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教案.docx
《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渡荆门送别教案【教学目标】L了解这首诗的背景知识及思想内容,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鉴赏古诗的能 力。2 .小组合作探究,在反复诵读、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领会本诗。3 .感悟诗人奋发进取的精神及作者的家国之思,激发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开元十三年(726),二十五岁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辞亲远游,出蜀东下。他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的楚国故地驶去。途中,他写下一首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歌,这就 是今天我们要学的渡荆门送别。【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他
2、 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 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 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 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有李太白集。【写作背景】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李白青年时期,主要生活在四川,开元十二年 (724),心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清溪出发,下渝州,经三峡(峨眉山 月歌)。之后渡荆门,轻舟东下,向楚地进发,此即渡荆门送别所述的情形。这两首诗,均明丽流畅,
3、 既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了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读诗歌】播放音频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渡/荆(j Tng)门/送另U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x I ng)舟。【理解诗意】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丛楚国游。题目:选自李太白全集卷十五(中华书局1997年版)。“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 北长江南岸。从:往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译文:我乘舟远渡到荆门山以外,去楚地漫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荒:辽远无际的原野。译文:山随着平旷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
4、江水奔入辽远无际的原野之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译文: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霞多变,形成海市蜃楼的美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怜: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译文: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不远万里送我远行的小舟。【品读诗歌】1 .怎样理解“送别”?对“送别”的不同理解:一是指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二说赠给送别的友人。2 .诗歌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此行的目的)。 叙事【起】首联扣住诗题,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具有穿针引线、贯穿全 诗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 教案 13 唐诗 荆门 送别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