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复习参考题 .doc
《外国城建史复习参考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城建史复习参考题 .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思考题1 简要回答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 镇 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是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功能分区原则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形成有重要影响早期规划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建筑设计中运用了中轴线布局,规划中应用了对称 序列 对比 主题 尺度 等建筑构图手法2 简述希波丹姆的规划型式及
2、在米利都城规划中的实际应用。P28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以充分体现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把城市分为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划分3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波丹姆的规划划型式在其实践中的体现: 公元前175年左右米利都(Mjletus)城的重建; 公元前446年左右规划建设拱卫雅典的城郊滨海口岸庇拉伊斯; 公元前443年规划建设塞利伊城(位于意大利)。米利都城规划l 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l 城市路网采用棋
3、盘式。l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l 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l 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的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3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实践中的发展变化趋势。l 在历史上希波丹姆模式被大规模的应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的重建和新建以及后来古罗马大量的营寨城,古希腊的海港城市米利都城,普南城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只是后者因呆板的寻求理性秩序而走向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而成为失败品,此种模式也为后来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为城市的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l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实践中的发展:l 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
4、道l 塞里纳斯(Selinus)城(图5-21)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 l 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l 多加底亚斯(Doxjadis)曾对普南城加以几何和数学分析(角度、位置、视点),证实普南城在规划时曾有一定的思想和意图。 l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影响 积极l (1)几何化、程序化、典雅的规划形式一方面满足了希波战争后以及古罗马时期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简便化的要求;l (2)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既符合古希腊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追求。 消极l (1)使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的“杂乱”、有机走向形式上的典雅和呆板,甚至为了构图l 的形式
5、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l (2)给城市生活的活力及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桎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4 名词:希波丹姆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其规划思想完整的体现在米利都城的建设中5 比较古罗马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l 共和时期的广场:开放的不规则空间建筑强调自我特征,无统一规划 长时间完成作为城市 社会 经济活动中心而存在l 帝国时期的广场:和共和时期的广场相反 空间规整而封闭 事先统一规划 短期内完成 强调轴线建筑,广场空间是皇帝歌功颂德的场所l 共和广场上的建筑物强调自我突出,与广场整体不甚协调。而帝国广场的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由广场上的方形、直线形和半圆形
6、的空间组成。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作用。6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点及典型城市(提姆加德)。 营寨模式: 有方正的城墙。 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中间的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南西北4门。 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城址已不用选高地。特点:1)城市中心广场,周围有神庙、公共浴场、巴西利卡等公建。 2)道路上有凯旋门、列柱街(构成城市景观城市平面正方形,350米见方,东西有l2排街坊,南北11排,每个街坊25米见方。城市广场比道路高出2米,用台阶联接。广场面积为50米42米。广场四面有建筑环绕,并且有柱廊,柱距2.5-3米,高5米。由于柱廊比例恰当,故感觉广场
7、规模很大。 提姆加德城外山头有地方神的神庙。7 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城市选址 建筑物选址 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维特鲁威的论文集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 关于城址选择,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关于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 关于街道的布置,他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
