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docx





《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10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书籍,如何读呢,哪种思想比较正确反映孔子的真实思想呢 答案是论语译注一一杨伯峻注。杨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汉语语言文学的专家,生于清末 民初时期,自小理解正统教育,对先秦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力。 看杨先生的这部书,打开来立刻就能了解到杨先生治学之严谨, 对于研究之认真。论语中的文字,他不会随意解释任何一个字, 如果不把这个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会写在注释中的,所 以,常常会发现,在注释文字中,关于一个字的解释,杨先生需 要引经据典,甚至还要讲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诉你,这就是他 如此翻译这段文字的原因。可见,他对于这本书所倾注的心血是 此刻很多所谓教授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读这本书,能够让人
2、相对客观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实思 想,而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这个客观 的思想本身,其实就是孔子所要表达的想法。那么,孔子究竟是个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呢首先,孔子是个人。这个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稣、也 不是默罕默德、释迦摩尼,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与你我一样, 只是,他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点与我们不同。论语是孔子 的弟子门生逐渐整理起来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籍。这其中有些言 论是站在很高的哲学高度来说明一些治国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论也是孔子日常要表达某种想法的寻常语言。所以,从一些寻常语言中也是能够看到孔子的可爱之处的。 比如论语雍也篇6-25,子曰:“飙不辄飙哉!辄哉! ”,
3、孔子 说:“飙不像个瓠(一种容器),这是触吗这是飙吗”。孔子用这种 简单的事情表达他对于礼制的看法,着实可爱。看到这一章好像 有一个生动的画面出此刻眼前,孔子拿起来一个勉,一边捋着胡 子一边气愤地说,这是飙吗啊!你们都成了什么样貌!愤世嫉俗的 愤青形象跃然而出。其次,孔子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这个不得不佩服。孔子穷其 一生的时间要到达“仁”的境界,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所 有他接触的人,都是用这个“仁”字来对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 一行以及他所传授的思想,来逐渐改变那个社会,从而使天下变 得更为和谐,更有秩序,当然,这个秩序同样是有阶级等级的阶 级秩序。但是在当时,能够有这种想法并且付诸于实践的人
4、已经 难能可贵了。那么,论语是不是就是我们现今社会的治疗良方了呢,是 不是我们的信仰归宿已经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论语大致成书开 始于春秋末期,修改完成于战国初期,这个时代,中国还处于十 分动乱的时代,各国诸侯你争我夺,互不相让。社会礼制崩塌, 各种思想泛滥,东周其时已经是名存实亡,各个诸侯国甚至发明 了自己的语言文字、货币单位等等,俨然一副分裂景象。而当时的孔子怀揣着一个伟大理想,游走于各国,期望能够 付诸实践。这种思想便是礼制的思想,期望透过恢复原有的社会 结构和礼数规则,来重新构建社会。比如老百姓能够认真耕作, 士大夫能够治家有方,诸侯能够治理好国家,这样整个天下自然 就安康了,各个阶层不要
5、总想着越级,你是一个士大夫,就不要 想着哪天把诸侯王赶下台,不要在礼制上超越诸侯王,参见诸侯 王的时候要保证诸侯王的威严,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就都稳定下来 To所以,他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看来是有用的,但是,他忽 略了一点,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就 是欲望,所以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孔子的思想是想让所有人都 和他一样,做好自己应有的社会主角,没有任何的非分之想,这 恐怕相当于乌托邦了。其实透过后代的发展也基本能够看得出来, 儒家思想用来教育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来治理国家基本上 是没有什么作用,还是要严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贞 观之治,繁荣的根基正是一种“王子犯法庶民
6、同罪”的法制思想。这么说来,论语就没有什么好处了吗也不是。孔子的思想 中很多是涉及到我们自己修身方面的问题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 悌、终生学习、谦虚、仁慈等等,这些对于现今社会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好处的。说儒家类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孔子给大家构建了一个极为高尚的目标,甚至于孔子认为在 他那个年代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所以所有人都能够朝着这个 目标前进,而永远也无法到达,因为有一个终极目标在那里摆着。 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终止这个无休止的轮回,但是也许 需要几世的修行才能到达,但是上一世的修行谁还记得。那么你 就要之后修行,因为你明白此刻不是终点。儒教也正是如此,你 说你的仁已经
7、修行的很好了,不,因为孔子都没有到达,而你, 连孔子还没有到达。那么儒家能够成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 善,社会和谐的。我看仅此而已。另外,此刻社会上也有很多说论语不好的言论,我看也没 有什么道理。因为当时的孔子可能不是这么想的。比如文章开头 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实当时的孔子只是想要表达一 种伦理纲常的想法而已,因为当时那个社会已经完全乱套了。所 以我还是那个观点,看一本书,必须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不 能够乱理解的。当时,社会战争频仍,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 要成功,没有人再遵守以前的旧秩序,孔子认为这是不对的,所 以提出这种思想,想要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可惜,他的思想
8、并 没有得到实现,因为可能与社会的发展想违背了。还有“死读书”的问题,其实孔子是最反对这个观点的。“学 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学活用”。还有就是“学 而优则仕”,后世拿这句话为根本,指挥着万千读书人在科举, 其实这个话还有半句。子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 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紧学习,学习好的,有余力的,要 出来做官。你看,这断章取义是不是也不好。所以,不管怎样样,我们不要把论语放在一个神的位置顶 礼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脚下踩上两脚,这本书是中华民族承继 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们不能轻易把他忘掉,因为我们的血管 中流着论语的血,论语是我们的根。 读论语阅读心得 体会篇6
9、中国人是讲究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渐变的,最终达到了一个 “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这“神于天,圣于地”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 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 多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 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 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 者。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人的意义跟天和地是一样的,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一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的强大。论 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 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
10、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我 们永远也不要忘记天地给予我们的力量。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十分庄严。因为其中 有一种强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个特别讲究信 念的人。他的学生子贡问,一个国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稳,需要哪几 条呢?孔子的回答说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第一,国家机器要强大,必须得有足够的兵力做保障。第二,要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能够丰衣足食。第三,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这个学生说三条太多了。如果必须去掉一条,您说先去什么? 孔夫子说:“去兵。”咱就不要这种武力保障了。子贡又问,如果还要去掉一个,您说要去掉哪个?孔夫子非常认真地告诉他:“去食。”我们宁肯
