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级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任何一种艺术作品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作为人类情感结晶的诗歌自然也不例外。体现诗歌 存在状态的时空是现实的物理时空,而在诗歌内部,诗人具体描绘的艺术世界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小宇宙, 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时空。诗歌的艺术时空是现实时空和诗人心理情感交汇融合的产物。诗人将现实时空 诉诸内心感受,最终经过诗歌作品得以具体呈现,其中灌注了诗人丰沛的情感。情感的抒发是诗歌最为根本的内容,正因有了情感,时空才被赋予极大的可塑性和选择性。在诗歌里, 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所以采用虚构、夺张、
2、变形等艺术手段,将现实时空重新组合而建立起诗歌的 时空结构。有时,诗人借助时空转换,在今昔对比或巨大反差中抒发一种入世沧桑、物是人非之情。如刘禹锡的 竹枝词:“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这里呈现的是同 一空间里时间转换的时空结构,诗中的事件就发生在“板桥”上。开篇作者描述了一片清丽春景,诗人心 底的忧伤被悄然唤起,思绪由今入昔,怀念故人之情绵绵;最后一句又把时间转回“今朝”,与开头照应, 产生“今一昔一今”的时空转换。有时,因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难以遏抑,现实时间的顺流性和空间的逻辑性在强烈的情感面前失去意 义,不仅时间变得具有可逆性,其中的空间也会发生大
3、规模切换,以适应诗人喷涌的激情。李白的诗篇常 常如此:“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 作此诗时,李白因受小人迫害而离开了他渴望一展宏图的长安,时空使因内心的悲愤之情发生了巨大改变: 空间描写在黄河与太行山间转换,以“冰塞川”的不可穿越和“雪满山”的不可登攀表达了世路的艰难险 阻与英雄失意的悲慨;时间则在现实与历史和虚构中穿梭,从当下自己受迫害的现实切入,先是写周朝姜 太公,又向前逆推到商朝的伊尹,形成跳跃性的时空结构。在诗歌里,现实时空本身的客观属性和固有的自然标度早已随诗人情感的变化而改变,或者上下几千 年的时空被压缩成一瞬间,或者又将一瞬
4、延长,使之包含更丰富的情感内涵。为表达情感之需,诗人通过 想象创造了这种与现实时空相参照的、经过压缩或延长乃至被幻化的时空结构,如李贺的梦天中:“黄 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在仙界俯视人间,时间变得短促, 空间变得渺小,诗人于其中寄寓了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冷峻思考。可以说,诗人任由C.宣抚,朝廷派大臣赴某地宣诏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元代有“奉使宣抚”制度。D.辐铸,车的辐条集凑于车轴心,比喻人或物聚集在一起,文中用来形容人才聚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瑛清正自律,不拿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拒收了粘合珪给
5、他的千亩良田,又制止家人想要发掘藏有 的黄金的行为。B.杜瑛洞察时事,对国家治理有独到见解。在元世祖问策时,他阐述了法令、军队、粮食对国家的重要性, 认为宋朝可能灭亡。C.杜瑛贤能善谏,得到世祖信任。他在几件事上劝说世祖,意见被世祖采纳,被认为是贤能可用之臣,后 因病未能随驾从行。D.杜瑛重视教化,提出要明法令,正世风。他认为先王主张不明确,才导致歪理邪说横行,现在应明法育 材,修复礼乐教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2)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14 .有评论说,“元之隐士如杜瑛者,得时则行,可隐而隐,颇有古
6、君子之风”。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0.D11.A 12. D13 . (1)如果掌控襄樊的军队,把军事托付给手下人,来攻打敌人的背后,建国大业就可确定了。(2)中统初年,(朝廷)下诏书征召杜瑛 当时王文统正执掌政事,杜瑛推辞没有就职。O14 .“得时则行”体现在应粘合珪聘请和多次向元世祖献策。“可隐而隐”体现在乱世礼坏避居山中。“可隐而隐”还体现在拒绝出仕,杜门著书,不易其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的战乱之后,文献古物被损坏,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并且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而且 探究文章的主旨,古往今来的得与失都了如指掌。“搜访诸书”动宾短语,
7、后面断开,排除AC;“古今”作定语,修饰“得失”,中间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文中指后者”错误,结合原文“中书粘合硅开府于相”可知文中指前者。 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他认为先王主张不明确,才导致歪理邪说横行”因果颠倒,“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是 异端邪说导致先王之道不明。故选D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师”,军队;“委”,托付,交付;“下流”,地位低微,此处指手下人。(2) “诏征”,下诏书征召,征召;“方”,正,正当;“用事”,当权,执政
8、;“就”,就任,就职。【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中书粘合硅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瑛复劝帝 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可知,“得时则行”体现在应粘合珪聘请 和多次向元世祖献策。根据“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绥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 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可知,“可隐而隐”体现在乱世礼坏避居山中。根据“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 以终其身”可知,“可隐而隐”还体现在拒绝出仕,杜门著书,不易其志。参考
