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一上科学1-4《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一上科学1-4《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新课标).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这是谁的叶【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4课,是在第3节课的基础上加强对叶 特征的认识,明白叶的特征是辨认植物的重要信息,能根据叶的特征到周边环境 中寻找他们分别是哪一种植物的叶。前期,通过对叶的观察,学生初步认识了叶 的结构、知道了不同的叶具有不同的特征;能够用画图的方法将每片叶的特征记 录下来;能够在仔细观察后从叶的大小、形状、颜色、气味、叶缘等方面进行对 叶进行描述。这节课的主要活动是带领学生走近校园植物,仔细观察叶的特征, 进行比较,最终根据叶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进行配对,确定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 叶。探索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寻找中的经历,让一年级学生 面向大
2、家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想法,通过研讨交流加深学生对于叶的特征的理解, 也帮助学生慢慢养成有效交流研讨的习惯。【学情分析】由于一年级学生难以自我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室外活动更是容易兴奋,因此 组织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是非常困难的。为了学生第一次室外 科学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教师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分设小组、明确任务、指导记 录,着重强调在活动限定区域内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及时答疑、指导记录,来帮 助学生有序的、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知道常见植物的主要外部特征,认 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它们是有生命的。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
3、特征。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 趣的问题。态度责任: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增进喜爱植 物的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而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课前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 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植物标签,辅助学生观察。学生:1.每组准备铅笔、橡皮、板夹、五种植物的叶(根据学校植物准 备)。2.观察记录单或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五种校园中
4、常见的树叶图片1 .课件出示校园中一种植物的图片,如银杏叶、紫荆的叶、桂花叶、香樟树 叶和红叶石楠的叶,也可换成校园中其他熟悉的常见叶,如梧桐叶,大叶黄杨的 叶。2 .上一节课,我们发现了叶的秘密。这些叶都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呢?(预设:叶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叶缘等不一样)3 .你们知道它们都是谁的叶吗?揭示课题:这是谁的叶(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观察和寻找植物叶的兴趣,呈现五种具有明 显特征的叶,便于学生后续观察,聚焦叶的特征。4 、猜测:说一说这是谁的叶(预设10分钟)材料准备:五种植物的叶、学生记录单或活动手册1 .提问:你们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2 .你是根
5、据叶的哪些特征来认识它的呢?3 .学生依次回答每种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聚焦特征。(预设:学生说不出植物名称,教师适当引导,这片叶子还有什么特征?)4 .教师小结:不同植物的叶,具有不同特征。【设计意图】通过猜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 叶的特征上来。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每片叶有其独有的特征,同一种植物 的叶具有相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是唯一的,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植物。三、探索:到校园里去找一找(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五种植物的叶、学生记录单或活动手册、铅笔、橡皮活动一:画叶1 .这些植物都长在校园中,我们今天就要去找一找这是谁的叶。2 .小组讨论选择2种不同的叶
6、。3 .学生边观察比较边画出叶的样子,教师巡视,指导画叶的方法。4 .提问:小朋友们想要快速准确地找到这些叶对应的植物,我们在画叶时需 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叶片的形状、边缘、叶脉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叶活动,不断加深对叶的特征认识,感受每片叶 的不同点。活动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1 .提问:我们要到校园中寻找叶对应的植物,怎样才能准确找到呢? (预设:根据每片叶的特征,按照叶的样子寻找。)2 .小结:要反复观察比较,先找到主要特征,再比较其他特征。3 .提问:到教室外进行科学观察寻找活动时,你们觉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注意安全不乱跑、不采摘树叶、不随意踩踏草地、不随意抓小动物,不去
7、有危险的地方,要做好记录等)。4 .教师小结:分组活动,小组内一起观察;在划定区域活动爱惜植 物,不摘叶子;不随意触碰动物;及时进行记录。5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根据叶的特征反复观察、对 比。【设计意图】在寻找前,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达成共识,对于一年级的学 生任务明确有助于保证后续的活动有条不紊。四、研讨: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了植物(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五种植物的叶和对应植物照片、学生记录单或活动手册1 .观察活动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并交流。2 .提问:你们给自己选择的叶找到对应的植物了吗?你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 征找到的?学生依次汇报交流。(预设:我找到了这个
8、叶是紫荆树的,因为它的形状像爱心。)3 .提问:这些植物你们是在哪里找到的?(预设:紫荆树在食堂旁、桂花树操场旁、红叶石楠花坛边)4 .追问;学校别的地方还有植物吗?有没有别的植物?(预设:别的地方也有植物,还有很多别的植物)5 .教师小结:校园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 征,不同植物的叶具有不同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叶的特征寻找到它是谁的叶。【设计意图】在充分的研讨活动后,鼓励学生主动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来寻找植物的过程,再次加深学生 对叶特征的理解掌握,也是不断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交流研讨的习惯。五、板书设计4 .这是谁的叶叶的特征
9、:形状、颜色、大小等 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特征 不同植物的叶具有不同特征【疑难解答】1 .学生在校园中寻找植物时,树叶丢失怎么办?对于一年级学生,手里带着树叶出去寻找对应的植物,的确会发生这样的现 象,所以老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好备用树叶,在出去寻找的过程中随身携带,以便 学生在丢失后领取。2 .学生在校园中寻找植物时,实在找不到怎么办?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不久,对于校园的环境不熟悉,较大的课外活动范 围也不利于教师掌控学生情况和安全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设定好区域,可 以按小组分区域进行。5 .植物是“活”的吗【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把我们自己种的植物带来观察,并将观察
