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海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023年9月)一、积累运用(10分)1 .按要求填空。(1),失向来之烟霞。(李白)(2),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之所以“哂”子路,是因为他“【答案】.惟觉时之枕席.梦游天姥吟留别.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以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易错字:“惟” “指、2 .按要求作答。(1)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空格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上海书展不仅成为广大读者和市民的读书
2、嘉年华,o , o充满想象力的“书+x”跨界交融新格局,正在上海书展显现并日趋成熟。充分满足了读者对阅读多样性的审美需求。在这里,阅读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书、文创、互动搭配融合、线上与线下的彼此导流也是吸引出版行业全产业链各环节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A.B.C.D.(2)下面这则招领启事的划线部分有三处语句表达不当,请找出其中一处并修改。招领启事本人昨天下午有幸在操场篮球架下上拾获一个黑色钱包(甲),内有现金200元和紫色交通卡一张(乙)。故张贴此“启事”(丙),烦请失主前来认领。(丁)高三(1)班王红2023年7月16日【答案】(1) A (2)甲去掉“有幸”;乙删去具体钱数和卡的颜色;丙删除
3、。【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前文为“不仅成为广大读者和市民的读书嘉年华”,接着应进一步说上海书展的作用,从内容及关联词语 看,应接;后面具体阐述,“在这里”上承上海书展,应为;是对其的进一步阐释,进行总结。排序为。故选Ao【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把握招领启事表达方式的能力。甲招领启事不需要谦辞,去掉“有幸”;乙物品特征太过具体,可能会造成冒领,可删去具体钱数和卡的颜色;示例一:解释为“海棠”。因为海棠花是在春天开放,象征着春光烂漫,诗歌的第三句写到诗人还可以“叱起”花影和帘子下的 月亮,并且红色的海棠花和首句中的“华发”形成颜色上的对比,更加表
4、现出诗人内心的激愤不平,所 以可以解释为“海棠”。示例二:解释为“红花的海洋二尾联意思是房屋四周的花影像怒潮般地涌来,说明花影之多,繁花之盛,所以第三句中的“海红”解 释为红花的海洋,和尾联中“花影怒于潮”相互照应,所以可以解释为“红花的海洋”。(四)(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初,(韩)愈至潮阳,既视事,询吏民疾苦,皆曰:“郡西湫水有鳄鱼,卵而化,长数丈,食民畜产将 尽,以是民贫。”居数日,愈往视之,令判官秦济炮一豚一羊,投之湫水,祝之日:“前代德薄之君,弃楚、 越之地,则鳄鱼涵泳于此可也。今天子神圣,四海之外,抚而有之。刺史虽鸳弱,安肯为鳄鱼低首而下哉! 今与鳄鱼约,三日乃至
5、七日,如顽而不徙,须为物害,则刺史选材伎壮夫,操劲弓毒矢,与鳄鱼从事矣!” 祝之夕,有暴风雷起于湫中。数日,湫水尽涸,徙于旧湫西六十里。自是潮人无鳄患。袁州之俗,男女隶 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材料二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 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 吏孥小舟操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材料三吴均,字云帆,浙江钱塘人。均性清
6、介,治潮最久,诛盗尤严。每巡乡,辄以二旗开导,大书曰;“但 愿百姓回心,免试一番辣手。”化莠为良,保全弥众。从役有取民间丝粟者,立斩马前,民益畏服。在潮 阳以滨海地咸卤,开渠以通溪水,筑堤六千馀丈,淡水溉田,瘠土悉沃。在海阳潘三利溪,加筑北堤,为 郡城保障。及守潮州,附郭西湖山高出城上,登瞰全城如指掌,旧有高墉为椅角,久圮。均筑展新城,跨 壕而过,围山于城内。至是匪乱围攻,竟不能破,民咸颂之。殁后,追赠太仆寺卿。光绪间,潮州建专祠。(节选自清史稿吴均传)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以风示潮人()(2)在海阳溶三利溪()16 .结合文意,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投之
