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_T 413-2024 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cx
《WS_T 413-2024 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S_T 413-2024 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11.020 CCS C 50WS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卫 生 行 业 标 准WS/T 4132024 代替 WS/T 413-2013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Reference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serum creatinine Isotope dilu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2024 - 05 - 09 发布 2024 - 11 - 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 布WS/T 4132024前 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代替
2、WS/T 4132013血清肌酐参考程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WS/T 413 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参考物质 ”、“有证参考物质 ”“基质效应 ”的定义(见3.3、3.4、3.5);更改了“互换性 ”的定义(见3.6,2013年版的3.3); 增加了试剂的CAS编号(见5);更改了仪器技术参数的要求(见6,2013年版的6);增加“分析可靠性 ”相关内容并调整条款的顺序(见11); 增加了“质量保证 ”的要求(见16);增加了附录A.1,列出了典型质谱条件参数(见附录A.1)。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临床检验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
3、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 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负责业务管理、法 规司负责统筹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民航 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 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传宝、张天娇、陈文祥、赵海建、邱玲、王学晶、刘向祎、李敏、王晓琴、 郭书忍。本标准于2013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WS/T 4132024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
4、序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的技术要点和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的实验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GB/T 19702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 生物源性样品中量的测量 参考测量程序的表述和内容的要求 GB/T 33087 仪器分析用高纯水规格和试验方法JJF 1135 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参考测量程序 reference measurement
5、procedure被接受作为提供适合下列预期用途得测量结果得测量程序,预期用途包括评价测量同类量的其他测 量程序测得量值的测量正确度、校准或参考物质赋值。注1:参考测量程序的作用参见ISO 17511和ISO 18153。注2:在ISO术语中,正确度与偏倚、系统效应和系统误差有关,精密度与标准差、随机效应和随机误差有关,而准 确度与正确度(与其有关的)和精密度有关。注3:术语“参考测量程序 ”意在作为更高级的测量程序被理解。来源:改编自ISO/IEC导则99-2007,定义2.7 3.2计量学溯源性 traceability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
