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_T 1254-202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docx





《DB53_T 1254-202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3_T 1254-202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91.020 CCS P 5053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B53/T 12542024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2024-03-01 发布 2024-06-01 实施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53/T 12542024目 次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34.1 规划定位 34.2 规划主要任务 34.3 规划原则 54.4 规划范围和层次 54.5 规划期限 54.6 编制主体 54.7 编制依据 55 组织准备 66 技术准备 66.1 基础数据和资料 66.2 底图底数 67 基础研究 67.1 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估 67
2、.2 专题研究 67.3 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68 规划编制 78.1 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与目标 78.2 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 78.3 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78.4 优化国土空间结构与布局 98.5 完善基础支撑体系 98.6 统筹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与风貌塑造 118.7 开展国土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 128.8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129 方案论证 1410 成果要求 1410.1 成果构成 1410.2 规划文本 1410.3 规划文本附表 1510.4 规划图件 1510.5 规划说明 15IDB53/T 1254202410.6 规划数据库 1610.7 规划环境影响
3、说明 1610.8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评估报告 1610.9 专题研究报告 1610.10 其他材料 16附录 A(资料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参考 17附录 B(规范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标体系 18附录 C(规范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 21附录 D(规范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用地结构 24附录 E(规范性)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件目录 27参考文献 29IIDB53/T 12542024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4、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国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集 团有限公司、云南云金地科技有限公司、自然资源智慧治理产学研融合创新基地、云南大学-云南省国 土资源规划设计研究院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乔贵、唐永红、张述清、李永平、熊波、瞿国寻、周龙进、杨焰、吴先勇、 廖晓祥、赵灿华、章光日、杨建林、胡海鹏、韩宏伟、朱岚、孙云凤、李娟、杨琼花、苏涵、马石林、 张倚铖、许东、姚俊宏、赵俊三、翟瑞、朱长友、张晓霖、冯敏、刘飞、朱德宝、崔亚楠、王宇新、吴文俊、杨宏瑞、关学卿、邹磊、张春晓、廖顺宽、卢文杰、程子烨、卢双珍、孔垂锦
5、。IIIDB53/T 12542024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确立了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县总规”)编制的总则、工作程序,规定了规 划编制内容和成果要求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州(市)总规”和县(市、区) 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县(市、区) 总规”的编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GB/T 39972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6、 HJ 13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TD/T 1062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TD/T 1063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自然资办发2020 51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国土空间 territorial space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力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注: 国土空间包括:陆地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来源:GB/T 43214-2023,3.1 3.2国土空间规划 territorial and spatial planning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注: 国
7、土空间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 3.2.1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对行政辖区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3.2.2相关专项规划 Related special planning在特定区域(流域)、特定领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 3.2.3详细规划 detailed planning1DB53/T 12542024州(市)、县(市、区) 及以下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建设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 3.3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对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系
8、统受损的国土空间,采用自然恢复、 适度人为引导辅助修复等方式,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活动。来源:GB/T 43214-2023,3.5,有修改 3.4土地综合整治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推动田、水、路、林、村、城综合整治,改善城乡生产、生活条件和 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人口集中居住、产业聚集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系统工程。来源:GB/T 43214-2023,3.6 3.5主体功能区 mainfunctional zones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战略区位等综合比较优势,划定的具有某种特
9、定主体 功能、实施差别化管控的地域空间单元。来源:GB/T 43214-2023,3.7 3.6农业空间 agricultutral space以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乡村产业为主,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功能空间。 注:农业空间以耕地和农用地为主。来源:GB/T 43214-2023,3.8 3.7生态空间 ecological space以保障生态安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的功能空间。 注:生态空间以生态用地为主。来源:GB/T 43214-2023,3.9 3.8城镇空间 urban space以承载城镇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要素为主的功能空间。 注:城镇空间以城镇
10、建设用地为主。来源:GB/T 43214-2023,3.10 3.9永久基本农田 permanent basic cropland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 用途的耕地。注:永久基本农田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来源:GB/T 43214-2023,3.11 3.10生态保护红线 ecological protection redline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 注:包括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来源:GB/T 43214-2023,3.122DB53/T 125420243.11
11、城镇开发边界 urban development boundary一定时期内,在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可以集中进行城镇开发建 设、以城镇功能为主的区域边界。注:涉及城市、建制镇以及各类开发区等,是防止城镇无序扩张、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的空间边界。来源:GB/T 43214-2023,3.13 3.12中心城区 central urban area根据实际和本地规划管理等需求,确定的城市建成区及规划扩展区域。 3.13坝区 basin area基于国土空间规划和管理需要,海拔不高于2500 m且坡度在8 以下、面积大于1 km2 的局部平原区 域(不含局部坡度在
12、8 以上、面积大于0.25 km2 的区域)。3.14九大高原湖泊 nine plateau lakes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阳宗海、异龙湖。 3.15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Inteplan of spatial planning以基础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应用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集成 整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所需现状数据、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监督数据,形成的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数据资源体系。来源:GB/T 39972-2021,3.24 总则4.1 规划定位市县总规是对上位规划