8、关系。 对广场的设计,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及研究用当地动物内脏试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的试验等。8 简要回答西欧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建设的特征。 自发成长的,主要在三种类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A.要塞型以古罗马帝国的军事城寨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佛罗伦萨,巴黎; B.城堡型在封建主城堡的周围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堡周围有教堂、修道院,在教堂、修道院附近形成的广场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中心,如华沙; c.商业交通型地理位置优越,在商业、交通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特别是那些要道、关隘、渡口如威尼斯。 城市多选址于水源粮食丰足、地形高爽、易守难攻的地区;城市自发形成,早期老城道路以环形加放射为多,无史迹的新城常采用方
9、格网状的道路布局规划;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9 人文主义最早出现在拜占廷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提出哲学应与神学分离,崇拜理性力量,注重人的个性。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早期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主张以世俗的“人”为中心,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10 简要回答何为古典主义。、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唯理思想在美学上的反应;2、体现秩序、组织、永恒的理念,一切从规则出发,王权至上; 3、规则是理想的、绝对的、超越时间的;4、不依赖感性经验的理性是万能的;5、艺术作品:追求抽象的对称和协调,寻求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强调轴线和主从关系;6、建筑方面:平面上广场、立面上中央穹顶统领其余部分;7
10、、初期以法国为盛,后来是德意志、俄罗斯。11 试述奥斯曼巴黎改建的目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主要目的: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 解决城市功能结构由于急剧变化而产生的种种尖锐矛盾; 拓宽城市道路,一方面解决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同时消除巷战地形,疏导城市交通、提高军事行动能力,能使大规模的骑兵与炮兵顺利、安全抵达城市各个角落;便于镇压起义; 在原有基础上改善城市景观,进行市中心改建和城市绿化建设,对帝国首都进行装点;以体现帝都风范; 迫使贫民从市中心迁出,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居住环境; )具体内容 A.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路;大十字干道把里沃利大街延长,与爱丽舍大街连成巴黎的东西主轴,并
11、做一条与之垂直的南北干道,形成大的十字交叉。B.市中心改建,将道路、绿地、水面、林荫带、广场和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卢浮宫及前广场、协和广场、雄师凯旋门、军功庙一带最突出(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建设公园和绿地 建设了塞纳河滨河绿地和花园式林荫大道(大量绿化建设);全市各区都修筑了大面积公园E.建造了技术相当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增加自来水供应,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市政设施建设近代化) 主要内容 道路网彻底改变:由一个大十字和两个环形道路组成(解决尽端式车站之间的联系,改善过境交通) 市中心以罗浮宫为中心进行了新的改造 绿化设施相互串连构成巴黎新的绿化系统。
12、林荫路把大面积绿化引进城市中心区。 市政建设有突出成就。 为解决居住环境,拆了2万7千多座低层住宅,新建了10万座多层房屋,使巴黎人口从120万发展到200万人。巴黎的改造特点: 1、帝国式的风格:将道路、广场、绿地、水面、林荫带、大型纪念性建筑组成一个整体2、美化:路宽的规定、建筑物的规定 屋顶坡度的规定3、宽阔的道路体系:爱丽舍大道4、大面积的公园分布在各个市区5、两种新绿地:滨河绿地 花园式林荫大道6、有了一定的分区7、市政建设大规模(排水、给水、照明)8、马车时代,不可能解决交通问题 贫民窟的问题9、美化的意义明显,成为19世纪世界最美丽的城市(4)巴黎改建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将城
13、市景观建设从以往的局部改造转变为从更宏观的区域考虑; 首次采用市中心分区方案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所产生的新要求; 在市政建设上有重大成就,促进了城市的近代化; 巴黎的城市美化运动改善了城市面貌,对以后的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巴黎改建把市中心分散成几个区中心,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适应了因城市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分区需要12 殖民地城市建设的特征 108 城市平面简单,方格网(道路)布局,以获得较多的临街面利于出售土地; 城市各系统未经统筹安排,只在城市中心地带划出几个方块来建设城市公共中心和城市绿化; 城市的规划结构只考虑平面的两度空间,未建立三度空间的概念; 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无科
14、学预测,采用棋盘式路网,便于城市无限制的扩张(没有长远的计划和预测); 城市规划布局与地方特色、自然地形地貌未结合,生硬的采用固定模式(忽视地形的约束); 城市体现了强烈的阶级对立性。13 美国十八世纪城市规划一般采用什么平面形式?华盛顿的朗方规划布局构思有何特色? 美国十八世纪一般城市规划特点:城市由纵横相交道路组成整齐的小方格网形街坊,方格网极小为了增加沿街建筑面。 方格网道路中往往加上数条对角线道路,道路无明显分工。因为城市过大时,方格网不便于远距离直达交通,增加的对角线道路使交叉口复杂,用地划分畸形。影响和局限性: 机械分割城市的规划方法缺乏对城市的生活需要、人文环境、地理条件、交通规
15、划、结构布局等的综合考虑,一味关注利益;它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前提下,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应急措施三.华盛顿的郎方规划: (法国军事工程师,受近代思想和传统文化影响)是近代西方第一个专门为首都而建的城市。该规划借鉴了欧洲城市经验1)选址与用地选择: 根据华盛顿地区的地形、地貌、风向、方位、朝向等条件,选择两条河流交叉处、北面地势较高和用水方便的地区,作为城市发展用地;2)规划:方格网+放射路 主轴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主轴线上从东向西依次布置国会大厦、林荫大道、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一直延伸到河滨; 次轴线华盛顿纪念碑处,与主轴垂直; 道路和广场从国会大厦和白