9、译文:杜瑛,字文玉,他的祖先是霸州信安人。金将灭亡的时候,一些读书人还打算凭借文章言辞积极求取 功名,杜瑛独自躲避到河南维氏山中。当时的战乱之后,文献古物被损坏,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并且 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而且探究文章的主旨,古往今来的得与失都了如指掌。辗转迁徙,在汾、晋间 教授学业。中书粘合硅在相地成立府署,杜瑛答应他的聘请前往,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硅给他一千 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住处下面有别人收藏的金子,家里人想打开看看,杜瑛就 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得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是像这样不随便得到东西。己未年间,元世祖忽必 烈向南征伐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
10、策,杜瑛得体地回答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的用来治理国家 的就是法令、军队和粮食三件事罢了。国家没有法令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 能守国。现在宋对这三者都蔑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在圣主了。如果掌控襄樊的军队,把军事 托付给手下人,来攻打敌人的背后,建国大业就可确定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 才!”杜瑛又在几件事上劝说世祖,认为事情不像这样做的话,以后一定会那样。世祖接纳了他的意见,心 里认为杜瑛是贤能的,说他可以重用,让杜瑛跟从他前行,后来杜瑛因病没能成行。中统初年,(朝廷)下 诏书征召杜瑛。当时王文统正执掌政事,杜瑛推辞没有就职。左丞张文谦宣
11、抚河北,上书皇上,建议任命 瑛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被杜瑛推辞掉,他送给执政者一封书信,大略说:“先王的主 张不明确,那是一些歪理邪说伤害的,人们肆意而为,天理受到威胁,形势危急。如今天子圣明,人才聚 集,言听计从,先王的礼乐教化得以修整恢复,就在这个时候了。有一个很好开端的不一定就有一个好的 结束,如果不能追根溯源,明确法令端正世风,兴起教化培育良材,来拯救几百年来祸患,我担心以后的 弊端多的将是不能说尽的。”有人勉励他来做官,杜瑛就说:“后世虽然距离古代很远,但是先王的设置 实施的东西,轻重先后还可以看到,因此执政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前人主张。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 要求合乎
12、先王的意旨,不也太困难了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而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 用呢! ”从此闭门写书,完全不因为困窘、通达或得与失而动摇他的志向,悠闲自得于学说与技艺间,来 终了一生。年纪七十岁的时候,对儿子杜处立、杜处愿立下遗言:“我快要死了,死后在墓碑上写上维 山杜处土。天历年间,追封魏郡公,谥号文献。(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魏了翁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15) 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
13、梦中被远处传来的钟声唤醒,发现窗外大雪已晴;“雪初晴”与题目中的“雪融”巧妙照应,让 诗人寒冷难眠。B. “衾铁”化用杜甫“布衾多年冷似铁”之句,“棱棱”形容被角四起不贴身,更让诗人寒冷难眠。C.叶诗一、二句对仗工整,使用了叠词“双双”“点点”表现暮春时节雀行花落的景象,令人伤怀。D.雀影移动于书案,杨花飘入屋内。叶诗以动衬静,烘托了书房的宁静,表现了诗人读书时的专注。16.两首诗三、四句均写到诗人读周易入神,但意境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C 16.魏诗后两句用梅花、明月营造高洁、清雅的读书意境,用屋檐滴水的声音衬托入神 读书的安静环境。叶诗后两句以小窗闲坐和不知春光逝去来表现读周
14、易入神,描绘出一幅悠闲安静、 专注入迷的读书画面。【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能力。C. “令人伤怀”错。诗句意思是,在屋瓦上活动的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点点杨花飘入屋内,落 到砚池中。一、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三、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因此,春天过去了许久,也不知道, 只是在瓦雀影动、杨花入砚的惊扰中,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语言平易,景物生动贴切,开头两句对仗得 也很自然,增强了喜悦的气氛。虽是暮春景象,但并无伤感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意境的能力。魏诗后两句写窗外明月皎皎,诗人在这寂静的夜晚,伴着明月、嗅着梅香、听着水滴声读书,内心无比喜 悦祥和
15、,呈现诗人心无旁鹫的专注力和清雅宁静的意趣。雪夜,明月洒下清辉,一片静默。这时屋檐下积 雪融化,传来滴答的水滴声音,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水滴声听得格外清晰,用水滴声来反衬出夜晚的寂静, 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闲坐”写出人物静坐小窗闲读周易的情形,这是人物的静态。“闲坐小窗”时的诗人在读周易,甚至达 到了 “不知春去几多时”的境界,可见此时的“闲”是悠闲、闲适之态,悠闲安静、专注入迷的读书画面。(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来访的诗句是:“,(2)荀子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 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
16、改变原来的状况。(3)涉江采芙蓉中“, ”两句写主人公怅立船头,徒劳望乡的情状,充满 羁旅怀乡的愁绪。【答案】.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陌、阡、枉、砺、禾I、顾、漫、浩。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编自刘心武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话剧钟鼓楼日前在保利剧院首演并获得观众高度认可。钟鼓 楼以匠人精神投身于舞台艺术创作,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呈现出令人惊喜的艺术光彩,第一幕是四合 院的实景全局,第二幕是一面墙打开后磊子家的箱式布景,第三慈是张局长家和智珠
