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市粮食产业经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夫就业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看法(甘政办发202217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坚固树立和实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粮食平安战略,以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
2、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应、促进农夫持续增收和保障区域粮食平安为重点,以实施优质小麦加工贸易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我省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平安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突出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国有、混合全部和民营等各类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确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创新力。针对粮食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更好地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监管服务等作用,着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2.促进产业融合,注意协调发展。树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
3、”理念,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推动粮食种植、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各环节有机连接,以相关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融入“一带一路”,拓展“两个”市场。依托连接欧亚大陆桥战略通道、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以及甘肃国际陆港物流集散地等优势,搭建粮食贸易合作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兄弟省区市的沟通合作,主动融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立开放共赢的粮食贸易大格局。 4.推动改革创新,着力提质增效。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机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营方式、产业模式创新,主动培
4、育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功能,促进粮食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主要目标 到2022年,初步建成适应我市市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应稳定增加,更好地保障粮食平安和带动农夫增收,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一百零一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88%,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25%以上。优质小麦加工贸易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粮食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实力持续增加。 二、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 (四)增加粮食企业发展活力 适应粮食产业经济发展须要,主动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混合全部制经济,加
5、快转换经营机制,增加市场化经营实力和产业经济发展活力。根据区域布局合理、经营优势互补、整体实力增加的原则,稳步推动国有粮食企业优化重组,做强做优做大一批骨干国有粮食企业,有效发挥稳市场、保供应、促发展、保平安的重要载体作用。主动推动粮食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集中统一监管,加快建立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贷款融资担保机制,为拓展市场化经营供应融资担保。培育、发展和壮大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的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政府金融办、市国资委、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财政局) (五)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 认定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行
6、业带动力的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资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与农夫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优质粮食种植,带动农夫增收。有重点地引进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带动实力强的粮油加工项目,壮大我市粮食产业规模和实力。在确保区域粮食平安前提下,探究创新重点龙头企业参加地方粮食储备机制。(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农林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支持多元主体协同发展 打破行业、地域和全部制界限,以效益为纽带,大力培育粮食产业“产购储加销”联合体。激励大型骨干粮食企业和多元粮食市
7、场主体组建“嘉峪关粮食产业联盟”,发挥资源优势,促进信息共享,形成发展合力,增加竞争实力。支持多元粮食市场主体通过产权置换、股权转让、品牌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粮食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扶持民营粮食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粮食经纪人等新型市场主体发展,激励参加“优质粮食工程”等项目建设。指导粮食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为粮食市场主体供应信息询问、沟通协调、政商协作、自律监督等服务,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 (七)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扶持优质小麦、玉米、马铃薯和特色杂粮发展,重点支持优质春小麦种
8、植、杂交玉米制种和小杂粮产业发展。健全完善特色粮油质量标准体系,形成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支撑,特色杂粮为补充的粮食生产体系。激励骨干粮食企业向上游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产销对接,大力发展订单种植,建设规模化的优质粮食产业链。向下游延长优化营销服务网络,建设优质粮食产品供应链,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推动粮食企业开展绿色优质粮油定向种植、专收专储、专加专供,体现优质优价,爱护农夫的种植主动性。开展粮食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分析预警,引导粮食实现产销平衡。(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农林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省内粮食主产区、特色粮食产区兰新铁路沿线货场
9、和铁路物流园等粮食物流节点,重点推动我市粮食产业物流园区建设,整合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和人才等资源,推动粮食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布局,带动全省粮食产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九)加强粮食领域沟通合作 支持粮食部门和粮食企业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与周边国家和相关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合作,与粮食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机制。激励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粮食主产省合作建立粮食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商务局) (十)发展粮食循环经济 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支持粮食企
10、业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探究开展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提高粮油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倡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在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体现再利用、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仓顶阳光工程”等新能源项目,开展麦麸、麦胚、玉米芯、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示范,逐步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粮食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林局) (十一)主动发展新业态 规范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动“互联网+粮食”行动,推广“网上粮店”“放心粮油
