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录之《诫子书》(七上第15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实录之《诫子书》(七上第15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陈治勇教学实录之诫子书七上第15课、明晓题意师:谁能告诉我“诫的意思?把书合起来。生:告诫。师:还有其他意思吗?我们组词一下。生:劝诫,训诫,诫备。师:都是可以的,但文中是诫子,子的意思是?生:儿子。师:那能不能是“诫备?或者他说的“诫烟?生:不行。师:所以我们可以用组词法来推测词义,但要依据文章的 语境。有时意思不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组词法。这里可以组 为“劝诫或”告诫。评点1:点题,渗透学法。好的教育是渗透,而非灌输; 是在对话里明晰,而非强行的否认或推行。一个“诫的解 读,渗透的是学法。在这里,学生懂得了初次接触文言,面临 疑难时,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化难为易。教是为了不 教,老师
2、给予学生的是一支拐杖,一种自我成长的学法。师:“书的意思是?1出示古体字:)一边是“青,同“清水之“清,表示非常纯洁。这 是手在捡,表示要争取,所以边上是“争。原意是全力以赴 地去寻找门径。这是(说文解字)里的。语文书上的注解是摒 除杂念和干扰,然后宁静专一。这个字开展到诸葛亮此文是这 样的意思。那“静在这篇文中有什么内涵?我们一起来寻求 “静的最gao境地。作者告诫儿子,他到达“静 了就会有 一个怎样的境地?我们请一个同学读原文,其他寻找“静的 内涵和境地。评点8:探源,教师的烙印。字义该如何理解?最正确的 方法就是探寻源头。这里教师通过呈现“静的演变历史,从 源头让学生明白静是坚决不移、咬
3、定青山不放松的全力以赴的 追求,“全力以赴地去寻找门径可谓刻骨铭心。它带给我们 的是一种深刻的启迪与反省,表达的是教师的一种修养,一种 境地。“语文实在是太庞大了,我们的视野有多宽,我们的 解读就有多深,我们的课堂就有多灵动。从这个角度而言,语 文课是打上教师烙印的课。同时,教师一句话:“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多个字,但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只要记住一个字。你们认为该是文中哪个字?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抓住了文章的文眼,翻开了课 堂的课眼,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有了核心点,能放能收,有条不 紊。整节课围绕着“静,不断播种,又不断收获,将(诫子 书的内涵一一打捞。师:静以修身,如果一个人可以宁静专一,他可以修
4、身。“修身的意思是?生:修养身心。师:和注解的“治性比较相似。(礼记)言: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修身十分重要。一个人如果能修身养性,就可以 把家、国、天下管好。诸葛亮将静提到这个高度,其实是说静 是全部好的根底。所以我们的班训把“静排在第一位。师:“静还可以到达什么境地? “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一个双重否认句。就是说做到“静可以“致远,什么 叫“致远 ?生:到达远大目标。师:什么情况下才能完成自己远大的目标呢?生:宁静。师:“宁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环境的宁静,一种是心 里的宁静。有些同学很安静,但思想多动的,这也不算宁静。举例:闹市读书以追求心里宁静来完成远大目标;陶渊明“结 庐在人境,而无
5、车马喧,这是心里的宁静。所以他们都能到 达他们所要的目标。师:我们的“静还可以是“夫学须静也。“静和学 习有何关系?生:只有安静了才能好好读书。师:学习的前提需要静。学习以后能?生:成学,广才。师:这也是作者要求儿子做到“静的原因。师:除了有“静的句子,我们能否找出没“静字却也 说“静的句子呢?评点9:课堂的转换,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从无“静 处找“静,进一步挖掘“静的内涵。处处不忘紧扣文章核 心,教学核心。生:险躁。师:险躁和“静什么关系?生:反义词。师:险躁是内心急躁,如果险躁了就不能治性。相反,如果宁静了就可以治性。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治性归到“静所到达的效果。诸葛亮在讲“险躁时还是在讲
