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开远市第一中学校2024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问答题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中国考古承担着重要的时代使命,体现出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极大地塑
2、造了全民族的历史认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商代以前的历史,始终只能依靠神话和传说来勉强支撑;而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文明古国早在19世纪之前,通过考古学的介入,就已经有了5000年前后有关文字、城郭、金属等考古发掘资料作为实证。相比之下,一部中华文明史似乎整整比人家少了1000年。知识上的困境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处于被动挨打、任人欺凌的境地。时人不仅对中华文化丧失信心,甚至对中国人种的来源和“种族优劣”,都持种种怀疑、悲观的论调,“动言中国不如各国之文明”。曾经在西方学者中早已流行的“中国文化西来说”,此时
3、也再度泛起,影响甚烈。如何改变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重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成为解放全民族思想桎梏至关重要的一步。20世纪初期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考古学,可以说是应运而生。1926年李济主持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发掘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标志着近代中国考古学的诞生,“重建国史”成为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历史使命。殷墟发掘取得了重要标志性成果。一是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甲骨文,使得流传于世的甲骨文研究有了科学的考古出土背景;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对甲骨文的研究,揭示了甲骨卜辞中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的事实,从而确证商代为有据可考的信
4、史。二是殷墟发掘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车马坑,以及考古发现的大型宫殿遗址和王陵区,更是以全新的面貌,为国人展示了现代考古学“重建国史”的显著成果和科学前景。由商代殷墟上溯追寻夏代,进而再对传说中的“五帝时代进行考古学的探索。一系列史前考古的重大成就不仅证实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且还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普及,人们认识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诸多考古学文化,打开了一扇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和理论方法去认知中国远古文化来龙去脉的大门,也为重塑全民族的历史认知提供了可靠的知识源泉。习近平总
5、书记深刻阐释了考古学的价值与意义,指出:“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地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那么,应当如何理解考古学是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的一手材料?首先,就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而言,在这个宏大的历史叙事中,从纵向而论,考古学延伸了历史轴线,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而在这个漫长的时
6、段中,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仅3000多年,可以说约占人类发展史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历史认知,都来源于考古学。从横向而论,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随着考古发现在地理空间上的不断拓展而不断丰富。例如,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中心论”几乎是探讨中华文明起源的唯一范式。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近20年来,通过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项目,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西北地区等各个区域内新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突破了单一线条的演进叙事,从更为丰富的层面揭示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其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但在传统的历史文献记载和历史叙事中,
7、有所谓“夷”“夏”之分。关于“夏”的记载相对较多,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晰、连贯的历史脉络;关于“夷”的历史资料则相对较少,对其发展脉络的记载也相对笼统、缺少连贯性。而考古学能够通过对边疆地区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探讨边疆各古代族群对于建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轨迹。尤其是对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的族群”,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考古学对其遗存进行辨识和复原,考察其对缔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作用。最后,考古学“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重要的认知概念:一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两个概念都突
