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想品德课活动体验式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思想品德课活动体验式学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探索思想品德课活动体验式学习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活动体验”式学习实现了人类阅历和个体阅历的融合、情感和理性的干脆对话。教化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实现其精神构建和特性形成,促进其健康成长。本文从如何选择新奇的材料和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参加体验活动,以及如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 活动体验 策略途径 一、问题缘起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须要学生的独立思索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陶冶情操、升华人格、发展实力、提高觉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新课程反复强调
2、的基本理念。那么,什么是活动体验式学习呢?活动体验式学习是以阅历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对阅历的升华和超越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体现了学生由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化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有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收获、在活动中发展,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实力,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选择新奇的材料,吸引学生参加体验
3、活动 思想品德课某些教学内容较肃穆、枯燥、抽象,尽管经过改革的新教材具有很多优点,但仍旧存在极个别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肯定距离,假如老师一味注意“以本为本”,教学将会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老师可选择具有新奇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主动求知,以教学内容本身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有意留意。 1.观点材料化。所谓观点材料化是指老师将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原理或道理还原于生动、活泼、详细的材料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道理,接受教化。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必需围绕丰富生动的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感悟真理的内涵。在上与法律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指导学生从电视、报刊或自己的四周收集案例,每节课用三到五分钟时间
4、,让学生上台“以案说法”。这些材料的运用,缩短了理性相识与学生理解实力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加速学生学问的内化,更快更好地驾驭教学内容。 2.材料生活化。学生对亲身体验的材料往往有较深的体验和感受,也简单启发他们的联想,去深刻领悟教材中的观点。例如,在讲“主动对待挫折”时,可请学生说说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学生们讲起自己的故事,教室里每个学生都沉醉在叙述的故事中。这些真实的故事给了学生不少启迪,经过仔细的探讨,学生们共同总结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我们应当实行主动的看法,不气馁、不畏惧,要靠才智和意志寻求摆脱逆境的方法。 三、选择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参加体验活动 1.开展“课前活
5、动”,调动学生参加教学的主动性。所谓“课前活动”,就是依据学习内容的教学要求,在老师的指导和支配下,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做时事报道或小品表演等,为学习教材内容做好铺垫。这样使他们一上课就进人快乐、安逸和兴奋状态。如在讲解并描述“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前,布置几名学生表演小品视而不见,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对小品中人物的行为作出评价,这样,全班群情高涨。一上课,他们便对本课的内容产生了深厚的爱好,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参加教学的主动性,而且为后面的教学又奠定了基础。 2.开展“课内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应当供应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挥能动性和创建性的空间。老师的任务是精讲、供应学习资料、指导释
6、疑,让学生在自己选择、自己探究、自我超越的胜利中体验到学习的兴奋与喜悦。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辩证,各抒己见,讲出自己的相识和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对学生所讲加以补充、修正与完善。例如,在学习陶冶高雅情趣这一内容时,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好爱好、特长展示给大家。在这种情景下,课堂气氛异样活跃,让学生谈这些情趣给人带来的好处,并通过探讨最终归纳出陶冶高雅情趣的意义,这种做法使学生感到政治课并不空洞乏味抽象,而是实实在在、详细的,从而大大激发了学习热忱。 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教化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气而成为真正的教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
7、中,老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可以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主动探究。当学生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后,再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以促进学生学问的内化,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在学习交往讲艺术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验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索“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学生的主动性很高。一学生把自己因考试不志向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学生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演家长的一方越想越生气,演孩子的
8、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吵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有的学生表示:“假如我当时仔细倾听,虚心接受指责。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位学生还在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项链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肯定会转怒为喜。”再如教学“身边的诱惑”这一内容时,恰逢学校艺术周,许多学生参加艺术周活动并取得肯定的成果,于是在课堂上设计小品表演“领奖台的诱惑”,学生在来源于生活的小品表演中体会到了胜利、掌声、荣誉和奖金等方方面面的诱惑,使教学内容很自然地延长到下面章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注意心理体验,创设试验情境。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建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
