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医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名词解释:1、三气同步壮医指天地人三气,同步指保持协调平衡。2、谷道壮医把食物进入体内得以消化吸收的通道称之。3、水道水为生命之源,壮医把人体水液运行的通道称之。4、气道壮医把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此交换的通道称之。5、龙路壮医指在人体内传输的通路称之(也称血脉) 。6、火路(相当现代的人体神经系统)壮医指人体内传感之道的信息通道称之。7、三气壮医指:天地人三气。 8、本色甲:以甲色红活、甲体微曲、表面平滑,厚薄均匀、质地坚、月痕清,无斑纹瘀点为特点,为健康甲象。 9、心闷:又名心悸,自觉心慌、心跳、悸动不安,不能自主。 10、公药:针对阴证而设,凡具有温补阳气,驱寒毒,增强人体抵抗力的壮药。
2、11、母药:针对阳证而设,凡具有寒冷、清热降火,消炎解毒类壮药多为母药。12、药物熏蒸疗法:通过燃烧药物的烟火或煮药的蒸汽熏患处,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13、主药:又称头药,是针对主要病症或病因的药,主药是方剂中不可以缺少的部分。 14、帮药:帮助主药治疗主病辅助药物,或者针对兼证的药物。 15、引药:是指带领或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所,或调和药味,减轻药物毒副作用的药物16、毒:即毒邪,壮医认为壮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多数与感染毒邪有关,广义的毒是一切致病因素的总称,狭义的毒是指具体的有害、有毒之物,并分痰、瘀等内毒和风、寒、热等外毒。 17、瘴气:是由于感受瘴毒而发的一类疾病,壮医民间称鸡鬼、闷头
3、拜,即疟疾,以间歇性寒战、发热、高热、出汗为特征。三、简答题:1、壮医理论体系特点是?答:1、重阴阳轻五行 2、重视三气同步 4、三道两路为理论核心5、理论起源早形成晚。6、辩病为主结合辩证。2、壮医诊断的三个基本原则。答:整体诊察, 诸诊参用, 辩病求本.3、 简述白睛血管形态出现螺旋状、蜘蛛网状和横行血丝代表的意义。 答:螺旋状-表示躯体内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者气滞血瘀,血液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上往往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患者也常见。蜘蛛网状-提示患者有风痰、有瘀。哮喘病,提示由于血液供养不足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等导致此现象出现。横行血
4、丝-是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者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呈横行血丝走向,则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4、壮医的治疗原则答:1、调气解毒补虚 2、调理阴阳 3、平衡气血 4、调理精神 5、调理三道两路5、列举壮医五种特色疗法 答:药物熏洗疗法 药线点灸疗法 壮医药罐疗法 滚蛋疗法 药锤疗法6、不出林治哮汤和蛤蚧平喘饮均为治疗墨病(哮喘)的常用方剂,请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答:不出林治哮汤善治新病,由热毒、湿(痰)毒阻于气道引起者,症见喘促阵作,喉中痰鸣,呼气延长,胸部胀闷,痰多黏稠色黄,胸中烦闷,舌红苔黄,脉数等;蛤蚧平喘饮善治墨
5、病(哮喘),病久气道虚弱者,症见哮喘阵作,喉中痰鸣,哮声低弱,呼气延长,可伴有紫绀,烦躁,脉数等。二方之主治,病程新(短)旧(长)有别,实虚分明,应辩明后选择使用。7、 兰奔的主症是指什么?答: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 中医基础理论一、填空题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2、 经络系统中,有“阳脉之海”之称(督脉)。“阴脉之海”指(任脉)。3、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补阴时适当使用补阳药的方法为(阳中求阴)。4、 药性,主要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凉)为阴,(温、热)为阳。5、
6、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以识别各种事物的五行属性的基本依据;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土。6、 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主血脉、藏神),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肾中精气的主要功能是(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泪由(肝精、肝血)所化。7、 胃有(太仓)和(水谷之海)之称,有(喜润恶燥)的特性。在脾胃的关系上,最根本的是(脾主升清,胃主降浊)。8、 人体的气机运动形式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升、降、出、入)。9、 (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到主要通道,(络脉)脉的分支,网络全身。(经气)是一身之气分布到经络的部分,与脏腑之气相通。
7、10、 经脉主要有(正经)、(经别)、(奇经)三大类。11、 奇经八脉具有(蓄溢和调节十二经气血)。12、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其侵犯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13、 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走、行无定处)的特点。14、 寒邪具有(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的性质。15、 暑邪致病,多夹(湿性)为患。16、 伤津是(火邪)(暑邪)(燥邪)共同致病特点。17、 怒则气上,是指大怒致使(肝气上逆),甚则(血随气逆)的病机变化。18、 血的失常包括(血虚)、(血瘀)、(出血)。19、 津液失常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二、 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及人
