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老师沟通更有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和老师沟通更有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和老师沟通更有效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一位颇具同理心的教师。经常能够从家长 的角度出发,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们沟通。同时,有效的家校沟通 也是我不断思考和改进的方向。对于家长来说,与老师更有效地交流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曾经有朋友向我请教,当他们的孩子遇到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向老师 寻求帮助。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因为与学生相处相对简单,而与家长相处, 只要双方相互尊重,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就能建立有效的沟通。 多年来,我一直与不同的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深知一次有效的交流 对于老师深入了解和帮助孩子的重要性。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 家长如何更有效地与老师进行沟通。1 .随时沟通,不要
2、积累问题每次我接待新班级家长会时,我都会强调一个观点:无论是学业 问题还是心理状态,家长发现孩子最近遇到困难时,请务必及时告知 我。不要等问题激化,也不要总是期待我主动联系你。由于我们每天 都面对众多学生,如果我们主动联系家长,那通常是问题已经相当严 重了(除了刚开学的前两周)。相比之下,及早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在问题萌芽时就能遏制住它。毕竟,家长每天都能与孩子一对一相处, 更容易察觉到他们微小的变化。至于沟通方式,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进行选择。对于一般性的陈 述或不需要即时回复的事情,可以通过微信发送钉钉。例如,反馈孩 子最近在家里写作业的情况,或是孩子在家中发生的某些变化,甚至 孩子嗓子不
3、舒服,希望老师提醒多喝水等。就我个人而言,这类信息我可能无法立即回复,有时候可能正忙, 看了内容后便忘记回复。但我会认真阅读所有家长发来的短信,并尽 快处理。如果需要立即获得答案的问题,家长应该打电话给班主任老师。 例如,在家中写作业时遇到问题,需要与老师沟通;突然需要孩子前 往学校门口取学习用品;或是关于课外班的选择,想听听老师的建议 等。提到电话沟通,不得不提时间的边界问题。回想这些年,我曾在 晚上十点多接到家长的求助电话;有一次,我在晚上十一点多被电话 吵醒,家长只是想表达感谢;还有一次晚上十一点,我接到了家长的 质疑电话,认为我对他家孩子的关注不够。然而,这些情况都属于少 数。由于不同
4、职业和习惯,每个人的作息时间都有所不同,但我们老 师的工作性质相对更加规律。我刚开始工作时,曾追求所谓的“自我 空间”,使用两部手机,其中一部面向家长,有固定的开关机时间。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能很好地掌握度,如果他们在非常时刻打电话, 那意味着确实有急事,而我们老师就应该随时提供帮助。因此,我现 在只使用一部手机,全天候开机。我相信大多数老师也是如此。如果家长在教育问题上遇到较大的困难或疑惑,那么最好是与老 师面对面交流。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因为通过语气和表情, 我们能更好地感知彼此的情感温度。我建议大家提前发短信与老师预 约时间,并简要阐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不仅可以提前做好 时
5、间上的准备,还能根据家长的问题做相关准备,以便提供更具针对 性的建议。2 .相信老师,尽量不要有所隐瞒这里分享一个我前同事(用A代替)跟我讲的真实故事。曾经有 一位非常敏感的学生,她在班上与同学相处不愉快,总是因为小事而 生气,有时一个人默默哭泣,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在座位上独自哭泣。 我的同事多次与这位学生的母亲联系,希望听她讲述孩子的成长经 历,以便我们能找出孩子敏感情感的原因,更好地帮助她。然而,每次的沟通都不太顺利,母亲总是回避问题,时而说孩子 在幼儿园也有类似情况,时而又表示孩子在家里表现得很好,还一再 强调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特殊经历。由于无法找到根本原因,A 一 直未能为这位小姑娘提
6、供准确的帮助,她的敏感性格没有得到改善。直到有一次和孩子的祖母聊天,才了解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 母的感情出现问题,这导致了孩子性格的变化。得知原因后,A在班 级活动中对这位学生多加关心,找机会鼓励她,最重要的是,A刻意 多给她一些拥抱,常常握住她的小手,通过身体接触传递更多的关爱。 孩子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外向,开始打开自己。我理解孩子的母亲可能是在保护自己,不愿意分享个人隐私,但 我想说,当孩子来到学校时,每位老师,都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只有 老师全面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陪伴他们成长。希望每位家长都能相信孩子的老师,提前与老师沟通,分享孩子 的重要经历,以及孩子是否存在任何问题,包括身体和心理等
7、方面。 这将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3 .学习成绩很重要,但不唯一评价孩子不应仅仅以成绩为标准,性格和品行同样重要。然而, 很多家长更愿意强调学业表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家长和 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的相处情 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亲身体会到了孩子性格和行为的多样性。 有些孩子可能成绩优秀,但在人际关系上有困难,而另一些成绩平平 的孩子则可能在助人方面表现出色。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反 映了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果家长只关注成绩,就可能错失了培养孩 子性格的关键机会。因此,当家长与老师交流时,不应只关注学业表现,还要了解孩 子在学校的社交圈子和与同学的互动。倾听老师分享孩子在学校的小 故事,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群体中的性格特点。这些建议是我在与家长互动的多年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希望这些 建议能够促进家长与老师之间更紧密的合作,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 全面发展。在新学期的开始,让我们从一次有意义的沟通开始,为孩 子的未来铺平道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