6、“静。生:“非淡泊无以明志的“淡泊也和“静有关,因 为注释说“内心恬淡,不追逐名利,一个人只有内心宁静了 才能内心恬淡、不追逐名利,才能宁静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师:所以,“淡泊也是“静的境地。师:我们能否以诸葛亮自己的情况来证明淡泊对于人生的 影响?诸葛亮自己住哪里?生:草屋。师:三顾茅庐。那吃的饭谁提供?生:自己。师:(三国演义)说他“躬耕于南阳。他当时有没有追 求功名利禄?生:没有。师:所以他本身就是“淡泊的最好典范。诸葛亮给儿子 写遗书时,给刘禅也写了一封书。出示:臣家有桑八百株,子 孙衣食,自可足用。师:诸葛亮没说:你要多给我东西,因为我儿子只有八岁。而是说: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
7、可足用。这意味着他的家人要去养蚕,自给自足。所以说诸葛亮的一辈子包含 他的子孙后代都是淡泊名利的。只有这样的淡泊名利,才能到 达人生的一种境地,成绩自己的伟大事业。这是非常感人的一 个例子。师望板书,朱老师这样写好似不好看,缺了一个角,能否 再找一个与“静有关的?师:这篇文章到哪里都说好的,到哪里开始说不好的,贬 义词开始出现了。评点10:幽默,适时地点拨。在学生从正面或反面似乎找 完了 “静的含义之后,教师望板书,一句“朱老师这样写好 似不好看,缺了一个角,能否再找一个与,静,有关的? 不 仅让人会心一笑,同时也使得似乎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得到舒 缓,更是在和气暗示学生:“静的内涵还有的。给学
8、生动力 与方向,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当此时依旧打不开学生 的思路时,教师从旁观,再进一步提供支点一一这篇文章到哪 里都说好的,到哪里开始说不好的,贬义词开始出现了。如此,学生的思路一下翻开,课堂再次走向了生机。 生:淫慢。请生读“淫慢后的句子。师:一个能静下心的人和一个急躁的人,对待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局又如何?生:悲守穷庐。师:为何悲守穷庐?生:因为他把时间浪费了。师:一个静心的人会不会浪费时间?生:不会。师: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惜时。诸葛亮在文中告诉 儿子,如果你不惜时,不宁静,很急躁,你的人生最后会怎 样?生:悲守穷庐。师:能否告诉我一句话,儿时爸爸就告诉你的。生:少壮不
9、努力,老大徒伤悲。师:我们可以写在“悲守穷庐的“悲边上。师:此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遗书,我们该读得悲壮还是 悲伤?生:悲伤。师:声音要?生:消沉。师:如何才能读出“悲的感情呢?把劝诫的感情读出来呢?请自由读,再个别读。请生读。师:大家可以把“以 “夫等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读得 轻一点,这样更能表达出感情。评点11:朗读指导,到位与遗憾。这里,教师有意识引导 学生从声音上复原诸葛亮诫子书)的告诫场景,也指点了让 朗读走向情景化的方法一一“把以夫等没有实际意义 的虚词读得轻一点,这样更能表达出感情,“应该读得悲 伤等,这是很好的。但此处从课堂而言,学生读得不够理 想,如果能够在学生面临朗读困境时及时
10、给以指点,读出“悲 伤,读出“以 “夫的味道,可能效果会更好。五、累积运用师:诸葛亮这篇文章不仅留给了他的子孙,也留给我们很 多很多的人,包含我们班级都了解要以这个“静作为班训 了。现在请选择一句文中最适宜你的句子,把它作为你的座右 铭。我们以这样的方法呈现:我选择?它的意思是?选择的理由?生:我选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把名利看得清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集中精神就 不能完成远大的目标。理由是告诫自己到达远大的目标需要宁 静,要淡泊名利。师:你抓住了 “淡泊、宁静、明志、致远,翻译的时 候,把“非淡泊无以的否认也翻译出来了。我们翻译的时候 肯定要直译。我们的书法家启功
