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11).docx
《8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 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11).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名称:8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I不限年级不限学期I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计划讲 课时间:一一第一课时学情分析议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是这篇课文学习 的重点之一。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 方法多样。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先让学生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 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掌握这篇议论 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教学工具1 .多媒体2 .投影仪3 . PPT课件4 .新版100元土豪金纸币教学资源咬文嚼字教案.doc教学目标1、分析鉴赏课文,把握文章的阅读方
2、法。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的精神。3、通过品味佳句,培养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课文,把握文章的阅读方法教学方法立足课本整体鉴赏讨论法(3)探究法1 ,整堂课节奏过快。我的语速本身就快,而且在实战演练中给学生的思考时 间不够长,给人感觉像是在赶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本身是指向课程体验的,它 所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但我的做法并未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过 程。2 .习题若能选自学生作文的语段,则针对性更强。且在讲解习题时未能给学 生做方法总结。总之,咬文嚼字的能力不仅是在阅读中需要用到,在写作中其作用更大,因此学生这方面能力的
3、培养要以课堂为指 引,课外为延伸,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事情,同时 更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一)、导语: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三位作家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 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说:“在吃中国”。“吃在中国”是主谓短语, 说的是食文化在中国,“在中国吃”是偏正短语,其意是:想吃美食到中国 去! “在吃中国”是动宾短语,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挥霍国 家财富,吃穷了中国,针硬深刻。这三位作家说的话字数相同,只是排序不 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含义。由此可见,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我们要咬文嚼 字。今天我们
4、一起来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板书:咬文嚼字+朱光 潜)(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人。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 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 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 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 简等。(三)解题、文体介绍1、解题“咬文嚼字”: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
5、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 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P41第三段)2、文体介绍: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 宋代以来,凡杂记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 、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 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 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 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化。(四)、阅读鉴赏课文1、散文类鉴赏咬文嚼
6、字:阅读赏课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 的,一、散文的特征:形散而神聚形:指的是散文的外在形式,即选用了怎样的材料,材料又是怎样组织的,采 用了怎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神:指的是散文的主旨,即蕴含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即作者的写作 目的提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形)?说明了什么“道理 ?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个“道理”(神)明确:形1郭沫若改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句式不同感情不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不好“这”字带有贬义形2王若虚改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
7、镶,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一一史记李广射虎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镀,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镶。视之,石也。辨析明确:视之,石也。发现错误,惊讶终不能复入石矣失望放弃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形3韩愈改诗关于“推敲”的故事“敲” 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字眼不同意境不同形4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惠山泉水泡小龙团一一独携小团月来试惠山泉一一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 间第二泉 辨析: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形5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美人“柳腰桃面”“王婿、西施”才子“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风景“
8、春花秋月”别离“柳岸瀛桥”买卖“端木遗风”辨析:“套语滥调” “套板反应”“根本与文艺无缘”套语滥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文章结构:2、议论性文章鉴赏咬文嚼字(五)评价作者观点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 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道理深刻,发人深省。启不:修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让我们明白:文字的好坏,关键要看它的表达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咬文嚼字 教学设计 11 咬文嚼字 教学 设计 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