17、家 、各有悲欢的生活日常。当大幕徐徐拉开,剧中人物纷纷在婚礼上亮相,如同剥开了一只橘子,然后一瓣一瓣把“橘 子”掰开。它运用蒙太奇手法.同时把张局长家、智珠家与主场景连接起来,探索出借助有限舞台时空开 辟不同场景并塑造人物群像的新路径。话剧钟鼓楼以虚拟的舞台时空制造真实的艺术观感。从视觉方面看,营造了丰富的视觉元素,让 观众 。从听觉方面来看,台词朗朗上口,富有哲理且符合人物身份;背景音乐既能画龙点睛,又不 。在视听结合方面,演员与观众处在同一个时空内,表演 ,故事情节连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通过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的有机结合同时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获得了独特的满足感。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
18、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比邻而居目不暇接本末倒置一鼓作气B.比邻而居目不暇接喧宾夺主一气呵成C.比肩而立眼花缭乱喧宾夺主一鼓作气D.比肩而立眼花缭乱本末倒置一气呵成19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两个“橘子”含义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8.B19.话剧钟鼓楼改编自刘心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它日前在保利剧院首演,获得观众高度认可。20 .第一个“橘子”就是作为水果的橘子;第二个“橘子”喻指一幕幕的舞台场景和塑造的人物群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成语的意义的能力。第一空,
19、“比邻而居”:住在隔壁,亦可用来形容住得很近。“比肩而立”: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此处形容“张局长家和智珠家”两个家庭住的很近,应用“比邻而居”。第二空,“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 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此处表示舞台上“丰富的视觉元素”让观众观感丰富,故应填“目不暇接”。第三空,“喧宾夺主”意思是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 要的事物的位置。“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此处指的是背景音乐不会影响对话剧 剧情与表演的观赏,故可填“喧宾夺主”。第四空,“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时士
20、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一 气呵成”: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 此处用来形容表演,应用“一气呵成”。故选B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原文画波浪线句中,主语是“改编自刘心武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话剧钟鼓楼”,其中“改编自刘心 武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是具有修饰作用的定语成分,“日前在保利剧院首演” “获得观众高度认可”是 两个并列的谓语+宾语成分,两者以“并”衔接。因此,可以把原句中较长的定语成分作为单独的一个短句,并变换成为主谓宾成分,由此可得“话剧钟 鼓楼改编自刘心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
21、。而同样的主语成分“话剧钟鼓楼”在后文中可用指示 代词“它”来形容,原句中两个并列的谓语+宾语成分则可作为单独的两个短句内容,由此可得:“它日前 在保利剧院首演”“获得观众高度认可”。故句子可改写为:话剧钟鼓楼改编自刘心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它日前在保利剧院首演, 获得观众高度认可。【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词义的能力。画线句中,“如同剥开了一只橘子”是一句比喻句,本体为“剧中人物纷纷在婚礼上亮相”,喻体为现实 生活中被慢慢剥开露出橘子肉的句子,因此第一个“橘子”就是作为水果的橘子。而后文中,“然后一瓣一瓣把橘子掰开”中对“橘子”用了引号,以表示特殊含义。因此这里的“橘 子”就不是前
22、文中的本体,而是作者用来比喻的对象。因此,第二个“橘子”喻指一幕幕的舞台场景和塑 造的人物群像。(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论人类在哪儿生存,都要解决吃饭问题。太空里,靠火箭运送补给食品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 就必须要保证植物能够在空间种植并完成世代交替,成功繁殖种子。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育 种技术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是空间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空间微 重力环境下的太空种植水稻试验也应运而生。实验启动后,(甲)高秆和矮秆水稻种子奋力生长,但不出所料,它们在微重力的空间环境中遭遇“水土不服”,(乙)患上了 “航天综合征”。(丙)长出的水
23、稻幼苗看起来有些“懒散”,“趴”在了透明实验盒子的壁上。(丁)通过对空间获取的图像分析,并与地面对照比较,科学家发现空间微重力对水稻的多 种农艺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实验发现:水稻空间开花时间比地面略有提前,且大部分颖壳不能关闭。 均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二者在保障植物充分的生殖生长和获得高产优质种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科研 人员将利用返回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21 .关于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处“奋力生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B.乙处“航天综合征”中的“征”字使用正确。C.丙处词语“懒散” “趴”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D. 丁处的“对”赘余,应该删掉。22.请在上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日照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2 2023 学年 山东省 日照市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