7、湫水,祝之日()A.祝愿B.诅咒C.祷告D.祭祀(2)操劲弓毒矢,与鳄鱼从事矣()A.处理B.行事C.任职D.周旋17 .材料二画线句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18 .把材料一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19 .韩愈被贬潮州八月,所谓“八月为民兴四利,赢得江山都姓韩。在后世成为历代治潮官员的镜鉴, 形成一种“以韩为师”的风气。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陈尧佐和吴均是如何传承韩愈的治潮精神的。【答案】15.教化 .疏通16 .CD17 .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8、18 .袁州的习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给出钱的人家服役,逾约无力偿还子女就被收入出钱之家永远做奴 隶。韩愈来到袁州之后,想方设法赎回那些收入出钱之家做奴隶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19 .韩愈重视民生,为百姓解决鳄鱼灾害和借贷问题,而陈尧佐和吴均也关注民生,比如陈尧佐苦百姓 之所苦,解决鳄鱼灾害,吴均修筑堤渠等。韩愈身体力行,陈尧佐和吴均也继承了他的实践精神, 比如吴均亲自登上高山了解情况。韩愈重视文教,而陈尧佐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教化人民的行为 也继承了他这一特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风”:教化。句意:来教化潮州百姓。(2) “溶”:疏通。句
9、意:在海阳,疏通三利溪。【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1) “祝”:祷告。句意:投进潭水里,然后祝咒鳄鱼。故选Co(2) “从事”:周旋。句意:拿上有力的大弓和毒箭,和鳄鱼一战到底。好像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到这时,鳄鱼顺服地被网住,陈尧佐写文章(列举鳄鱼罪状)在各个市镇公示,然后烹杀了它, 人们都感到惊异。“至是鳄弭受网”中,“至是”是状语,“鳄弭受网”的主语是“鳄”,“受网”是动宾结构,句子成分 完整,故应在“网”后断开;“作文示诸市而烹之”省略主语“陈尧佐”,句中“而”表承接,最后“烹之”是动宾结构,故应在 “之”后断开;“人
10、皆惊异”的主语是“人”,“惊异”是谓语成分,故应在“人”前断开。故句子应断为: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隶”,隶属;“没”,收入;“赎”,赎回;“归”,送还。【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中,根据原文韩愈亲自前往查看,以及他所写的祝祷文“如顽而不徙,须为物害,则刺史选材 伎壮夫,操劲弓毒矢,与鳄鱼从事矣”可以看出,韩愈的治潮精神是身体力行,勇于斗争,而且善于借助 文教。而从他“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的行为则可看出,韩愈重 视民生且善于改革法制。而在材料二中,从陈尧佐“修孔
11、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可看出他继承了韩愈重视文教的精 神,从他“尧佐闻而伤之”可看出他也关注民生。而从“鳄至暴,非可网得”但最后“至是鳄弭受网”的 鲜明对比,也可以看出他继承了韩愈身体力行,勇于斗争的精神。在材料三中,根据吴均“从役有取民间丝粟者,立斩马前,民益畏服”的行为,也可看出他重视民生。 而从他开渠通溪和修建堤坝,以及亲自登上高山了解地貌的行为,也可看出他继承了韩愈身体力行的治潮 精神。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韩愈到了潮阳,一开始处理政务,就询问官吏有关百姓的疾苦,都说:“州城西面的水潭里有 鳄鱼,产卵而后化育,长成后有数丈长,百姓豢养的家畜都快被它吃光了,因此百姓非常贫穷。”过