11、不吃坂了。接着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从古而今谁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 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真正从内心感到安定和对于政权的认可,则来自于信仰。这就是孔夫子的一种政治理念,他认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 家凝聚起来。这个故事在论语里叫做“子贡问政”。诚然,谁都不愿意过苦日子,但是单纯依靠物质的极大丰富 同样不能解决心灵的问题。我们的物质生活显然在提高,但是许 多人却越来越不满了。因为他看到周围总还有乍富的阶层,总还 有让自己不平衡的事物。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 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在论语中,
12、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 的快乐。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诗人都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让每个人心 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个人都在努力发展着自己的事业, 收入多少、职位高低,似乎成了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越是 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那么,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为人呢?子贡问了孔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您能告诉我一个字,使 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孔子以商量的口气对他说:“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什么叫“恕”呢?孔子又加了八个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13、”。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 一辈子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孔子的学生曾子也曾经说过,“说我老师这一辈子学问的精 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 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 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 也应该尽量宽容。但是,真正做到宽容谈何容易。佛家有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 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 了河。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 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 背
14、着那个姑娘过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 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大家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所以什么叫“仁者不忧”呢?就是让你的胸怀无限大,很多事 情自然就小了。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 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 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 “恕” 字以外,还有一个是“仁”字。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毕恭毕敬地去问老师什么叫仁?老师只 告诉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
15、樊迟又问什么叫智?老师说:“知人。” 了解别人就叫智慧。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这么简单。那么,怎样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人呢?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已。”(论语雍也)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 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 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 义的方法。有一则托尔斯泰写的小寓言,说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 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 回答得出来。他很苦闷。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
16、个很偏远的 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 老汉家。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 吧。就把他藏起来了。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 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 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 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 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 下,一点不能拖延。那个
17、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 解决了。实际上,孔子也罢,庄子也罢,陶渊明、苏东坡直至泰戈尔,古今中外圣贤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用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总结出 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他们把活泼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 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 们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而已。读论语阅读心得体会篇7拜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后,内心激动,觉得此书与 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观察论语的角度以及其提出的很多有关 论语的观点都是十分独特新颖而实用的,让我对论语有 了一番新的体会。总的来说,论语今读主要通过以下这两方面 来解构论语,即以论语
18、为代表的儒学的“半宗教”性质与 “半哲学”性质。说它是“半宗教”,主要缘于其雅俗共赏的普 遍性、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及“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在论 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更是称,“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倒有些 像西方基督的圣经一书了”,“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 奇迹的半宗教”;而说它是“半哲学”,则因为虽然儒学不重思辨 体系和逻辑构造,但其中孔子对其学生问题的回答中处处反映了 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正因为是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 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并非圣经。也正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 所以
19、孔子不是柏拉图,论语也不是理想国。“李泽厚先生 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其所试图阐述的观点所在。然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 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 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 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 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 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 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 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对于求知,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 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阅读 心得体会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