13、要求及空间发展战略的细化落实,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州(市)、县 (市、区) 行政辖区内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管理和整治修复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为指导编制下 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提供基本依据,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4.2 规划主要任务4.2.1 州(市)总规任务州(市)总规任务包括:a) 全域规划任务,主要包括:1)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明确规划发展目标战略、确定重要指标;2) 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 划定,加强底线管控;3) 明确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
14、局和规划分区,细化主体功能区,确定叠加功能类型,优化国 土空间结构与布局,制定管控规则;4) 统筹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3DB53/T 125420245) 明确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建设要求,提出增强城市安全韧性的原则和要 求;6) 统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保护及活化利用,以及风貌引导和特色魅力空间塑造;7) 明确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的目标、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8) 统筹工业用地红线划定,统筹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安排。b) 中心城区规划任务,主要包括:1) 明确中心城区范围;2) 优化用地结构与功能布局;3) 完善重点公共服务设施
15、和重大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4) 提出公共空间与蓝绿开敞空间的布局和控制要求;5) 明确历史文化保护、城市风貌引导和管控要求;6) 划定市级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并明确管控要求;c)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对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 细规划指引,提出近期行动计划和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清单。d) 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4.2.2 县(市、区)总规任务县(市、区)总规任务包括:a) 全域规划任务,主要包括:1) 落实上位规划对本县(市、区)的定位、指标和控制性要求,科学确定空间发展战略、 目标和指标;2) 划定三条控制线和其他各类控制线,落实
16、底线管控要求;3) 落实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细化规划分区,明确管控规则;4) 提出耕地、林地、草地、湿地、水、能源、矿产等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案;5) 明确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和控制要求;6) 统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保护及活化利用,明确保护对象空间信息,划定保护线和管控 重点区域,确定城乡风貌空间形态和管控要求,塑造特色魅力空间;7) 明确综合防灾减灾目标、设防标准、分区和设施空间布局;8) 落实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明确类型、任务、区域、 规模和时序等内容;9) 统筹划定工业用地红线,统筹划定耕地和林地后备资源补充空间;10) 划定详细
17、规划编制单元,明确传导内容。b) 中心城区规划任务,主要包括:1) 明确中心城区范围;2) 细化国土空间用地结构与功能布局;3) 明确构建社区生活圈方案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4) 合理布局公共空间、蓝绿开敞空间;5) 划定城市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并明确管控要求;6) 明确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规划策略;7) 强化城市风貌引导与管控,明确城市更新重点区域及措施;8) 明确各类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和空间品质。c) 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明确规划传导内容,协调布局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出近期行动 计划和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清单。4DB53/T 125420244.3 规划原则4.3.1
18、 坚守底线、绿色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严守粮食、生态、水资源、能源资源等安全底线,落实耕地保护制度、节约用地 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优 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4.3.2 以人为本、提升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 升国土空间品质、建设美丽国土,促进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塑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高品质生活。4.3.3 区域协同、融合发展全面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充分对接上位国土空间规
19、划要求,完善交通、水利等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市县的联动发展和协调保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坚 持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4.3.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基于自然本底特征,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实际、重点问题和治理需求,尊重客观规律,突出气 候、生物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等地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合理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开展 规划编制工作。4.3.5 技术创新、共建共治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规划数字化转型,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 通。健全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等机制,加强规划上下联动、部门协
20、同,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科学决策, 将规划编制转变为全社会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4.4 规划范围和层次规划范围为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国土空间,一般包括全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4.5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与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一致;近期安排一般为5年。4.6 编制主体编制主体建议分别为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议分别由州(市)、县(市、区) 自然 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具体编制工作。4.7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包括: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文件及技术标准。5DB53/T 125420245 组织准备组
21、建规划编制和专家咨询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内容、阶段目标、进度安排、决策机制等 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动员和业务学习培训工作。6 技术准备6.1 基础数据和资料6.1.1 以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规划基期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成 果,收集整理资料建议包括:基础资料:自然地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建设、国防安全、灾害风险等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资料; 其他资料:相关规划成果、审批数据。6.1.2 涉密数据应按照保密要求进行收集和管理。6.2 底图底数6.2.1 在全国国土调查及规划基期年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应充分结合收集的基础数
22、据和资料,形 成符合规定的国土空间利用现状和底图底数。6.2.2 用地分类应执行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宜采用一级 分类,县(市、区) 中心城区宜细化至二级分类。7 基础研究7.1 现状评价与风险评估7.1.1 市县总规应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和现状及未来风险评估(以下简称“双评估”),主要 内容包括:现行空间规划实施评估;研究当地地形地貌条件、自然资源禀赋和空间本底特征;分析自然地理、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布局的空间匹配关系;系统梳理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提出国土空间优化导向。7.1.2 州(市)总规应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3_T 1254-2024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1254 2024 市县 国土 空间 总体规划 编制 技术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