12、了几 天,韩愈前往水潭视察,叫判言秦济烤了一头猪一只羊,投进潭水里,然后祝咒鳄鱼,说:“前代德行浅 薄的君主,丢弃了楚、越之地,那么鳄鱼隐藏在此地的水中还尚可。如今天子圣明,四海之外,都因受抚 慰而归顺了。刺史即使软弱无能,怎肯给鳄鱼低头而甘居其下呢?今天和鳄鱼约定,限三天至七天离去, 若还是顽固地停着不移走,一定要做害人的事情,那么刺史就要挑选有射擎技能的壮夫,拿上有力的大弓 和毒箭,和鳄鱼一战到底!”就在祝咒完鳄鱼的当天晚上,有猛烈的风和雷从这水潭兴起。几天后,水潭 里的水完全干涸,迁移到原水潭西面六十里的地方去了。从此潮州人再没有鳄鱼的祸患。袁州有这样一种 风俗,为了借钱把子女抵押在借钱
13、的人家服役,过期无力赎回就被没入出借钱的人家永远成为奴隶。韩愈 到任后,想办法赎出被没收为奴隶的子女,送还给他们的父母,还废除这些习惯法规,不准许蓄养奴隶。材料二陈尧佐,字希元,他的先辈是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因为议论政事触怒皇上, 被贬为潮州通判。(在潮州)他修建孔子庙,造韩吏部祠,来教化潮州百姓。百姓张氏的儿子与其母亲在 江中洗澡,鳄鱼尾随而吃掉了儿子,母亲不能营救。尧佐听说后为这件事感到伤心,命令两个小吏驾着小 舟带着网前去捕捉。鳄鱼最为凶暴,平常不能网到,到这时,鳄鱼顺服地被网住,陈尧佐写文章(列举鳄 鱼罪状)在各个市镇公示,然后烹杀了它,人们都感到惊异。材料三吴均
14、,字云帆,是浙江钱塘人。他性情清正耿直,管理潮州时间最长,诛杀盗贼最为严厉。每次巡视 乡里,就用两面大旗开道,上面用大字写着:“但愿百姓回心,免试一番辣手J (通过这一方法)使坏人 改过自新,从而保全了很多人。跟随他的仆从若是有从民间夺取任何一缕丝一粒米的人,就立刻在马前斩 首,于是民众逐渐敬畏服从他。在潮阳,因为沿海的地方都是盐碱地,他于是开挖渠道,用来流通溪水, 筑堤六千多丈,用淡水灌溉田地,于是贫瘠的土地全都得以肥沃。在海阳时,他主持疏通三利溪,加高修 筑北面堤坝,作为郡城的保障。等到他驻守潮州时丁城市旁边的西湖山比城楼还高,他因此登上高山,俯 瞰了解清楚全城情况,发现原来旧的城墙角,年
15、久失修已经坍圮。吴均因此修筑这拓展新城,跨过沟壕, 把这块山围在城内。这之后山匪作乱围攻城市,都不能攻破,因此百姓都称颂他。他死后,被追赠太仆寺 卿。光绪年间,潮州的人为他专门修建了祠堂。(五)(12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名堂室记朱熹紫阳山在徽州城南五里,先君子故家婺源,少而学于郡学,因往游而乐之。既来闽中,思之独不置, 故尝以“紫阳书堂”者刻其印章。熹不敢忘先君子之志,敬以印章所刻,榜其所居之厅事。先君又每自病其卞急害道,尉尤溪时,尝取古人佩韦之义,榜其厅事东偏之室日“韦斋”,以燕 处而读书焉。而熹之躁迫滋甚,尤不可以忘先人之戒,则又取而揭之于寝,以自鞭策,且示子孙。 口厅事、寝堂,家之正
16、处,今皆以先君子之命命之。晦堂者,燕居之所也。熹生十有四年,而先君子弃诸孤,遗命来学于藉溪胡公先生,草堂、屏山二 刘先生。屏山独尝字而祝之日:“木晦于根,春容晔敷;人晦于身,神明内腴。”后事延平李公先生, 先生所以教熹者,口不异乎三先生之说,而其所谓晦者,则犹屏山之志也。熹惟不能践修服行,是 以颠沛,今乃以是名堂,以示不敢忘诸先生之教,且志吾晦。而自今以始,请得复从事于斯焉。堂旁两夹室,暇日默坐,读书其间,名其左日“敬斋”,右日“义斋”,口熹尝读易储而得其两 言,日“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以为为学之要,无以易此。及读中庸,见其所论修道之教,而 必以戒慎恐惧为始,然后得夫所以持敬之本。又读大学,
17、见其所论明德之序,而必以格物致知 为先,然后得夫所以明义之端。既而观夫二者之功,一动一静,交相为用。因以“敬”“义”云者,名吾二斋,且历叙所以名乎堂室之意,以见熹之所以受命于父师与其区区 进学之所。(有删改)【注】卞急:急躁。20.如果在文章三处空格内填入同一个字,最合适的是()A.因B.以C.盖D.然2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房间命名原因厅事紫阳书堂继承父亲遗志(1)韦斋别堂(2)铭记老师教诲堂旁夹敬斋、义斋(3)室22 .以下对文本理解正确的是()A. “以先君子之命命之”主要是藉此寄托对父亲的怀念。B. “韦斋”之名,是源于朱熹对自己性格急躁的鞭策。C.读了中庸与大学,朱熹才明白“敬”
