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docx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2、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过程与方法;3、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家国思念之情,培养学生忧国爱民之情。教学重、难点1、如何鉴赏诗歌;2、如何把握诗人之情感;3、掌握其中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刘禹锡在诗中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 女善怀,秋土易感,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悲秋颂秋,下面请同学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 关于秋天的诗句。(同学发言,回忆诗句)二、诗歌鉴赏之四抓1、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情感2、抓作者:知人论世3、抓诗句:写了什么?(意象/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2、)怎么写?(技巧)4、抓注释:难理解的词语传递诗歌当中隐含的内容和信息。Q)抓题目本诗是作者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处在人生之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 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日秋兴。(2)抓作者读书壮游(712-745 ):昂扬乐观望岳困守长安( 746-755 ):忧国忧民丽人行、兵车行、出塞陷贼与为官(756-759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组诗三吏、三别等漂泊西南(759-770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 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
3、甫在严武死后,在西南失去了依靠,一直流寓夔州等地,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 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北方军阀割据,川西战争不断。诗人依旧漂泊在外,客居他乡。秋 兴八首,创作于大历元年( 766 )秋天。登高创作于大历二年(767 )的重阳节。三、诵读诗歌,体味诗情1、请同学朗读,体会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悲伤、凄凉2、带着悲伤的感情基调集体诵读3、自读诗歌,体会诗情四、学习内容指导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首联描绘了哪些意象,意象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有何手法?明确:首联描绘了玉露、凋伤的枫叶、巫山巫峡等景物,具有凄冷肃杀、萧瑟阴森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悲伤、凄苦之情。以哀景衬哀情。教师指导,整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 其一 教学 设计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