11、也很喜欢这一句,将它改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更精炼,当座右铭更好。生:我选择“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意思是学习的时候必需要专心致志,摒除杂念 的干扰,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能, 不明确自己的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师:好的,注解的“无以是“不可能或“没方法, 请画起来。你为何选这一句?生:因为它包含了学习的意义和道理。师:意义是什么?师:静下来,学习才会?生:“广才。师:期望你以后上课要静,但不能睡觉,很静但睡觉可不 行,那内心也没有在听,是吧?但是我现在看到你的大目标一 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才学的人。很好。生:“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
12、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让我了解以后要珍惜时间,时间一 去不复返。师:这句话是警戒自己还是鼓舞自己?生:警戒。师:因为这句话都是从反面写的,要警戒自己珍惜时间, 否则我的岁月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注解的“驰是什 么偏旁?生:马。师:说明它像马一样快,疾速而去。孔子曾说: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和这个一样,一个马,一个流水,共同说时间 流逝之快。所以最后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再也没有时 间来后悔了。这位同学语文考了 102分还这么谦虚,不浪费时 间,真不简单,每一个人都要反省自己的缺少。很好。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师:你选这一句,为什么?生:他的意思是放纵懈
13、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急躁就不能修养性情。这是告诉自己不能放纵懈怠,不能轻薄急躁。师:就是要预防“淫慢和”险躁。“淫慢的意思大 家一起读一下一一放纵懈怠。“险躁呢?生:轻薄急躁。师:这位同学没有进入我们的晚自习,其实他妈妈是很有 要求的。但他有时候会放纵自己,其实就是懈怠,而且有时内 心静不下来,会“险躁,期望你能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在 期末考得更好。师:今天我们从“静出发,到达“修身、淡泊、致远。 成学、治性、惜时,期望大家谨记这个字,能学有所成。我 们今天的作业是制作一个座右铭贴在桌上,然后完成作业本。 下课。评点12:训练,一种举一反三的扎实的灵动。在课堂最后 一个选择与阐述环节。这看似
14、一次训练,但其所包含的容量很 大。选择什么?意思如何?为什么?既有初次的筛选,也有对 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有从理解到运用的高层次要求。它不但让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根本的检测,同时也是一次弥补 缺少的时机。从课堂看,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可谓字字不漏,对生:信。师:对,古代的家信或书信称之为书。是谁写给儿子的一 封信?生:诸葛亮。师:诸葛亮是哪个朝代的?谁能了解诸葛亮的一些典故或 一些故事呢?生:三顾茅庐。师:三顾的是谁?生:刘备。师:顾谁?生:诸葛凫。师:还有哪些典故?生:草船借箭。生:赤壁之战,空城计,舌战群儒,(师生相互了解这些 故事)我们以后还要学三国演义)的,这就是他的许多故 事,不了
15、解的可以记住几个,以后还要去看书。评点2:拓展,丰富文本。语文考的是累积,课堂的累积 因为与课文相互结合,既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拓展 学生的知识,也是对学生自身累积的一种挖掘,而且有助于化学生的点拨可谓切中肯繁,对学生的指导可谓煞费苦心。比 方:生:我选择“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意思是学习的时候必需要专心致志,摒除杂念 的干扰,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如果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能, 不明确自己的志向,就不能学有所成。师:好的,注解的“无以是“不可能或“没方法, 请画起来。你为何选这一句?生:因为它包含了学习的意义和道理。师:意义是什么?师:静下来,学习才会?生:“