6、中的每项校准均会 引入测量不确定度。来源:ISO/IEC 指南 99:2007,定义 2.4.1 3.3参考物质 reference material一种或多种指定特性足够均匀和稳定,已被证明适合在测量过程中或名义特性检验中预期应用的物 质。注:预期应用包括校准、给其他物质定值或用做质量保证物质等。来源:GB/T 29791.12013,定义3.58 3.4有证参考物质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附有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文件,提供使用有效程序获得具不确定度和溯源性的一个或多个特性量值的 参考物质。1WS/T 4132024来源:改编自ISO/IEC导则99-2007,
7、定义5.14 3.5基质效应 matrix effect除待测物以外样品特性对按特定测量程序测定待测物及其量值的影响。注: 对质谱分析技术,基质效应指标本中除待测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方法测量能力的干扰。 来源:CLSI EP14-A3,1.4.23.6互换性 commutability参考物质的属性,指按两种给定测量程序对此物质的指定量所获测量结果的关系与对其它指定物质 所获测量结果关系的一致程度。注1:所述参考物质通常为校准物,其它指定物质通常是常规样品 注2:互换性,有时亦作互通性,均为“commutability ”的中译文。注3:临床检验领域参考物质的互通性,通常指用不同测量过程测量
8、该物质时,各测量过程测量结果之间的数字关 系,与用这些测量过程测量实际临床样品时测量结果的数字关系的一致程度,即该物质理化性质与实际临床 样品的接近程度。来源:GB/T 29791.12013,补充定义和分析术语A.3.94 测量原理和方法本标准建立的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以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为测量原理,以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肌酐为 内标添加至血清中,内标与血清均匀混合后用无水乙醇沉淀蛋白质,三氯甲烷净化上清液,液相色谱串 联质谱分离和测量血清肌酐和内标特异的母离子和子离子,根据肌酐和内标峰面积比计算血清肌酐浓度。5 试剂5.1 水(H2O):除非有特别说明,应使用 GB/T 33087 定义的仪器分
9、析用高纯水。5.2 无水乙醇(CH3CH2OH):CAS 64-17-5,色谱纯。5.3 三氯甲烷 (CHCl3 ):CAS 67-66-3,色谱纯。5.4 乙酸铵 (CH3COONH4 ):CAS 631-61-8,纯度99。5.5 叠氮钠 (NaN3 ):CAS 26628-22-8,分析纯。6 仪器6.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系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a) 高效液相色谱仪或超高效液相色谱仪;b)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配有电喷雾离子源(ESI),各项参数指标符合正常工作的要求(见 本标准第8.1.1条)。6.2 液相色谱柱液相色谱柱应满足以下要求:a) 具有极性官能团嵌
10、入或端基封尾的C18键合色谱柱,在含水量高的流动相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和重现性;b) 规格为内径2.0 mm2.1 mm,粒径3 m5 m,柱长150 mm。c) 实验室也可使用其他规格的色谱柱,使用前应进行参考测量程序的确认(见本标准第13章), 证明所用色谱柱满足参考测量程序分析可靠性的要求(见本标准第11章)。2WS/T 4132024示例:使用更小粒径(3 m),柱长为 50 mm100 mm 的色谱柱。6.3 天平十万分之一天平(最小分度0.01 mg),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具有校准报告。6.4 离心机水平转头离心机。离心力应不小于1500 g。6.5 旋涡式混合器适用于安瓿、试管
11、等的旋涡式混合装置。6.6 加热吹干装置(氮吹仪)将氮气吹入通过干热方式加热样品的表面进行样品浓缩的装置,不宜使用水浴加热。6.7 微量移液器经校准合格的微量可调移液器两支,规格分别为100 L1000 L和20 L200 L。6.8 血液混匀器适用于安瓿、密封瓶等的血液混匀装置。6.9 安瓿或试管规格5 mL。试管应配有聚四氟乙烯密封塞。安瓿应配有融封装置。6.10 密度计用于测量血清密度。7 样品7.1 通则本参考测量程序适用于新鲜、冰冻或冻干血清样品的肌酐浓度测量。应将样品视具有潜在生物传染性样,按照国家生物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防护措施,对废物进 行妥善处理。7.2 样品取样量样品取
12、样量应根据肌酐的浓度确定,一般用量为0.1 mL0.4 mL(见本标准第8.3.1条和第8.3.4 条)。为保证取样量的准确性和操作可行性,最小取样量不应低于0.1 mL。7.3 样品的保存新鲜血清样本若不立即测量,应冰冻保存。-70 以下,可保存1年以上,-20 保存,不可超过3 个月。冰冻血清样本使用前应置2 8 0.5 h后在室温下融解,充分混匀后使用。冻干样品应按照说明书描述的使用期限和条件保存,临用前按照说明书复溶,充分混匀后使用。8 测量系统和分析样品的准备8.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系统的准备8.1.1 质谱系统准备测量前应对质谱系统进行性能检查,包括:a) 最近3个月内进行过校
