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
《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 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纸蛙或塑料蛙。学生:每组两只纸蛙或塑料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教学过程】一、真实情境导入:谁跳得远(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视频1 .请教室中两位比赛立定跳远,看看谁跳得远?2 .课件播放视频,这三位同学立定跳远谁跳得远?(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3 .交流讨论,初步确立需要起点一致。【设计意图】先前测一下,学生对于比赛会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即是否需要 从同一个起点出发。从而了解学生生活经验感受的丰富程度和规则意识的建立情 况。4 、分析问题,解决起点
2、(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蛙1 .玩青蛙5分钟,要求能让青蛙跳起来,还要想办法让青蛙跳得远。2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3 .交流怎么玩,并如何跳得远。4 .组内青蛙跳远比赛。(1)讲述:小组内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2)学生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及时拍照,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得 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跳得远?5 .组内评价谁的青蛙跳得远,并说说依据。(1)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2)学生交流汇报。6 .活动小结: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两只青蛙在同一条起点线, 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更远,我看到有小朋友为了得第一名,跳好后趁 别人不注意,把
3、青蛙移了一下,你们觉得对吗?怎么解决?【设计意图】比赛前先让学生玩,就是为了解决技能问题,因为不是每个学 生的动手能力都强。练习也为了让学生掌握方法,为跳得远做准备。因为没有起 点,学生会争执。所以当矛盾出现后,就为规则建立打开了门。同时每个小组准 备2只青蛙,也是为了排除干扰因素。三、深入比赛,解决终点(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1 .用塑料棒摆出起点和终点,纸带表示青蛙跳的距离。(1)提问:全班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重新跳一次,确定小组中的 冠军。(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动)(2)学生组内活动。(3)研讨:如何记录展示冠军蛙的距离(教师提示:想办法把青蛙跳的
4、远近记录下来。)2 .学生交流汇报。小结: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小青蛙跳出去之后落下的位置,我 们也给它一个名字终点。演示:如何画终点课件展示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设计意图】明确可以用纸带的长度来表示青蛙跳远的距离;知道起点和终 点的名称和作用,并通过分析不同青蛙落地后的图片,引导学生正确标记终点。3 .组间青蛙跳远比赛(1)提问:各组的冠亚军青蛙跳的距离如何在黑板展示?(2)学生讨论并介绍。(3)小结:在纸带上标出青蛙的起跳点和终点,然后用剪刀去除两头,中 间就是跳的距离,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比较。(4)演示:剪纸带(5)小组活动:组内用纸带比一比,
5、谁的青蛙跳得更远。把你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比一比,哪个小 组的青蛙跳得更远?4 .利用各小组最远的纸带评选全班跳得最远的青蛙(1)教师提问:比一比,谁的青蛙是全班跳得最远的?(2)学生思考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组内、组间、全班的青蛙跳远比赛,逐步从比较演变成测 量,初步尝试用熟悉的材料来测量自己的小青蛙跳的距离,通过多次测量不断明 晰公平的比较需要统一的起点。四、拓展活动(预设2分钟)1 .看做纸青蛙的视频,回家制作。2 .用纸带测出纸青蛙跳的距离。3 .思考:怎么向爸爸妈妈介绍这只青蛙跳了多远?【设计意图】让孩子带着家长参与到学习中,就是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6、,让孩子感觉自己学习了科学后一下子变得很厉害,让孩子有成就感。五、板书设计2.起点和终点统一:纸带:距离起点终点【疑难解答】.青蛙跳远过程中的终点如何制定?学生在进行青蛙跳远比赛中,起点很好确定,可是终点会出现各种情况。如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时,就要让学生明确终点应该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为准,并描画出与起跳线平行的直线。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材简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有关测量的一些认识,发现用手测量的 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用手测量虽然方便,但“挂”作为一种非标准长度单位, 其本身的限制就决定了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本节课学生选用回形针、木棒等 随手可得的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
7、测量工具,发现它们的测量结果比手更准确;但也 发现用不同物体作为标准物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也可能不同。上述活动是学生建立在对活动记录表观察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有数据记录, 所以才会引发学生的思考:(1)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2)用物体测量和 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第一问题指向的是测量的误差和不同的物体测量结果无法 比较这两个方面;第二个问题则体现了本单元的核心一一让学生不断关注测量的 准确性。通过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理解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到一些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被测物体相同起点和终点、测量 时标准单位物体需首尾相连、不同的人用手测量的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起点和终点 2.2 起点 终点 教学 设计 新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