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评价.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评价.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业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与评价摘要:以河南省某市为对象,采用样方统计与调查统计方法,开展农作物秸秆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分别占秸秆可收集量的54.67、13.05、4.53、3.44、0.91;小麦、玉米、豆类、花生、红薯秸秆的利用率分别为78.10、70.46、87.77、87.53、81.64。制约秸秆利用的主要因素为: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制约,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完善,秸秆利用配套体系缺失,高效且成熟、适用的秸秆利用技术缺乏,秸秆利用支持政策不完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推进策略为:发展秸秆的科学规范还田,推广由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主导的秸秆收储运
2、模式,推进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建立秸秆利用技术服务体系,发展秸秆利用装备生产,实施支持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1引言农业秸秆含有氮、磷、钾、钙、镁等矿物质和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质,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加强秸秆资源化利用,形成秸秆资源的良性循环,对彻底解决秸秆焚烧和污染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多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采取秸秆禁烧措施,推广多种秸秆利用方式,切实提高了秸秆利用规模。但受到秸秆产生时间集中、分布较分散等特点影响和利用技术的制约,依然存在秸秆焚烧、弃置乱堆的现象,而且秸秆利用普遍层次低、经济效益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提升,出现了秸秆可用但不用的现
3、象1。现有统计体系也没有把秸秆列入统计范围中,秸秆产生和利用情况不明确也为系统推进秸秆资源管理带来困难。以河南省某农业大市为研究对象,调查秸秆产生和利用的实际情况,解析秸秆资源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策略。2调查区概况该市属黄淮平原,地势自然坡降为1/50001/7000,海拔高度为35.564.3米,总面积10721平方千米。全市耕地面积为1281万亩(1亩=1/15公顷),为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和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河南省耕地面积最大的市和第一产粮大市,全市常年粮食产量超过800万吨。该市为典型的欠发达传统农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015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
4、1.8:46.3:31.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630元,城镇化率仅为40。该市是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市,秸秆资源类型较多,以小麦、玉米、豆类、花生、红薯秸秆为主。3秸秆产生和利用情况3.1技术方法秸秆资源种类多、产生分散,且产生时间集中且消散快,准确调查出秸秆产生量、利用量的难度较大。调查区境内全部为平原,作为农业高产区,其农作物和秸秆的亩均产量较高,且近年来大量种植矮化小麦、玉米,使秸秆产生系数下降。因此,采用样方统计与调查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得出该市的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豆类、花生、红薯秸秆的产生和利用情况2。3.1.1样方统计秸秆系数采用样方统计法计算得到。样方布设反映不同农作物特征,每个样
5、地须保证有重复样方,样方布设时间为2015年5类农作物各自的收获时间。样方布设见表1。3.1.2调查统计通过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该市秸秆的利用量、利用方式和经济效益3-5。(1)问卷调查。采取调查员直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下辖9个县(市、区)各随机选取10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随机选取5户种植调查作物的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户主个体特征、生产经营方式、秸秆处理状况、秸秆利用的意愿、秸秆处理的经济性等。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2)重点访谈。对20名村干部、10家秸秆利用企业、10家秸秆收储运站点、20家种粮大户、20家农业合作社进行到访问卷和会议座谈,共
6、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重点访谈秸秆处理状况、秸秆利用的意愿、秸秆处理的经济性等。3.1.3计算方法(1)产生量计算。采用样方统计方法得出秸秆理论产生量与农作物产量的比值,即秸秆产生系数,进一步得出秸秆可收集系数。按照秸秆系数,计算秸秆理论产生量;按照秸秆可收集系数,计算秸秆可收集量3-5。计算公式为:3.1.4数据来源2015年农作物产量来源于该市统计年鉴。3.2结果分析根据样方统计、调查统计和计算,得出该市2015年5类秸秆的产生和利用情况,见表2、表3。3.2.1秸杆产生方面2015年,该市农作物秸秆理论产生总量为909.78万t,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理论产生量分别为556.1
7、4万t、274.99万t,合计占全市秸秆理论产生总量的91.35;小麦、玉米秸秆的可收集量分别为456.03万t、219.99万t,合计占全市秸秆可收集量的90.78。3.2.2秸秆利用方面调查区农业秸秆的利用方式为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1)利用方式分析。肥料化利用。秸秆肥料化是指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覆盖在大田作物上让其自然腐烂,或者将秸秆粉碎后进行堆肥和生产商品有机肥,主要包括机械直接还田和制有机肥2种方式。肥料化利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54.67,是目前秸秆的主要利用方式。其中,机械直接还田利用量为407.09万t,占秸秆肥料化利用量的95.23,已开展多年的机械直接还
8、田仍然是目前秸秆利用的最普遍方式。而秸秆生产商品有机肥和堆肥后还田仅占可收集量的2.61,可见这种可改良土壤结构和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方式远没有得到普及。饲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能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转化率,是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效途径6,主要包括青贮氨化、商品饲料、直接喂饲3种方式。饲料化利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13.05。其中,青贮氨化利用量为39-35万t,占秸秆可收集量的5.28;商品饲料利用秸秆仅占秸秆可收集量的0.77,在秸秆饲料化利用中占比很小,可见这种秸秆营养转化效果好、经济效益好的利用方式普及率很低。能源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直燃发电、成型燃料、秸秆沼气3种方式。
9、能源化利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4.53。其中,直燃发电占能源化利用规模的86.06,为主要能源化利用方式。秸秆成型燃料和秸秆沼气利用分别占秸秆可收集量的0.57、0.07,利用规模很小。可见,具有诸多优点的秸秆成型燃料在农村地区的接受程度很低;而秸秆沼气受技术、投资和效益制约,推广应用的限制因素较多。原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主要包括板材加工、造纸和制化工醇等方式。原料化利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3.44。其中,板材加工、造纸利用的秸秆量合计占原料化利用规模的98.55,是主要的原料化利用方式。秸秆板材为近年来新兴的新型建材,可在一些方面替代传统的木材,具有较大利用前景和较好环境效益,是今后大力推广的方
10、式。秸秆造纸为传统工业化利用方式,近年来受到环保要求和成本上涨因素制约,处于萎缩趋势。基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包括用作食用菌基料、育苗和草坪基料等方式。基料化利用占秸秆可收集量的0.91。考虑到食用菌、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前景较好,会带动秸秆基料化利用规模不断增长。(2)秸秆种类利用分析。小麦秸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为78.10,其中肥料化利用率为63.48,是主要利用方式。肥料化利用中机械直接还田占比为95.31,占肥料化利用的绝对多数;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5.50、4.00、4.10,是小麦秸秆利用方式的有益补充。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为70.46,其中肥料化利用率为52.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秸秆 资源 利用 现状 评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