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15答题要点L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 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 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 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 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 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 热爰、喜爰、感动、高兴、渴望
2、、震撼、眷念、惆怅、淡淡 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 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 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 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 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 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
3、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 关系(3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 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 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 +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1 )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2 )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
4、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思。(3 )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 的中心。二、答案来源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 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 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三、友情提示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 答非所问。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 范。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 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 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
5、括。四、文体知识备忘录(-)说明文阅读1、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1)看文章题目;(2)根据说明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2、概括说明内容事理说明文说明内容一般可概括为:本文主要说明(说明对 象)的构造、形态、性质、特点、变化、成因、工作原理、 功用等方面。(视具体说明对象的哪些内容而定)3、明确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见的有:(1 )从概括到具体;(2 )从整体到局部;(3 )从主要到次要;(4)从现象到本质;(5)从原因到结果;(6 )从特点到用途。事理说明文一般都采用逻辑顺序的说明顺序。4、明确说明方法(1 )说明方法:a.下定义(模式:什么是什么);b.
6、举例 子;c.作比较;d.列数字;e.打比方;f.分类别;g.列 图表(2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a.先指明所用的说明方法;b.再 联系说明内容分析该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的哪方面的特征。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题规范答:不能删去,xx表示,去掉后就变成了影响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过于绝对化)6、明确说明文的结构(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常用的结构模式:总一分、分一总、总一分一总等,事物说明 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二)议论文阅读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 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 的是什么问题
7、,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 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 点O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 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3、明确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一般 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 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 述。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 )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即引论一本沦一 结论)。5、
8、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 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 )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 思考,发人深思。(2 )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 发人深思。(三)记叙文阅读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 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 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2、记叙的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
9、点的转换、 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3、记叙的人称(1 )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 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宓作为故事的见证人)、 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 )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1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3 )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 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 )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
10、察的 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 )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 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 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 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写作手段: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 虑。(1 )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 )结构方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复习 初中语文 阅读 理解 答题 技巧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