16、宫向四周放射出若干道路通往广场、纪念碑、纪念馆等重要建筑; 城市景观设计:大型建筑物、绿化林荫道、轴线 大胆的人口预测:人口预测80万;(当时美国全国人口才不到400万)14论述田园城市概念、具体设想、基本布局及其影响。 概念:在明日田园城市(1902再版时)中,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称之为“田园城市”。 含义: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2.田园城市的具体设想: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部分,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城市
17、四周有农业用地围绕,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的农产品,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交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也归集体所有; 城市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以使居民更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影响:有先驱性的规划思想(人本主义):摆脱了传统规划显示或张扬统治者威势和审美趣味的旧模式,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规划立足点的根本变化; 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针对工业社会城市出现的复杂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视为一个体系来解决;以改良社会为目标,将物质规划和社会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 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
18、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深远影响(卫星城镇、有机疏散)理论评价:田园城市理论对近代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 人本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 从城乡结合的角度系统的解决城市问题; 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学研究的先河,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基本布局形式:城市中心为花园,四周有市政厅、音乐厅、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画廊等公共建筑; 再外是花园和水晶宫,作为商业、展览和冬季花园; 再外几圈是居住用地,其中有绿化带,内设教堂、学校; 最外圈是各类工厂、仓库、市场、煤场、奶场等,一侧有环形道路,另一侧有环状的铁路支线。15 名
19、词 卫星城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16 简述工业城市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影响。2.主要内容: 工业城市人口为35000人; 城市各要素应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市中心、生活区,区内部设有小学、服务设施、疗养院及医疗机构、工业区、火车站;各区之间有绿带分隔。 各功能区之间留有空地,为城市各功能区的发展预留了空间。 主张应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3、“工业城市”的理论特点和影响规划灵活留有余地。城市空间组织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城市以重工业为基础,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更具独立性。 各类用地按照功能划分,该思想对集
20、中主义城市、雅典宪章的城市功能分区思想的形成等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原则。17 索里亚.伊.马塔的带形城市设想有何理论意义?优:保证居住环境质量,与自然密切相连;可以统一规划,市政设施方便;交通运输有利于远距离直达劣:不利于产业的集聚发展;对交通干线的依赖性过强;公共设施投入大4.影响: 带形城市有利于防止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对以后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 一些重要城市的规划,如斯大林格勒、伦敦、哥本哈根、华盛顿、巴黎、斯德哥尔摩的规划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18 有机疏散理论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认为:改造衰退的城市、恢复合理的城市秩序,必须
21、把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对待,不能凝成一块,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工业不应安排在城市中心区,腾开空地开辟绿地;日常活动可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分散布置; 这样人类工作与交往的集中要求以及不脱离自然的要求都能达到 1主要观点: (1)趋向衰退的城市需要以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演变,以拥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2)强调城市结构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共同的社会生活,不脱离自然。 (3)城市就象有生命的机体,不能任凭自然聚结; 2、具体内容: (1)将重工业、甚至轻工业疏散出去,腾出的大片用地应改建为绿地; (2)城市中心设行政、事业
22、及管理机构,中心的供应部门和许多家庭将疏散到新区去,降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 (3)城市中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内容可集中分区布置,而不经常的“偶然活动”可分散布置。 有机疏散目标 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预定方案转移到合宜的地方中; 把腾空的地区按预定方案整顿,改作其他合宜的用途; 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这样做的实际结果是,原先的得不到保护的大块紧密的城区将逐步变为若干松散的、得到保护的社区单元。 有机疏散的基本方法(原则)两种: 日常性活动(日常的生活工作)进行功能性相对集中,作集中布置; 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 则做分散布置。3有机疏散理论的影响: 有机疏散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国城建史复习参考题 外国 城建 复习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