8、破了考古学“物”的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考察。考古学家们常说要“透物见人”,也就是要通过考古实物来观察其背后更为复杂的不同时代人与社会、人的信仰与精神、人的审美好恶等价值观念形成发展的过程,从中升华和凝炼中华文化的精华。例如,考古学家刘庆柱从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等载体入手,深层次地揭示出以“中和”思想为中心的核心观念是如何体现于社会主导文化和国家文化之中的,总结出诸如“择中建都”,都城“择中建宫”,宫城“择中建宗庙”,都城、宫城辟四门,都城城门与宫城正门均为“一门三道等形而下的物化载体,认为其折射出的正是“国家文化基因”中国人的“中”“中和”核心理念与“家国一体”“国家至上”的思想
9、。(摘编自霍巍中国考古何以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的历史及神话传说来看,中国的文明史比其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明史,大约少了1000年。B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考古学,一开始就担负着改变国人的文化弱势心态,为中华文明正本清源,重树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C殷墟发掘所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既指出土的甲骨文,还指出土的青铜器、车马坑,及大型宫殿遗址和王陵区。D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西北地区等各个区域内新的考古发现,使“黄河中心论”不再是讨论中华文明起源的唯一范式。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知识上的困境
10、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可知,当民族的历史资料仅依靠神话和传说支撑,而缺少实证时,民族自信也会不足。B从第二段的内容来看,中国考古学者以“重建国史”为使命,用科学的考古资料向世人展现出古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根系和发展脉络。C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而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仅3000年,可见我国对人类发展史的历史认知大部分来源于考古,考古学延伸了中华文明历史轴线。D从刘庆柱的考古研究可以发现,如果没有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等客观载体,历史研究者就不可能发现民族的“文化基因”。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1933年,傅斯年先生作夷夏东西说,将五帝时代至夏商
11、周三代的文化概括为东方的夷族、商族和西边的夏族、周族之间的交流。B1962年,夏鼐在新中国的考古学一文中谈到,正是由于其他少数民族的先人同汉族的先人建立了密切联系,才构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C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曾作过概括:在距今50004000年期间,从黄河中、下游到长江中、下游,乃至长城地带,都陆续由原始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D“马家窑文化的溯源地和核心实际上在临夏区域内,从青藏高原北部追溯史前文化脉络,临夏是最值得关注的史前文化摇篮。”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全涛说。4文中画线句子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论证考古学塑造了全民族历史认知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简
12、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文本一 :请 戏陈德鸿秋收过后,农事便闲了下来。这时节,村里有请戏的传统。以往这时到城里请出戏,一二百块钱就行。今年,那六子从远房亲成孙团长那儿了解到,请戏的钱已经涨到了四百。四百就四百。村长和村民们一商量,能在家门口看场大戏,每口人还不到五毛钱,值!大清早,老韩便套好车,拉着村长往城里赶。两人都是戏迷,一路上,谈论着县剧团这些年到村里演过的几出戏,谈论着哪个演员长相好、唱腔好。老韩偶尔还会学着某个女演员,捏鼻压嗓地唱上几句,惹得村长哈哈大笑。大青马也很精神,飞快地迈动四蹄,脖子上的铃铛响得十分悦耳。两个
13、多小时后,马车进了县城。买好村民们预定的东西后,老韩把车赶到了县剧团院外。村长拎起那六子捎给孙团长的那袋花生对老韩说:“你先喂喂马,我谈成了就出来。”孙团长见到村长很高兴,忙不迭地让座、倒水,不待村长屁股坐稳,便说:“老李这是请戏来了吧?”“正是,我把钱都带来了。”村长说完,从怀里掏出用橡皮筋扎好的一捆钱,递给孙团长,“你数数,四百元,一分不差。”孙团长愣了一下,并没有把钱接过去:“老李啊,您带了四百元来请戏?”“对呀,前些天那老六不是问过你嘛。”村长说。孙团长说:“当时是这价不假,可现在请戏的钱已经定为六百了。”“啥,六百?”村长喝到嘴里的半口水一下全喷了出来,“咋一下子涨这么老高啊!”孙团
14、长说:“这不是涨,这叫行情,咱们的土地不是也承包了嘛。老李啊,我这么跟你说吧,这两天,有好几个村子甚至想掏八百块钱来请戏,就是希望剧团早点儿去演出,我们都没同意,我们感觉还是六百比较合适,起码每个村子都能掏得起。”村长苦着脸说:“我们村今年遭了雹子,收成比往年减少了二成以上。”顷了一下,又说,“这样,我个人再加五十,四百五咋样?”孙团长摇头说:“老李呀,你就是再加一百也不行。我要是应了,跟别的村子咋交代?六百,一分也不能少了。你不知道,有的村子掏了钱,还想排前边,又拿烟又送酒的,我都没答应。你们村要是肯出六百块钱,我可以考虑往前排一排,毕竟,前些年没少和你在村里喝酒。”村长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