13、准,符合制造商声明的正常工作的要求;b) 装配电喷雾离子源,运行正常;c) 真空度达到正常工作要求的范围。辅助气体纯度和流量符合制造商声明的正常工作的要求。3WS/T 41320248.1.2 液相系统准备测量前应对液相系统进行准备,包括:a) 流动相准备:纯水,乙酸铵水溶液(5 mmol/L,pH=5.5);b) 色谱柱的平衡:用流动相(见本标准第9.2条)冲洗色谱柱约3040倍柱床体积,直至色谱柱 达到平衡。8.2 校准溶液的制备8.2.1 一级有证参考物质应使用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认定并收录或权威参考物质研究机构研制的一级有 证参考物质(纯度标准物质)为血清肌酐检测
14、参考测量程序的校准物。一级有证参考物质的使用、保存 及使用期限应符合研制机构提供的证书。示例: 日本计量研究院有证参考物质NMIJ CRM 6005-a、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有证参考物质 NIST SRM 914b。8.2.2 稳定同位素标记内标应使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为血清肌酐检测参考测量程序的内标。标记的稳定同位素个数应不 低于3个,标记同位素丰度95 。 内标的使用、保存及使用期限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证书或使用 说明书。8.2.3 校准溶液的配制本法使用包括法(Bracketing Method)校准。用重量法制备肌酐一级有证参考物质(见本标准第 8.2.1条)的水溶液为校准溶
15、液,添加0.1叠氮钠为防腐剂。配制浓度约为0.10 mg/g的校准溶液用于 肌酐浓度大于200 mol/L样品的测量(简称为校准溶液1);配制浓度约为0.01 mg/g的校准溶液用于 肌酐浓度小于200 mol/L样品的测量(简称为校准溶液2)。记录称量过程,准确计算所配制校准溶液 的浓度。校准溶液应于-70 以下保存。用重量法制备肌酐同位素标记内标(见本标准第8.2.2条)的水溶液为内标溶液,添加0.1叠氮钠 为防腐剂。配制浓度约为0.10 mg/g的内标溶液用于肌酐浓度大于200 mol/L样品的测量(简称为内标 溶液1);配制浓度约为0.01 mg/g的内标溶液用于肌酐浓度小于200 m
16、ol/L样品的测量(简称为内标 溶液2)。记录称量过程,准确计算所配制内标溶液的浓度。 内标溶液应于-70 以下保存。8.2.4 校准溶液和内标溶液的混合用重量法将校准溶液与其对应浓度的内标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高低两个浓度点(见表1)。 要求其中一个浓度点(简称为低标,其中用于肌酐浓度大于200 mol/L样品测量的记为低标1,用于肌 酐浓度小于200 mol/L样品测量的记为低标2)所含肌酐校准物质与内标的质量比控制在0.91之间, 另一个浓度点(简称为高标,其中用于肌酐浓度大于200 mol/L样品测量的记为高标1,用于肌酐浓度 小于200 mol/L样品测量的记为高标2)所含肌酐校
17、准物质与内标的质量比控制在11.1之间。记录所 取校准溶液与内标溶液的准确质量,计算各浓度点中肌酐校准物与内标的质量比。混合校准溶液宜在临 用前配制,未用完的剩余溶液不宜留存再使用。注:样品浓度划分的依据是操作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见本标准第8.3.7条),不是临床医学决定水平。 表 1 校准溶液的配制针对的样品浓度点校准溶液内标溶液校准物与内标的质量比肌酐浓度200 mol/L高标1校准溶液1内标溶液111.1低标1校准溶液1内标溶液10.91肌酐浓度200 mol/L高标2校准溶液2内标溶液211.1低标2校准溶液2内标溶液20.918.3 分析样品的处理8.3.1 常规方法测量肌酐浓度4WS
18、/T 4132024分析前使用常规方法(如碱性苦味酸法、酶法等)初步测量样品中肌酐浓度,用于预估样品取样量 (见本标准第8.3.4条)。8.3.2 测量血清密度分析前使用密度计等方法准确测量血清样品的密度,所得结果应保留4位有效数字。8.3.3 样品前处理流程图样品前处理流程见图1。图 1 样品的处理流程图8.3.4 分析样品与内标的混合用微量移液器取约0.1 mL内标溶液,称重得其精确质量。根据初步测量的肌酐浓度,计算样品取样 量,使所取样品中肌酐与所取内标溶液中内标的质量比约为1:1。根据计算结果,用微量移液器取所需 体积(一般为0.1 mL0.4 mL)的样品,称重得其准确质量。使用旋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S_T 413-2024 血清肌酐参考测量程序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13 2024 血清 参考 测量 程序 同位素 稀释液 色谱 串联 质谱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