计,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部分。9、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10、部门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指某部门增加值增量占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比重,它是研究产业结构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用公式表示为: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四)简答题1
11、、答:(a)这个企业为经理买这辆小汽车要作为投资计入GDP,而这个企业给这位经理发一笔额外的报酬让他自己买这辆小汽车在国民收入核算要作为消费计入GDP(b)假若一个消费者买本国生产的轿车消费,则该购买支出要计入GDP,若购买进口轿车消费,则该消费支出要作为进口从GDP中扣除3、答:货物和服务各自的特点表现在:(1)货物是有形商品,服务是无形商品;(2)货物被生产出来后,在未被消费以前可以储存,而服务则不能被储存;(3)货物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4、答:机构单位总产出核算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对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核算,即对地租、工资、利息、利润等的核算;(2
12、)对货物与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核算,即对固定资产的消耗和中间产品消耗的核算;(3)对生产税净额的价值核算,即对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的核算。6、答:用“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出,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是单位内工业生产活动成果,单位内非工业生产活动如建筑、农业等成果不能计入;(2)必须是本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成果,即本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工业性作业,非本期的成果不能计入;(3)必须是单位内工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即本期内在单位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单位内不允许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8、答: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在核算中间消耗时,要注意它与固定资产消耗
13、的区别,主要包括:(1)小型工具。一般是价值低于200元的工具都被视为中间消耗;(2)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3)将核算中不能以有经济意义的方法估价和核定折旧率的研究与开发支出视为中间消耗。9、答: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从生产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国内各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也就是各部门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从收入分配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是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构成的,也就是各部门生产要素收入即劳动报酬和资本报酬相加之和。从使用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最终产品是被
14、用于同期全社会的最终使用:积累和消费。10、答: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生产的重要尺度,它在衡量经济活动净成果方面有着其它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虽然为人们提供了福利的绝大部分,是影响社会福利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国民净福利并非十全十美,用它作为国民净福利指标至少有以下不足:(1)国内生产总值只衡量了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但远非经济福利的全部。因为经济福利还会包含一些间接成果,如居民闲瑕时间的增多等,但这些间接活动成果都不能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体现出来,所以国内生产总值的范围小于经济福利的范围。(2)国内生产总值并未包括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全部产品和服务。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生产范围,家务劳动提供
15、的服务以及其它一些非市场性的活动成果并未包括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范围之内,而这些活动的成果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国内生产总值还会夸大社会福利。国内生产总值只核算经济活动的直接成果,并不考虑生产所带来的诸如环境污染等负效应,而环境污染恰恰会降低社会福利。这说明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社会的非科学性和非准确性。(五)计算题6、【解答】:(1)各部门中间消耗为:农业: 230034782(亿元)工业:9200756900(亿元)建筑业:100070700(亿元)运输业:54050270(亿元)其他服务业:320025800(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中间消耗(23009200100
16、05403270)(7826900700270800)6858(3)国内生产总值/总支出6858/(2300+9200+1000+540+3270)=42%5、【解答】:总产出保费收入投资收入费用死亡赔款红利支出40060251205310(亿元)1/8,【解答】:(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亿元)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10287-1480-5240-595=2972(亿元)(2)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
17、:亿元使用来源总产出 15000减:中间消耗 4713总消费 8110居民消费 5600公共消费 2510总投资 2037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库存增加 24贵重物品净获得 3净出口 140出口 1200进口 1060劳动者报酬 5240生产税净额 595生产税 610减:补贴 15固定资产折旧 1480营业盈余 2972国内生产总值 10287国内生产总值 102877、【解答】(1)生产法GDP=1753.39(亿元)(2)收入法GDP=1753.39(亿元)(3)支出法GDP=1753.39(亿元)12、【解答】:(1)按汇率计算的GDP82067.5/8.27969912亿美元;
18、购买力平价82067.5/384602.1338(2)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实际GDP/购买力平价按汇率计算的GDP汇率/购买力平价7828.2796/2.13383034(美元/人)(3)由以上计算的,购买力平价低于按美元表示的平均汇率,导致计算的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高于按美元汇率计算的(人均)GDP,从而高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三章(三)名词解释1、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货物和服务。2、最初投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4、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中间投入系数,是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的数量表现,
19、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数量。5、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以反映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7、影响力系数反映某部门最终需求变动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程度,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各部门最终产品变动对某部门产出的影响程度,这两个是相互联系的一对概念,用以分析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四)简答题1、答:第一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账户有以下作用:(1)反映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2)反映产业部门的初次收入形成;(3)反映产业部门生产的总产品的使用去向;(4)是反映产业部门间关联的基础。2、答: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第象限是由名称相同、数目一致的若干产业部门纵横交
20、叉形成的棋盘式表格。其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品。整个象限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第象限的主栏与第象限相同,宾栏为最终产品或使用。整个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第象限的主栏是增加值或最初投入构成,宾栏与第象限相同。整个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第象限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3、答:投入产出表主要有以下平衡关系:(1)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2)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3)某个部门的总收入=该部门的总产出(4)第象限总量=第象限总量4、答: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有:(1)生产的技术水平;(2)产出的结构;(3)价格水平。第四章(三)名词解释1、收入
21、分配是指当期生产的价值分配给社会各方面形成的所有收支活动。分为收入初次分配和收入再分配。收入使用是指消费活动,即用于购买从而实现消费所花费的支出。2、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政府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初次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财产收入和生产税。3、财产收入是指资产所有者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资产归其使用而得到的收入,是因资产使用权在一定时间内出让而产生的由使用者支付给所有者的报酬。4、原始收入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目,也是体现整个收入初次分配结果的综合指标,表示各部门在初次分配过程中最终取得的生产性收入。5、国民收入是指国内各机构部门原始收入之和。各部门
22、原始总收入之和称为国民总收入(过去的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原始净收入之和称为国民净收入。从含义上看,国民收入是指该国民经济当期从国内和国外获取的全部生产性收入。6、收入再分配是指在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收入分配活动。这些分配有多种形式,广泛发生于国民经济范围内各机构部门之间以及与国外之间,分配中产生的收支流量不再是生产性的,也不是交换性的,而是转移性收支。7、转移是交易的一种形式,是指一机构单位向另一机构单位提供货物、服务或资产等各种资源,而不从后者那里收取任何上述资源做为对等物回报之行为。因此,它是“单方面”的交易。由转移所产生的收支即为转移收支。8、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核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国民经济 核算 练习题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