11、+主食厨房”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激励粮食企业建立“粮食银行”。利用兰州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平台,吸引大宗粮食业务进场交易。支持爱粮节粮宣扬教化基地和粮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激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旅游等新业态。(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 (十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加强我市粮食品牌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学问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粮食品牌。开展粮食品牌创建和产销对接活动,挖掘区域性粮食文化元素,联合打造区域粮食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和产品附加值。借助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展会活动,支持粮食企业开展品牌宣扬推介和精品粮油展示,扩大品牌社会影响力。加大粮食产品专利权、
12、商标权等学问产权爱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德为。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利用信用中国、信用甘肃、全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规范市场秩序。(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林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三)推动放心粮油供应网络建设 适应粮油产品消费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转变的需求改变,以放心粮油示范店建设为重点,构建覆盖更全、服务更优、质量可溯、渠道可查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支持放心粮油示范店建设,严格统一授牌编号、统一店面标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报表台账、统一质量承诺,合理布局,动态管理,规范服务,引导
13、放心消费、平安消费、健康消费,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平安”。激励有条件的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开办主食厨房,加快粮油的转化和增值,使其成为政府监督规范、行业动态管理、一百零一姓评价满足的“大厨房”。(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十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应 加快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健康消费宣扬、营销渠道和平台建设及试点示范。推动出口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实现内销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
14、、养分健康的粮食新产品,增加多元化、定制化、特性化产品供应,促进优质粮食产品升级扩面。推广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适度加工,大力发展全谷物等新型养分健康食品。推动地方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化,支持发展杂粮、杂豆、木本油料等特色产品。适应养殖业发展新趋势,发展平安环保饲料产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林局) (十五)大力推动主食产业化 支持推动米面、玉米、杂粮及马铃薯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便利食品、速冻食品,爱护并挖掘传统主食产品和特色食品。促进应急供应、军粮供应、成品粮储备、粮油销售、主食厨房融合发展。开展
15、主食产业化示范建设,推广“生产基地+中心厨房+放心粮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作坊置换+联合发展”等新模式。加强主食产品与其他食品的融合创新,支持开发特性化功能性主食产品。推动军粮供应主副食品向即食化、野战化、军种化方向发展。(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六)加快发展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 大力促进粮食加工业发展,重点扶持优质小麦、杂粮、亚麻油等地方特色粮油精深加工。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提升转化实力和转化质量。适应养殖业发展趋势,立足优质玉米资源,激励发展平安环保饲料产品,助推养殖业发展。强化食品质量平
16、安、环保、能耗、平安生产等约束,促进粮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 (十七)推动粮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坚持科技兴粮,推动形成政府有序引导、企业主动参加、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机制。加强与国家粮食科研机构和有关高等院校的有效对接,深化符合我省粮食资源特点的种质资源创新、绿色贮存、智能仓储、精深加工技术攻关和特色粮油产品开发等领域的合作。支持粮食企业引进国内外粮食领域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扶持科技型粮食企业增加自主创新实力,主动应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建
17、立粮食产业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发布粮食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六、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十八)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主动申报实施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加快建设我省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落实“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工程配套政策,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加快示范企业建设,扶持优质特色粮油种植基地和粮食加工实力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宣扬和推广力度,扩大优质粮食品牌效应,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应。推动农户科学储粮行动,促进粮食产后减损和农夫增收。(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十九)完善现代粮食仓储物
18、流体系 优化仓储企业和物流节点布局,着力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基础条件,提升粮食仓储物流实力。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成以现代粮食物流园区为龙头、大型骨干库为支撑、基层购销网点为基础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依托铁路大通道绿色环保和运能运力优势,增加铁路运量,加快物流关键节点公铁联运实力建设,推动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十)健全粮食质量平安保障体系 提升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检测实力,形成以省级为骨干、市级为支撑的公益性粮食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平安风险监测,加强粮食质量平
19、安监管,逐步建立从生产到消费的粮食质量平安追溯体系。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平安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农林局) 七、保障措施 (二十一)健全金融保险支持政策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供应多元化金融服务。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将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甘肃省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支持范围。主动开展企业厂房抵押和存单、订单、粮食仓单、应收账款质押等融资业务,创新“信贷+保险”、产业链金融等多种服务模式。激励和支持保险
20、机构为粮食企业对外贸易和“走出去”供应保险服务。(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商务局、市粮食局、人行嘉峪关市分行、市银保监分局、农发行嘉峪关市分行) (二十二)切实做好粮食平安省长责任制考核 围绕保障区域粮食平安、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总目标,结合各地实际,优化完善粮食平安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促进优质粮食生产、培育壮大产业主体、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粮食产业发展质量。制定符合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际的目标,细化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加大粮食考核比重,全面做好粮食平安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二
21、十三)仔细履行战略合作协议 坚持“合作、共享、创新、发展”的原则,全面落实省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签订的共建区域粮食平安保障体系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对接,落实支持措施,促进我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二十四)加强组织领导 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推动本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市粮食局负责协调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推动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粮食产业经济运行监测。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粮食产业。各相关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抓紧完善配套措施和部门协作机制,并发挥好粮食等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在标准、信息、人才、机制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市政府办、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市发改委、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农林局) 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