16、广才。师:期望你以后上课要静,但不能睡觉,很静但睡觉可不 行,那内心也没有在听,是吧?但是我现在看到你的大目标一 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才学的人。很好。在学生对“无以二字没有翻译到的时候,教师指出一一 注解的“无以是“不可能或“没方法,请画起来。可谓 批判无痕,指点细微。“期望你以后上课要静,但不能睡觉, 很静但睡觉可不行,那内心也没有在听,是吧?但是我现在看到你的大目标一一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才学的人。可谓春风 细雨,润物无声。比起苦口婆心的训导式教育,在学生有感处 给以点染,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感染在这个环节表达得 很为丰富。评点13:回应,一种永远的追求。师:我们就选择“于是,和“则有点
17、承接关系。我们 学习了生字,书上详细注解的,我们就不一一学习了。等会讲 到我们再一起品味。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多个字,但诸葛亮告诫 他的儿子只要记住一个字。你们认为该是文中哪个字?生:“学,因为出现的频率最多。生:“静,因为下文说“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意思 是要想学有所成绩需要安静。如果说有遗憾,可能这是一点遗憾。我们的课堂在解决了 “静的内涵之后,似乎忘却了学生这个以“学作为最关键 一字的观点。“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 正,心正而后身修,“学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其中的“格 物,也就是不断地寻找事物的真理或规律,但“学离不开 “静,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一“静,誓死地“学, 方能学有
18、所成,方能“修好身,让自己变得荣耀照人而完美。所以,“静是“学好的前提。也就是说“静是人类 完美自己的前提。所以要“静作为关键。同时,本文的言语 之美需要从朗读上来表达,也许有更多的时间,课堂应该完 美。解文言学习,特别是诫子书)这样一种训诫类的文本本身枯 燥,使得诸葛亮的形象在文中变得形象饱满起来,增强学生学 习的乐趣,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看似散漫,实则向核心靠 拢,为文本学习奠基。这样的环节很多,比方下面讲到“宁静的形心里的 静时,举例:闹市读书以追求心里宁静来完成远大目标;陶渊 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心里的宁静。再如举诸葛亮住草庐,躬耕南阳,以及他写给刘禅的书 信:“臣家有桑八百
19、株,子孙衣食,自可足用。来说明淡泊 对于人生的影响等,都是实证。二、知人论世师:诸葛亮是古代忠诚与智慧的代表,一生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他的诫子书)到底是何时写的?又是写给几岁的儿 子呢?生:写给他八岁的儿子。师:他写的时候,他自己怎么了?生:病了。师:他在临终前给八岁的儿子写了一封家书,与其说是家 书,不如说是遗书。诸葛亮写此信的意思是告诉儿子以后的路要靠自己走。这就是它的写作背景。秋风五丈原,54岁的诸葛 亮知自己时日不多,所以写了这封家书告诉他儿子以后如何为 人做事。当时的诸葛亮是这样写的,你说儿子能看懂吗?生:不能。评点3:背景穿插,以一当十。诸葛亮写此信的意思是告 诉儿子以后的路要靠
20、自己走。这是写作背景。秋风五丈原,54 岁的诸葛亮知时日不多,所以写了这封家书告诉他儿子以后如 何为人做事。一个生命马上消逝的老父面对一个稚嫩无知的幼 儿,告诫着如此难懂的言语,更可知诸葛亮此时此刻的期望之 强烈。既然有如此强烈的心愿,却只写了短短八十四个字,可 以想见这短小的文章里,字字珠矶,耐人寻味了。背景的穿插 在无形中暗示了学生此文的价值,有助于学生的阅读期待,是 一种深层次的兴趣激发。三、疏通词句师:那你们能看懂吗?我请一个人来读一读。出示古体版文章,请生读)师:与课文相比,有何不同?生:繁体字,没有标点。生:从右到左。评点4:比照,播下种子。此处有助于学生对文言古文的 认识,这很有
