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含答案).docx
《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浙江高考语文7月试题(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诗路文化带以诗词文化为主线,结合水系、古道,将各地嫡(yi)旎风光串联成富有诗情画意的 山水旅游线路,让游客俗(tang)徉在江南美景中。B.历经千年沧桑,舷(gong)筹交错的场面早已湮(yan)没于历史深处,但留存至今的一件件青铜器 足以让人们浮想联篇,去I可味那个钟鸣鼎食的时代。C.生态文学应更多创作体现绿色发展理念、iE (6u)歌美好生活的作品,致力于鞭愁(da)滥杀野生 动物、肆意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D.北方的季节彳至(jing)渭分明,春季的风一寸寸吹
2、向大地,为山川褪去寒衣,一点点着(zhu6)上春 色,东风过处,整个原野为之一振,草木蕨蕤,生机勃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屏票中的剧情用牛中举,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 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蕊”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一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 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寐。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靖睁。【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 吐槽,也包含了 “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丙弹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
3、 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流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於不,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 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常莎,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ip照的一项是(3分)A.风生水起B.短小精悍C.然而D.激荡.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也暴露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上的短板,推 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改革的必要性。B.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自从首次飞行任务展开以来,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团结拼搏,经历严峻 考验,克服重重困
4、难,获得了最后的胜利。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思路,各地广泛开展的网络扶贫活动,让扶贫工作受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 (3 分)D 2. (3 分)A 3. (2 分)B 4. (3 分)C5. (3 分)示例:是借助了比目鱼独特的身体构造比目鱼生存的环境也不一样了自然选择(或自身演化)的结果6. (6 分)(1)(2分)示例:图1凝聚力量,抗击疫情图2新门神(2) (4 分)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 练,号召有力。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
5、们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 巧妙贴切。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 分)(3 分)D 8. (3 分)C9. (4 分)(1)材料二说明图像阅读的特点:整体性(”互动与交融”或“元素与元素的相乘”),有一种创造 性的领悟。(2)材料三突出影视图像阅读的特点:被动接受,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或“直觉的、快感的和当下 的(二)(20 分)(4 分)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
6、情 景交融,充满诗意。10. (4 分)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I可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 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11. (6 分)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
7、的花园、小屋。12. (6 分)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 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爱情的修好。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20 分)(3 分)A 15. (3 分)C 16. (3 分)B17. (3 分)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卜之文者欤18. (8 分)(1)(4分)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2) (4分)后来各地求学的人,
8、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二)(8 分)(2分)感伤 达观19. (6 分)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陷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 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眺诗有“何况隔两乡”); 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三)(6分)(2分)民严肃诬慎地对待政务20. (4 分)“居敬而行简”,“居敬”也就是“敬事”。凡政事居心于敬,思虑周密;而行事简约,把
9、握重点,不敢烦 扰百姓。这样百姓就能享受和平安宁之福。“居敬而行简“,居心简单,处处生怕多事,不肯尽心竭力;而行事也只图简单,敷衍塞责。这样百姓就 会受其苟且草率之弊。(四)(6分)(6 分)(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夙兴夜寐言既遂矣(4)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四、作文(60分)21. (60 分)略。益范围更广,使更多的群众有了存在感。D.汽车影院以停车空间为电影放映场地,通常设置超大银幕,观众坐在私家车内就可以看到大银幕上 清晰稳定的图像和车内收音机上接收的电影原声。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
10、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3分)在出生2()天左右,比目鱼的眼睛开始搬家,一只眼睛向上移动,越过头部上缘到身体另一侧。眼睛之 所以能够这样, 。比目鱼的头骨,不是坚硬的骨头,而是软骨。眼睛移动时,双眼间的软骨会被 身体吸收,眼睛的移动失去了障碍,移动也就更加自如了。除了身体的构造发生改变, 。比目鱼 刚出生的时候,是在水面附近活动;当眼睛同处一侧时,比目鱼就转而在海底活动了。比目鱼一般是侧着 身子游泳,而且经常平卧在海底。为了能够更快地发现敌人,两只眼晴长在一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所以 说,比目鱼发育过程中的这些改变,其实是 。6 .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
11、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摘编自文汇报)(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2分)选择图(),标题:(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4分)图1: (2分) 图2: (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材料一:一般来说,阅读是和文字相关联的。当然人们有时也会把欣赏一幅好画说成“读画”。用在这里的“读”, 强调的是欣赏的深度了,就此也微妙地点出了看画与读画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时代,在网页挤占书页、 读“屏”多于读书、纸和笔(逊位于光和电、机器的规则代替着汉字的规范、数字的操作颠覆了铅字的权威、 “输入”代替者书
12、写的潮流中,在“拇指文化”无限深入人群的今天,在消费的欲望热烈拥抱大众的背景 下,“读”和“看”的界限似乎日渐模撷起来。入“网”者众,正如一位著名诗人的著名短诗:“生活一 网。”技术的战车把新媒介数码技术送进人间,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圣性不断被“界面” 的感觉颠覆和碾轧。看图被称为“读图”,而这里的“读”已不再意味着欣赏的深度。眼睛在网上快速、便 捷的“暴走”替代着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这应该说是一种阅读的革命。(摘编自铁凝阅读的重量)材料二:与文字阅读不同的是,人们在阅读图像出版物时既不需要在“既有的轨道”中理解文本的意义,也不 需要遵守传统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与排中律。久而
13、久之,人类便形成了一种“读图的逻辑”:整体观看。 事实上,阅读文字与阅读图像的视线投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当人们在阅读文字时,习惯于将视线聚焦到 每一个字词上,然后按照从左到右或由上至下的顺序移动视线,在字与字、句与句的联结中获取信息,这 就是我们所说的“逐字逐句地读“。但是,当人类面对图像时,其视线往往不会聚焦到某一个点,而是整体 性地投射至全部视觉元素,在各个视觉元素的结合、互动与交融中领会图像意义。倘若说文字阅读是字与 字“相加”,那么图像阅读便是元素与元素的“相乘二 视觉形象远远不止于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 针对现实赋予观者一种创造性的领悟,这种领悟蕴藏,着丰富的形象力、创新力。正是
14、由于阅读逻辑的转化, 图像在人类思维活动中的比重才得以提升,视觉思维也在读图的实践中慢慢壮大,促进了读者的灵感闪现 和意义顿悟。(摘编自刘晓荷、董小玉读图时代的阅读婚变与出版调适)材料三: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和思考性的,语言的阅读不但给读者以反思的可能性,而且为读者自己的想象 提供了更多空间。相比之下,影视图像的传递是单向的,是从影视作品到观众,它培育了观众的被动型接 受;另外,影像的动感超越了文字的静态特性,提供了感性直观的当下体验,同时也取消了观众掩卷沉思 的契机。显然,文字性的静观体脸被影像动态的感性直观所取代。视觉文化时代的法则是:人们爱看图像 更胜于文字。道理很简单,看图是直觉的、快
15、感的和当下的;与文字相比,图像显然更具诱惑力。我们似 乎正在冷落那种独自沉思的阅读状态,失去对文字阅读的热爱!这便使得图像的狂欢成为新的文化仪式!(摘编自周宪重建阅读文化.下列对材料中“文字阅读”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字阅读习惯于将视线聚焦于文字,按照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移动视线。B.文字阅读是字与字“相加”,从字词与字词、句子与句子的关系中获取信息。C.语言是线性的、抽象的,可引人深思,文字阅读给读者以想象空间和反思的可能。D.文字阅读是单向的,需要遵循传统逻辑、安安静静地体验、细嚼慢咽、掩卷沉思。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网络时代,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浙江 高考 语文 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