18、、“义”的深意。D.朱熹未能践行先生教诲,故在本文中流露出愧疚之意。23 .本文依序分别交代各堂室命名的缘由,其中顺序能否互换?说说理由。【答案】20. C 21. (1)东偏室(2)晦堂(3)为学之要 22. A24 .观点:不能互换。理由:作者交代各堂室命名的缘由是从对先父遗愿的态度,然后是对恩师的态度,最后才使治学的态 度。所以顺序不能互换。【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厅事、寝堂,家之正处,今皆以先君子之命命之”意思是大概厅事、寝堂、家里的正房,如今都用 先父的命令来命名。“不异乎三先生之说”意思是大概和三位先生的学生并没有什么不同。“熹尝读
19、易,而得其两言”意思是大概我曾经读过易,从而得到两句话。三处都表推测,应用“盖。“盖”表推测,大概。故选Co【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尝取古人佩韦之义,榜其厅事东偏之室曰韦斋可知,(1)处应为“东偏室”。由原文“晦堂者,燕居之所也”“熹惟不能践修服行,是以颠沛,今乃以是名堂,以示不敢忘诸先生 之教,且志吾晦”可知,将“别堂”命名为“晦堂”,(2)处应为“晦堂二由原文“熹尝读易,而得其两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以为为学之要,无以易此”可知, 作者将堂旁夹室命名为敬斋、义斋,是因为它是为学之耍,所以(3)处应为“为学之耍”。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
20、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源于朱熹对自己性格急躁的鞭策”错误。由原文“而熹之躁迫滋甚,尤不可以忘先人之戒,则又 取而揭之于寝,以自鞭策,且示子孙”可知,“韦斋”之名,是源于朱熹不能忘记先人的警戒,用来鞭策自己,警示子孙。C.由原文“熹尝读易,而得其两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以为为学之要,无以易此。及 读中庸,见其所论修道之教,而必以戒慎恐惧为始,然后得夫所以持敬之本。又读大学, 见其所论明德之序,而必以格物致知为先,然后得夫所以明义之端”可知,读了易,朱熹明白 “敬”、“义”的深意。D. “故在本文中流露出愧疚之意”错误。由原文“熹惟不能践修服行,是以颠沛,今乃以是名堂,以 示不敢忘诸先生之
21、教,且志吾晦”可知,作者在本文流露出的是不能忘记先生的教诲。故选Ao【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要表明理由,不能互换。由原文“熹不敢忘先君子之志,敬以印章所刻,榜其所居之厅事”可知,朱熹命名厅事的原因是继承 父亲的遗志。由原文“而熹之躁迫滋甚,尤不可以忘先人之戒,则又取而揭之于寝,以自鞭策,且示子孙”可知, 朱熹命名东偏室的原因是继承父亲的遗志。由原文“熹惟不能践修服行,是以颠沛,今乃以是名堂,以示不敢忘诸先生之教,且志吾晦”可知, 朱熹命名别堂的原因是铭记老师的教诲。由原文“熹尝读易,而得其两言,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以为为学之要,无以易此”可知, 朱熹命名堂旁夹室为敬
22、斋、义斋的原因是为学之要。所以作者交代各堂室命名的缘由是从对先父遗愿的态度,然后是对恩师的态度,最后才使治学的态度。 所以顺序不能互换。参考译文:名堂室记朱熹紫阳山在徽州城南五里,先父的旧居在婺源,小时候在郡学求学,于是和同学交往而感到快乐。来 到闽中之后,因思念家乡而不置办家业,所以曾经用“紫阳书堂”来篆刻印章。朱熹我不敢忘却先 父的志向,恭敬地用其印章所刻的紫阳书堂来张贴在厅事上。先父又常常因急躁害道儿担忧,担任尤溪尉时,曾经选取古人韦皮性柔韧,性急者佩之以自警的意 思,将他厅事偏东的屋子张贴为“韦斋”,退朝后就在这里读书。而我更加地急迫躁动,更加不敢 忘却先人的告诫,就又取下来放到寝室,
23、用来自我鞭策,并且警示子孙。大概厅事、寝堂、家里的 正房,如今都用先父的命令来命名。晦堂是闲居的所在。我在十四岁的时候,先父去世,先父的遗命让我向藉溪人胡原仲、白水人刘致 中、屏山人刘彦冲学习。而屏山先生曾经题字并祝福说:“树木的根扎的越深,春天的样子就会枝繁 叶茂鲜花盛开;人越内敛谨慎,他的精神就越清爽,内心也就越强大J后来师事延平李公先生,李 公先生所教授我的和三位先生的学说并内有什么不同,他所谓的晦,就如同屏山刘先生的志趣。只 是我不能履行和修治,因此颠沛流离,如今用晦来命名厅堂,来表示不敢忘记诸位先生的教诲,并 且让我的心智更加内敛。从今以后,请允许我再次跟从他们学习。晦堂旁是两个夹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含答案 上海市 名校 2023 2024 学年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