10、 记录进行展示。第二部分是收集更多的植物资料,找出植物是“活”的理由。通过 1-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观察、描述方法,对植物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安排了 “观察自己种养的植物”,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进 行再次观察和记录,也是对之前4课所学内容的回顾和总结。同时通过“展示自己 的观察记录”、“展示更多植物的变化” “我们为自己种养的植物做了什么”来获 得更多植物是“活”的证据。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提出疑问一一找寻证据一一分析证据一一得到结 论的过程。整个观察实验由短期和长期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分析组成。短期的植 物观察是学生所种养的植物,时间为数天或者数周,植物会
11、经历发芽、生长、叶茂 等阶段。长期的时间范围为一年四季,植物会经历开花、结果、果实成熟到叶片凋 零下落的阶段。由于植物的变化都较为明显,便于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总结。【学情分析】通过第一课到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 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参与到种养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但是,当学生真正区 分真假植物时,还需要老师进行启发和引导。一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还相对比较 弱,对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并且大都结合自身进行对比、 表述。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很容易接受“动”的动物是活的。本课 使得他们学会找寻静态的植物活着的依据。实际上有些植物存在应激性,是动态
12、 的,可适当增加“动”的植物知识。采用动静结合的观察方式能加深学生对植物 有生命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种养活动,知道植物需要水、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 长,是有生命的。能够应用这些发现去研判生活中的植物。科学思维: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植物生存和生长的条件。探究实践: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能在教师指导 下,收集“植物生长过程中外部形态及其变化”的证据,说明植物是“活”的。态度责任:初步建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愿意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认识, 对研究植物感兴趣,学会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教学重难点】重点: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难点:能
13、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植物,并和同学相互交流,证明植物是“活” 的。【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塑料花;3.植物。学生:1.每组提供铅笔、橡皮、放大镜;2.观察记录单;3.植物;4.关于植 物的照片、图画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 .课件展示动物园的图片提问:你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看到的小动物在干什么呢?2 .动物园的动物有些喜欢运动,有些喜欢安安静静地待着。提问:从动物的行为中,我们知道动物是“活”的吗?3 .讲述:动物会运动,会吃东西,会长大,做各种各样的活动,所以动物是 活的。提问:那么我们可以哪些方面知道植物究竟是不是“活”的呢?揭示课题:
14、植物是“活”的吗(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动物园参观的展示,让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增加参与感 和趣味性。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比较,能够找出动物是“活”的证据,这时提出疑 问植物是“活”的吗?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推动其探索行为。二、植物是“活”的证据(预设30分钟)材料准备:植物、塑料花、放大镜、铅笔、橡皮、观察记录单、课件1 .观察一盆塑料花和一盆真正的开花植物提问:找一找哪一盆是真正的植物?现场活动:教师引导孩子通过闻、摸、看等方式,让孩子现场区分两盆植物 的真假。【设计意图】将比较的真实材料带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选 择开花植物则是跟塑料花进行有效对比,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全面观
15、察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2 .展示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提问:你是怎么种养自己的植物的呢?说一说你为植物做了什么?学生活动:学生对自己的种植经历进行大致讲述。提问:今天大家带来了自己的植物,能用我们学过的观察和记录方法把植物 的特点记录下来吗?学生活动:对自己种养的植物进行特点记录3 .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提问:你种了什么植物,你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情况。提问:在刚刚比较真假植物和真正种植植物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植物会发芽,会长大,我们需要给植物浇水,还需要把它放在阳光 下。)【设计意图】通过对自己种养植物的观察和描述,学生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 程,体验了生命的神奇
16、过程。讲述自己的种植观察记录,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并 顺利找到植物是“活”的证据。4 .校园树木一年的变化情况提问:我们种植的时间大概有半个月时间了,小朋友们的植物已经有了新变 化了,那么在我们的校园里,一年四季中,植物又有哪些新变化呢?活动:观察一年中植物的变化情况并分小组说一说。5 .总结提问:通过今天的观察,你认为植物是“活”的吗?你能找出更多 植物是“活”的证据吗?活动:完成班级记录单:哪些方面说明植物是活动,找出来并圈一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详细、分层次的观察实验,能够找到充分的证据证明 植物是“活的,再通过记录单的出示,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且圈一圈的方式更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三、
17、神奇的植物行为(预设5分钟)1.出示一些神奇的植物并解释它们的行为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动物是会跑会跳的,那么植物会跑会跳吗?活动:课件展示风滚草、跳舞草、捕蝇草。【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特别的植物来展示植物“动态”的样子,让学生了解 到多彩的生命世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四、板书设计5,植物是“活”的吗 植物是“活”的证据 会长大需要阳光会长叶 能开花 有果实要浇水【疑难解答】1 .学生描述自己种养的植物的时候,描述比较简单,不够全面,教师该怎么 进行指导?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描述简单、不全面是正常的现象,这时的年龄特 点是好奇心强、愿意探索,但表达不充分。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比如可 以让学生从看、闻、摸、听等方法,逐一对植物进行观察并进行描述,还可以让 学生尝试用画一画的方式,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也可以鼓励孩子将观 察到的现象说给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听,以此激发学生表达的勇气。2 .在进行长时间的观察实验时,很多小朋友都会没有耐心,没有坚持观察, 怎么办?一年级的小朋友好奇心非常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往往坚持不够,在这 一节课中,的确长时间的观察,对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挑战。这需要老师在科学课 堂上进行不断地强化和鼓励,比如当小朋友种完植物后,先让大家分享一下植物 种植的过程,植物发芽的时候分享发芽的快乐,必要时还可以奖励小红星等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