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壕吏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学生没有经历过战争,对战争的感受是抽象和肤浅的,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在他们心 中引不起共鸣。为了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我通过战争题材的录像创设情景,为学生自主 学习创建情感情境,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观看录像:战火连天,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配以黄水谣音乐,然后叫学生谈感受。生1:战争中百姓很苦。生2:看到画面中百姓流离失所、衣衫褴褛、面带饥色的情形,我心里不是滋味。师:同学们很有同情心,非常善良,确实战争带来的不幸更多地是百姓承受的。看着战 火纷飞,田园荒芜,想到百姓们衣不蔽体,或战死沙场或饿倒路边的悲惨情景,我们怎能不 为之动容?亲身经历着这一切的爱国诗人杜甫的感受
2、肯定比我们更深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走进杜甫的石壕吏。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懂诗句,读出感情。读后教师问生: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感情读?生:这首诗写的是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及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所以语调要低沉。师:你能读一下吗?生读得很好,全班报以掌声。悲惨的画面加上凄婉的歌曲像锤子敲击着学生的心弦,拨动着他们纤细的神经。由于这 一环节创设了情境中的情感生长点,学生顺利地感悟了石壕吏中的语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 播种在这个土壤里。”该课能成功,这个环节功不可没。二、品味词句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的作
3、者总是先在生活中有 所见,有所想,然后引起创作冲动,最后下笔成文。而读者的阅读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遵 路识斯真”,只有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形象,领悟人物情 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我以品味词句为基点,让学生自主感悟战争给百姓带来 的“苦”。通过生生交流、生本对话,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继而产生了新的智慧的火花。师:刚才一位同学讲该诗描写了百姓的“苦”,你能从诗中找出依据吗?请同学们带着该问题再次自由朗读全诗。(三分钟后,生陆续停止朗读,并逐渐有学生 举手,师点名回答,)生1: “妇啼一何苦”句说明百姓很苦。生2:三个儿子都去当兵且死了两个,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首石壕吏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 唐诗 石壕吏 教学 实录 统编 语文 年级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