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课程标准.docx
《《文学欣赏》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欣赏》课程标准.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学欣赏(第2版)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文学欣赏(第2版)【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单位】【教 材】【编写执笔人】【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各类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教材【总学时】60 (理论44+实训16)【编写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以“思想政治成长、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拓展”为主线,针对大学生素质 教育改革和课程思政的要求,系统阐述了文学欣赏的相关知识,深入挖掘了文学欣赏课程的 实践内容。本课程融思想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主体的 文化与文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凝聚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它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阅 读与理解、表达与交流
2、等语文应用能力及人文素养,提升其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审美能力 和鉴赏能力,拓展其观察世界的视野,挖掘其认识世界的深度,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以及未 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人类知识精华,在给学生带来 心灵滋润和审美享受的同时,陶冶性情、启蒙心智、引导人格,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和精神 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工1.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 力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些常用技巧。同 时,以教材作为中介,立足于名家名作分析,通过研读和欣赏文学作品
3、使学生充分体验文学 的美感,教会学生探索文学欣赏的特点与规律,进而培养其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任务,依据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突出师生间的导学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对课程前后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使知识系统化、简单化。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特别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主要文体特点及 发展简况。(2)初步梳理中国文学史发展历程,以文学史发展线索为经,以各时期各体裁经典作 品为纬,学习掌握中外文学史常识。(3)掌握代表性作品的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以中外重要文学
4、时期最 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4)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 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 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 品。2 .能力目标(1)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综合考量其时代浪潮、知人论世, 借鉴他山之石等,全面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美学风格。(2)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辨识文学作品 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掌握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 法,即文学作品欣
5、赏的一般规律。(3)能够运用文学的相关知识,结合专业学习要求策划、组织和实施文学欣赏实践活 动。3.素质(思政)目标(1) 了解我国的文学底蕴,认识我们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文化资源,提升对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2)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谦让、诚信、刚毅的品格,形成豁达、乐 观、积极的人生态度。(3)汲取仁人志士的智慧、襟怀和品质,具有仁爱、孝悌、向善、进取的人文情怀。(4)学会在特定环境下对社会热点进行观察和思考。(5)学习坚持原则、不畏困难、勇敢前行的精神,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三、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共6章,60课时,具体内容和课时安排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欣赏 文学 欣赏 课程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