8、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2、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和实践的过程。3、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滋味,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宗气:是有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而生成。4、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脏器的总称。5、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6、气化: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7、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8、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病性的外感病邪。9、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积而形成的病理产物。10、扶正祛邪: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
9、提高机体的抗邪和康复能力。驱邪,即祛除邪气,消解病邪的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三、简答题:1、 湿邪致病的特点答:四个特点 (1) 、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滞气机。(2) 、湿性重浊,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3) 、湿性粘滞,表现为粘滞不爽,另外表现为病程的缠绵性。(4) 、湿邪趋下,易袭阴位,容易伤及人体下部,见下肢水肿、二便异常或带下增多。2、 冲脉的循行和基本功能答:主要循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上止头(到目眶下),下至足。基本功能:调节十二经气血称为血海、十二经脉之海,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3、 简述肝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及与形窍志液的关系答:肝的生理功能是肝主疏
10、泄和藏血。生理特性是肝为刚脏肝主升发。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4、 简述五行相生的内容答:五行相生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方面的关系。二、名词解释1辨证:分析四诊资料,对疾病作出证名诊断2八纲辨证:以表里寒热虚实阴阳为纲,辨别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类别的一种辨证方法3诊断:收集临床资料,判断病证4里急后重:病人急于排便、排便不爽、肛门重坠。5短气:呼吸急促,气不足以息。 6、气逆证:是指气机失调,气上冲逆,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7、主诉:是患者就诊时最感痛苦的症状、体征及持续时间。 9、谵
11、语:是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升高有力的症状。多见于外感热病,温邪内入心包或阳明实热证、痰热扰乱心神等。10、游走痛:肢体关节疼痛而游走不定的疼痛,多见于痹病的行痹。三简答题1简述面白的分类与主病。答:面白分为淡白、白光白和苍白三种;分别主气血不足、阳虚湿盛和亡阳。2水肿与何脏器有关?不同脏器异常所致的水肿病机有何不同?答:水肿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不气化是引起水肿的主要病机。3结合舌苔变化列举红舌的主病。答:红舌主热证,其中舌尖红苔薄黄者主表热,舌红苔黄燥者主实热证,舌红苔黄腻者主湿热证,舌红苔少者主阴虚证。4数脉主热证,试详述之。答:数脉主热证,其中浮数主表热
12、、沉数主里热、细数主阴虚、洪数主实热、滑数主实热。5、请写出亡阴证和亡阳证的辩别。答:亡阴证和亡阳证是根据汗质的稀冷如水或黏热如油,结合病情,身凉或身灼、四肢厥逆或温和、面白或面赤、脉微或数疾等一般可以辨认。7、何谓剥落苔?何谓镜面舌?其病机如何? 答: 患者舌本有苔,忽然全部或部分剥脱无苔的,称剥落苔。全舌之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舌面光洁如镜者,即为镜面舌。剥落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胃阴枯涸,不能上潮至口所致。9、试述水肿之阴水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病机。临床表现: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闷腹胀,纳呆便溏,神倦肢困,畏冷喜温,或腰膝冷痛,四肢厥逆。面色白光白,舌淡
13、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病机:脾肾阳气亏虚,不能气化水液,水液泛溢肌肤。10、 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下痢脓血粘液便,或暴泻而见黄褐色臭秽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中药学和方剂学一、填空题1、 中药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毒性)。2、 四气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也称四性,其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两性的区别。3、 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这种配伍关系称为(相须)。4、 黄芪与茯苓相配伍,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中药“七情”配伍中
14、的相使。5、 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中药“七情”配伍中的相畏。6、 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外一种药物的功效,这种配伍关系属于中药“七情”中的相恶。7、 两种药物配伍能产生或者增强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这种中药的配伍关系属于中药“七情”的相反。8、 中药的“七情”配伍中,(相须和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是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9、 中药的“七情”配伍中,(相杀和相畏)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是使用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的配伍方法,也可以用于有毒药物的炮制及中毒的解救。10、 中药的“七情”配伍中,(恶和相反)配伍