15、:“我再回去琢磨琢磨。”说完,起身便往出走,却被孙团长喊住了,“老李呀,你还是把这袋花生带回去吧。”老韩看村长阴着脸从院里出来,手里还拎着那袋花生,知道事情出了岔头,便小心翼翼地说:“到饭点了,喝点儿酒解解闷吧。”“喝个六,气都气饱了。”村长把那袋花生扔上车,没好气地说。“天天能气饱倒是省粮了。”老韩说,“那我就往回赶了,别车一颠,气一泄,也像我似的成了瘪肚子。”村长被老韩逗笑了:“得,没心情喝酒了,还是吃点儿饺子得了。”吃过饺子,老韩赶着马车往回走。两人骂了一通孙团长后,便默默无话。大青马好像也理解主人的心思,走得无精打采。脖子上的铃铛也响得七零八落。走到半路,马车的侧后方突然响起了一声震耳
16、的爆炸声。大青马的身子抖了一下,停住了。村长朝后面瞧了瞧说:“这是谁用雷管炸鱼呢!”话音刚落,又一声更强烈的爆炸声传了过来。大青马的身子抖个不停,猛然间撒开四蹄,向前狂奔起来。老韩紧煞车闸,车子的速度减缓了许多。大青马拼了命似的往前挣,不多时,车闸竟然失灵了。老韩和村长急得通身是汗,怎么也无法让大青马停下来。马车到了山口的一处拐弯处,迎面正有一辆拖拉机驶来。老韩使劲儿拽住马嚼子,大青马的身子哆嗦了一下,扭身拐下路基,沿着山坡,径直冲进了一个鱼塘。村长灌了一肚子冷水,命虽然保住了,却断了左腿。老韩多处受伤,倒并无大碍,只是头肿得猪头似的多天不消。那匹大青马则扭断脖子,很快断了气。给村民们代买的粉
17、条、红纸、白糖、豆饼等等,包括那六子给孙团长的二十斤小粒花生,统统填了鱼塘。那六子说:“早知这样,还不如把花生喂猪,起码还能向自己摇摇尾巴呢!”孙团长很快得知了此事,竟然掉了几滴眼泪。他和演员们一商量,决定免费为村里演出一场。于是,选了一个日子,一行人坐着大客车,一路烟尘朝村里驶去。车到村口时,竟然被村长拦住了。村长坐在老韩推的车子上,手中晃着拐杖对孙团长说:“请回吧,我们村没有白看戏的传统。”死了的大青马被那六子剥皮卖肉,卖了两百元。村长拿了这些钱从镇上请来一个二人转班子,热闹了两三天。(有删改)文本二:威廉荷加兹在美的分析中曾指出,在所有的线条中,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极美的。而我以为,微型小说
18、情节的曲折方式中最典型最优美的便是这“蛇状”和“波状”。清代但明伦在批聊斋志异中说“文忌直,转则曲”,说的是结构上有转折,便造成曲折之美。微型小说善于借助不同的手段,如情节的运行、发展及反转来兴起波澜,从而产生曲折有致又耐人寻味的变化之美。(摘编自方雪梅尺水兴波曲折生致微型小说的情节结构技巧)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开篇以简洁的语句介绍请戏发生在秋收之后,农事空闲的时候,“以往”一词表明请戏是村里的一个传统。B. 从老韩学女演员唱戏的情节以及劝慰村长的语言可看出,老韩是一个幽默风趣、性格开朗的人,并且善解人意,C.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
19、形象,如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等描写塑造出极具个性的村长的形象。D. “大青马”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请戏途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也能衬托出情节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7. 对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句中,“大清早”“拉着”“赶”等表述说明“请戏”时间之早和动作之急切,表现了村民请戏的强烈渴望。B. 句暗示了社会背景,结合小说可知土地承包后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他们更为积极地想丰富其精神生活。C. 句孙团长借其他村请戏出高价等行为影射村长,并讽刺村长没有送礼,这让村长无地自容,因此村长才阴着脸。D. 句是对那六子的语言描写,“早知”“还不如”等
20、表述既包含了他的懊恼,也包含了对孙团长不近人情的抱怨。8. 请根据文本二,分析文本一如何实现“曲折有致又耐人寻味的变化之美”。(4分)9. 读完小说,班级小组准备以“小说题材塑造了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村长形象”为主题完成一则文学评论。请结合文本写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材料一 :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
21、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于是上默然良久曰:“顾诚何如,吾不爱一人谢天下。”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班固汉书 晁错传)材料
22、二: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当此之时,虽无袁盎【注】,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己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节选自苏轼晁错论)【注】袁盎,就是爰盎。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
23、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晁错A 患诸侯B强大 C不可制D故请E削之 F以尊京师 G万世H之利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遗,指赠送,与涉江采芙蓉中“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词义相同。B. 喟然,指叹息的样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喟然叹曰”中的“ 喟然”词义相同。 C. 捐,指舍弃,与成语“细大不捐”的“捐”词义相同。D. 所以,指用来的,与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开远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 开远市 第一 中学 2023 2024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