21、必要。或许它已经种下了某个学生探究古文的萌 芽。师:非常困难,但我觉得我们同学应该可以,因为我们这 篇文章已经读了好屡次了。谁来勇敢地挑战一下?生读。教师边写板书:夫、泊、淫、遂并注音。师:“夫在文中出现两次,都念“夫二声,不要读一 声“夫。教师再次出示学生书法诫子书),请生上台划分节奏, 其余学生在自己的书法作品上断句。师:断句的时候是依据什么断的?生:标点符号。师:标点符号是断句后才产生的。有什么方法没有?如果 这篇文章没有读过,意思也不懂,那该如何断句?生:“非字前面可以断。师:为何要在“非前面断句?生:因为两个“非像对联一样。师:这两个句子是对称的,请读一下。(生读下面的“非学无以广才
22、,非志无以成学也是一样的。所以此文一个 非常大的特点即它的句子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师:所以,我们可以从对称的角度考虑,断句就省力多 了。此文在文体开展上来讲是骈文,它追求的是对称。除了对 称,下面又为何都是四个字四个字呢?生:因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意义相关。师:从意思去考虑可以,而且它也有对称之美。师:“夫学须静也,为何这样划分?生:有“也。师:“也是句末的词,而且这个“夫是什么词?生:句首语气词。师:所以从句首句末也可以了解如何划分句子的停顿。下 面请大家一起读一下。生读文)。评点5:节奏划分,授之以渔。教材是例子,但怎么用这 个例子,各人可能有各人的方法。也许可以明确告知学生文句
23、的停顿在哪里,甚至在学生已经划分了节奏之后,就向文意的探究深刻。但这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单向的传授,一篇文章 的传授。也就是1加1等于1的传授,甚至在学生无法记住的 情况下可能还少于lo如何完成1加1大于1的增长?教师在这 里作了很好的诠释一一在答案呈现以后,去探讨答案的缘由, 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里师生通过对话,使学生明确了句 子的停顿可以从对称、句首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还有句子的 意思等不同角度去思考,为学生以后的文言自我学习指明了一 个方向,一种方法。师:现在请大家翻开书。刚刚同学在预习的时候提出了这 几个字,(出示提问字词:行、才须学)其他注解我们就不说 了。我们来商量下面这几个字
24、。评点6:选择,表达智慧。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是教学该 追求的一一只教不了解的。孙绍振就说,我最讨厌在课堂上重 复学生已知的。生:”行是行为。师:君子的行为,有没有不同意见?生:行为操守,行为品德。师:比他的多了思想方面的。君子不仅要行为好,而且要品德好。那我们就把它翻译为“德行。生:“才须学是通过学习得到“才。师:“须是?生:必须。师:才能必须通过学习得到。生:“成学,是“学业有成。师:很好,他了解倒一下,其实文言文很多地方是倒装 的。这里可以理解为“学有所成。师:“则我们在论语)里学过,记得吗?生:学而不思则罔。“则是“就的意思。师:这是复习法。刚刚我们是猜,这里是复习。但“遂 我们没学过,
25、功力好的可能了解。生:于是、就。评点7:“行字,字义商榷。这里,教师同样注重方法 的传授,如联系(论语)疏通“则,从学生的答案点出“倒 装等。对于“行的理解有一点可以商榷。课文注解对于 “行是按照名词性的“德行操守来理解的。倘假设如此, 就会与下文句子难以衔接。在这里可以将“君子之行的“之作取消句子独立性理解,这样“行可以看作动词,作 “为人或“立身处世来理解,如此,这句话就翻译为:“君子的为人或“君子的立身处世,下面就是讲“应 该如何了,即为“君子立身处世应该怎样做,这样与下文 衔接就很自然了。这里涉及到应试的问题,所以语文教师其实 也很难,对于教材的破与立,如哪里理,有时很难从心。四、“静之内涵师:我们就选择“于是,和“则有点承接关系。我们 学习了生字,书上详细注解的,我们就不一一学习了。等会讲 到我们再一起品味。这篇文章只有八十多个字,但诸葛亮告诫 他的儿子只要记住一个字。你们认为该是文中哪个字?生:“学,因为出现的频率最多。生:“静,因为下文说“夫学须静也,这句话的意思 是要想学有所成绩需要安静。师:除了这句话,还有哪里也说到了 “静 ?生:静以修身。生:非宁静无以致远。生:夫学须静也。师:赞同“静的请举手。看来支持者不多。但我们要说理由。我也觉得“静可能会更好。我们要说得别人心服口 服。“静在古代的是这样写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