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了解作品背景,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联想和想像感悟词的意境,训练学生的想像 力。1 .把握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2 .赏析名句,体会词的意境。3 .培养学生做为苏轼的家乡人要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家乡的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点:分析、理解这首词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把握。教学时间:一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叮叮咚咚的苏老泉在哪里吗?老泉桥、东坡岛上湿地公园以月为主 题的景点别致,惊艳。世人都以吟诵苏轼的一首写月的词
2、为荣,它就是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水调歌头。(二)、简介作者、背景。1 .苏轼(1 0 3 7 1 1 0 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弟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2.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1074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其弟苏辙当时在河南,兄弟二人已七年未见。中秋之夜, 词人望见明月,想起仕途不顺,妻子早逝,又不能与弟弟相聚,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词。3.了解词的相关知识词:由古诗发展而来的可配乐歌唱的文件诗歌体裁。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如“水调歌头”。词题:词牌下面用来表示词的内容的题 目。阙:曲终叫
3、做阙。大多数词分为前后两“阙”,也叫上阙下阙或上片、下片。(三)、初读全诗,感知内容1、听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读准字音。2、研讨分析词的内容:结合注解,疏通文句。3 .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4 .请学生理出结构,概述
4、内容。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发言情况,指出小序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找出承上启下的过渡 句,并小结。5 .哪些地方用到了联想和想象?讨论概括:联想:明月(月圆)团圆(人圆)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四)学习活动一:朗读,感受词中名句1 .说说你感受到的文中的名句。(1)学生发言,教师引导重点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 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这几句写出了作者由伤感转入 理智,化悲怨为旷达的情感,阐明了人生的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这句话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要乐观面对生活,面
5、对挫折。“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这两句是说唯愿(兄弟)彼此珍重,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 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也写出了词人对理想人生的 追求,透出积极乐观的情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2)上阕开头四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心态呢?(联系预习写作背景)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这反映他当时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幻想超脱 尘世。(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任太守时写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 元丰二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一度被起用,哲 宗亲政后又被贬。其时,他和唯一的亲人苏辙
6、(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苏 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中进士,感情很深。苏辙当 时在济南,相隔千里。时值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酒酣 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咏月词。)(3)、“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矛盾的心理?为什 么?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4)、矛盾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喜爱人间生活)。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可以看出。(5)、下阕是月光引起“离人”的无眠。作者是怎样想通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是自然和人生的规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无法
7、抗拒的。既然离别不可避 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的心态。2 .收集整理哲理诗句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切美好事物都将会消失,但在消失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再现;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教师小结:作品中的名句,往往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超越个人,超越时代,给人以 极大的启发和教益。(五)学习活动二:朗读,欣赏词中美点.朗读训练:读出情感的抑扬变化。1 .指导美点赏析的角度和方法,运用“一句话品析”的方式,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哲理角度,表达情感变化角度,写作手法等角度来品析。如:从语言运用上:“明 月几时有? ”中明月明明今晚就有,但作者却多自一举要问,是要表达什么呢?表 达词人孤独可闷的心情以及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如:运用虚实结合,想象和联想,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 写、抒情和议论,表达了作者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 对生活的祝愿、无限热爱之情。小结:学生一起背诵全词,再次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心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