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找妈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教案找妈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班数学教案“找妈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提高幼儿的数字敏感度。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我成就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主完成数字和物品的匹配。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物品图片、找妈妈的游戏场景。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游戏环境。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找妈妈”,引导幼儿观察教具,激发幼儿的兴趣。2. 主体活动:a)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说
2、出对应的数字。b) 教师出示物品图片,让幼儿说出对应的物品。c) 教师将数字卡片和物品图片进行匹配,让幼儿找出对应的数字和物品。d) 教师设置游戏场景,让幼儿通过找妈妈的游戏,完成数字和物品的匹配。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找妈妈的游戏,巩固今天学到的数字和物品的匹配。2. 家长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记录幼儿的进步。3. 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数学故事阅读,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字和物品匹配的掌握程度。2.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兴趣
3、培养情况。七、教学延伸:1. 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游乐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乐趣。2. 进行数学故事分享,让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3. 开展亲子活动,如“数学亲子游戏”,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数学学习,增进亲子关系。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2. 在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九、教学大纲:1. 认识数字1-10。2. 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3. 学会通过游戏完成数字和物品的匹配。4. 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5.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本学期
4、的“找妈妈”数学教案教学,幼儿们对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也证明了自己的成长。幼儿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表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提高幼儿的数字敏感度。技能目标:培养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自我成就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主完成数字
5、和物品的匹配。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物品图片、找妈妈的游戏场景。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游戏环境。六、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数字和物品匹配的掌握程度。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兴趣培养情况。七、教学延伸: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数学游乐园”,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乐趣。进行数学故事分享,让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开展亲子活动,如“数学亲子游戏”,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数学学习,增进亲子关系。八、教学反思:教师需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反应,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在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指导和鼓励。九、教学大纲:认识数字1-10。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学会通过游戏完成数字和物品的匹配。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本教案以中班数学教案“找妈妈”为主题,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字敏感度,并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专注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培养。通过教学评价、教学延伸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幼儿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增强自我成就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