9、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育学生的交往实力作为重点,让学生驾驭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须要学生有肯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适应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索”。例如,教学两代人的对话这一课,笔者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初中生小马,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录像的要求。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8点前回家。小马想现在已经快7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父子冲突。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马
10、的心理,想方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马父亲的立场上,努力劝服小马早点回家。小组探讨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马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录像。”代表小马家长的一方仿照大人的语气着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忧。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当以学习为主。”许多学生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常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这时,笔者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足的解决方法呢?”经过热情的探讨后,学生想出了许多方法,有的说“让她做完作业后把录像带回家看”,有的说“让家长陪她到同学家,看完录像后再陪她一起回家”,
11、有的说“玩完了可以打电话让家长去接她”。这种探讨、争论的过程,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驾驭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化实效。 表演情景短剧,加强体验效果。情景短剧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教材内容,这种方式既满意了学生剧烈的表现欲,又使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角色的责任和内心感受。在思想品德课中表演情景短剧,能让学生在微笑之余,有所思索、有所感悟,有利于创建和谐课堂、和谐的教学过程。因此,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短剧,是最近距离的体验式教学。为最大限度发挥情景短剧在活动体验式学习中的作用,必需突出“三化”:“大众化”的角色。老师在设计情景短剧中的角色时,要尽
12、可能降低表演的难度,使角色适合每一个同学扮演。比如,讲“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礼貌礼仪”时,笔者刚宣布请两个同学表演打电话的情景,全班几乎全部同学都高高举手,有的还急得站起来,因为这样的角色行为对他们来说太简单做到了,学生内心隐藏的表现欲望被最大限度地激活,其参加教学的主动性也会空前高涨。“简洁化”的情节。首先,课堂教学的性质确定了情景短剧的情节必需简洁明白。情景短剧只能是老师用来教学的一种手段,它须要趣味生动,但不须要曲折困难。其次,情景短剧是中学生参加表演的,情节简洁,也就简单表演,简洁的课前打算甚至当堂就能完成,不须要师生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排练,从而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成本。内容的“生活化”
13、。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情景短剧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这就是自己生活中普一般通的一个生活场景,有一种很自然的亲切感。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也比较深刻,在此基础上,老师再引导学生去反思短剧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收到志向的教学效果也就自然而然了。道理的“清楚化”。设计情景短剧的目的都是为了说明道理,或者用来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反思,明白道理,进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课堂教学的特定条件,确定了情景短剧所包含的道理应当和它的情节一样简洁明白,从而让学生通过思索,能从中清楚地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假如短剧热喧闹闹地表演完了,学生还是云里雾中不明其理,那就失去了情
14、景短剧应有的效用,或者说老师的教学设计就是失败的。 3.开展“课后活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创建性思维实力。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然而时间是有限的,为了照看到各个层次学生的接受实力,须要延长到课后,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予以补偿。如在讲授“我国法律的作用”这一内容后,可布置一个作业,以“假如没有法律”为主题,让学生绽开丰富想象,写一篇文章。虽然每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社会离不开法律,国家建设也离不开法律。这种活动的开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建思维实力。再如,学习“黄赌毒与邪教的诱惑”这一内容时,设计辩论活动“不良诱惑是否有利于我们成长”,
15、学生在正反双方激烈的辩论中熬炼了思维,并且对不良诱惑的危害性达成了共识。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实践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是影响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使学生的相识实力、动手实力得到发展、特性得以发挥和丰富。因此,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实践活动的因素,找寻实践的切入点,能突破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 社会实践的途径一般可归结为有安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的实践行为两大类。有安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要求学校、老师及家庭主动创建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其形式主要有课堂实践活动课、集体排练、竞赛、
16、参观等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行为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使学生能自觉地从身边的生活点滴做起,从口常生活行为的养成做起,从详细小事做起,以促使学生品质的内化和养成。 在实践活动中必需留意效果反馈,即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实践的回顾、小结。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主动作用,一是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行为和听取别人的做法,从而达到促使学生取长补短、督促自己主动践行的目的;二是老师依据自己驾驭的状况,很好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熬炼自己,提高自己。这是狠抓行为落实的有力环节。 针对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须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特点,老师必需长抓不懈,要求学生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地养成良好习惯,特殊是
17、对那些行为不力的学生起到了接着督促的作用。 没有任何课程或老师可以规划每一个人的认知过程,生活是自己的,认知过程是自己的。活动体验式学习向自我开放,通过活动体验实现人类阅历和个体阅历的融合、情感和理性的干脆对话。而学问经生命化、个人化而真正变成个体的“精神食粮”,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只有这样,教化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特性形成,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良.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政治课教学,2002,(6) 2叶澜.让课堂焕发诞生命活力J.教化探讨,19101,(9) 3王新,李阳.确立学生主体理念,探讨人才培育途径J.教化探究,2003,(10)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