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教学中渗透文史知识案例探索.docx
《工程力学教学中渗透文史知识案例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力学教学中渗透文史知识案例探索.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工程力学教学中渗透文史知识案例探索 摘要:工程力学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爱好,在力学教学中融入文史素材案例,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工程科学精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 关键词:工程力学;文史学问;学习爱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记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39-0215-02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高校教化树立素养教化的观念,从偏重学问传授转变到重视实力素养培育上来。工程力学是高校工科类专业教化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包括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育学生
2、应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问题的实力,同时也是结构力学、弹性力学、钢结构等后继课程的理论基础。在2022年我校“卓越工程师教化培育安排”中,工程力学是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生本科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课程学问感到味同嚼蜡,缺乏学习爱好,自主学习实力弱,特殊是学生欠缺主动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实力。自主学习实力弱等。这些问题严峻影响了工程力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现代自然科学是从力学起先的1,力学探讨成果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发展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养教化素材。假如能在实际教学中结
3、合相关学问点,介绍杰出科学家人生奋斗的历程,穿插好玩、在益的文史学问案例,一方面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另一方面,将执着追求、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给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我校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一些代表性的典型力学文史学问案例,将学问传授与人文素养培育渗透融合,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中国古代力学成果介绍和魁北克大桥垮塌事故为例说明。 二、引古论今,激发学生爱国热忱和历史责任感 读史可以明智。力学教材中,绝大部分力学原理都是以外国人名命名的,介绍我国古代力学成就的资料很少。教学中穿插介绍中国古代力学成果2,3,往往会产生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效果。例如:
4、讲到力的概念时,可顺势引用春秋时代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在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力,形之所以奋也”。根据字面理解,“形”指物体,“奋”即运动变形,也就是说力是物体产生运动变形的缘由。这与牛顿经典力学对力的看法基本一样。材料弹性变形定律是力学基本定律之一,由英国闻名科学家胡克于1678年提出。东汉闻名经学家郑玄,在为春秋时期文献考工记马人“量其力,有三钧”一句作注解中写到:“弓力胜三石,引之中三尺,弛其弦,以绳缓擐之,每加物一石,则张一尺”。即测量弓力时,先将弓的弦松开,用绳子松松地套住弓的两端,然后加重物测量;重量每增加一石,则弓弦就伸长一尺。可以看出,郑玄已经正确描述了力与变形成线性正比的关系,比胡
5、克足足早了1500多年。中国尽管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但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暗含力学原理的珍贵阅历,确定横梁高宽比就是中国古代重大力学成就之一4。早在公元前5000年,浙江河姆渡遗址中梁木与木枋的高度比大约是41,已经相识到增大梁木断面的高度对于承重的重要性。宋代李诫在其所著营造法式中写道:“凡梁之大小,各随其广分为三分之二为厚。”意思是房梁要从圆木中截取高宽之比为32的矩形最合理。这个比值与理论计算值1.414很接近,兼顾了梁抗弯强度和刚度因素,科学而规范,对后世营造起了重大影响。在讲到梁弯曲应力强度条件时,就可以引用这一素材。凡如此类,结合课程内容,追溯中国古代力学辉煌成就,体会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力学 教学 渗透 文史 知识 案例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