15、禁忌。二、简单题:简述中药配伍的十八反和十九畏。中医的治疗八法是指哪些?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一、名词解释:正经:即十二经脉,是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闪罐法:是指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二、填空题: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16、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2、经络的作用: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二、(运行气血、营养全身)三、(抗御病邪保卫机体)。3、腧穴的主治特点(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4、针刺前应准备四项有:(1)针具器械消毒;(2)医者手指消毒;(3)针刺部位消毒;(4)治疗室内的消毒。5、临床针刺体位常用两种卧位与坐位: (1)卧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2)坐位包括:仰靠坐们、俯伏坐位、侧伏坐位。6、进行针刺手法临床常运用的2种是:单手进针法和双手进针法,其中分有:1、指切进针法;2、夹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7、针刺角度和
17、深度是: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 o 角,斜刺针奂与皮肤呈:45 o角,平刺针身与皮肤呈:15 o角。 8、决定针刺深浅的原则是:1、体质;2、年龄;3、病情;4、部位。9、行针的基本手法有两种即:提插法、捻转法。10、辩呕吐物的性质常反映病变的虚实寒热、病变脏腑等,如酸腐难闻,多为(食积内腐);(黄水味苦),多为(胆热犯胃);酸水绿水多为(肝气犯胃);痰浊涎沫,多为(痰饮中阻);泛吐清水,多属于(胃中虚寒),或有虫积;黏沫量少,多属(胃阴不足)。11、针刺异常情况表现有:晕针、滞针、血肿。12、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和脊部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 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
18、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13、哮病的病机因素以(痰 )为根本,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之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转输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14、首创“哮喘”病名的是哪位医家(元代朱丹溪)。15、喘的特征(呼吸困难)、(鼻煽)、(张口抬肩)。16、胃病的治疗原则常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原则。17、中风依有无神志障碍、病情轻重而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二大类。三、简答题:1、常用穴位有:足三里、曲池、三阴交、太溪、内关、太冲、环跳、阳陵泉、阴陵泉、大椎、关元、十宣的定位和主治。2、腧穴的分类有那几种?答: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3、肝郁气滞型的胃痛与胁痛有何区别? 答:
19、胃痛病位主要在胃,疼痛部位以胃脘为主,兼见嗳气频作、嘈杂吞酸等;而胁痛位于胁肋,兼见口苦、目眩、善太息等。4、胃痛和腹痛怎么区别? 答:胃痛是指两侧肋骨下缘连线以上(脐水平线以上)至鸠尾(剑突)以下部位发生的疼痛。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西医诊断学基础和传染病学一、填空题:1、发热的病因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2、 消化性溃疡常有(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病史,多发生在青壮年。3、正常瞳孔,在一般光线下,直径为(3-4mm),两侧等圆等大,(小于2mm)为瞳孔缩小,(大于6mm)为瞳孔散大。4、胸部检查的时候,要注意呼吸的( 频率 ),( 深度 ),(节律 )。并
20、注意(胸两侧呼吸运动是否对称)。5、脑膜刺激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6、心绞痛常因(劳力后)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7、肺结核病人的胸廊可以出现(扁平胸),桶状胸见于(严重的肺气肿患者),亦可以见于(老年或矮胖体型者)。8、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的原因是(急性左心衰竭)。(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体循环淤血。9、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这两个因素。10、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1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12、传
21、染病,一般(隐性感染者)最多见,病原携带者次之,显性感染者比率最低,一旦出现容易识别。二、名词解释:1、发热:正常人24h内体温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C,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2、低血压:凡是血压低于90/60mmHg时称低血压,见于严重性病症,如休克、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等。也有患者自述一贯血压偏低,一般无症状。3、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呕出。由鼻腔、口腔、咽喉等部位出血。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咯血,不属于呕血。4、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三、简单题:一、胸痛的问诊要点。答:对于胸痛病人应注意其发病年龄、起病缓急、胸痛部位、范围大小及其放射部位、胸痛性质、轻重及持续时间,发生疼痛的诱因,加重与缓急方式,是否伴有吞咽困难、咽下痛与反酸、咳嗽、咳痰性状、呼吸困难及其程度。2、发热的分度。答: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C-38C。中等度发热38.1C-39C。高热39.1C-41C。超高热41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