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舟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舟山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推进舟山市“十四五”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国家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浙江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一、 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 “十三五”水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一是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至2020年,全市21个市控以上地表水I类类水质断面占90.5%,无劣V类水质断面,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舟山市逐年推进临城国控断面水质达标提升工程,至2020年已逐步显现成效,临城河断面水质改善明显。二是行业治污水平显著提高。20
2、18年5月起舟山市出台舟山市船舶修理行业环保整治提升技术规范(简称“船十条”),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舟山市“绿色船舶修理企业规范管理”列入改革试点经验。截至2019年底,全市88家“低散乱”修船企业已完成执法检查全覆盖。2020年1月,舟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关于印发舟山市水产品加工行业环保整治提升方案的通知(舟环函20205号),全面推进全市水产品加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到5月底,各县(区)、功能区已完成了水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的排查,并按照整治提升技术规范要求,制定了具体实施计划,逐家明确整治要求和整治进度。三是农业畜牧业结构不断
3、优化。舟山市推进了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完成了定海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行动,通过有机肥加工企业生产有机肥和农户沤肥还田形式利用;推动数字牧场改造项目,完成3万平方猪舍的建设以及环控系统、自动投喂料系统、废污处理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各业务模块开发;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建设,目前已完成3家省级、7家市级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四是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8-2020年共创建“品质河道”100条,投资超过20亿。2018年-2020年共创建美丽河湖14项,包括定海区盐仓河水系个普陀区舵岙河水系等。除此之外舟山市还在多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地设立生态湿地,如虹桥水库、嵊泗基湖水
4、库、小高亭水库等。舟山市河流、水库湿地面积较“十二五”显著增加。五是水资源保护开发全面铺开。舟山市历来重视水资源相关工作,早在1997年就提出了“舟山发展水为先”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战略决策,高度重视“开源节流”工作,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工程。先后完成了岱山县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与复查、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创建、下辖两区两县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节水基础扎实。2013年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首批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城市,至目前海水淡化能力达到33.4万吨/日,已成为舟山市供水的重要补充。(二) 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我省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舟山市迈入
5、建设新时代美丽舟山的时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一是“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高质量打造美丽中国海岛样板为舟山水生态环境保护带来重要政治机遇。舟山市建设“四个舟山”和坚持“五大会战”构筑经济崛起和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水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和治理提供有利条件。二是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全球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一遇之大疫情”的双重影响,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安全、环境卫生等的一系列思考以及对更美好居住环境的向往,亦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三是长三角一体化、甬舟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战略实施,
6、舟山区位优势、开放优势更加彰显,为构建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机制创造了条件。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协同推进,为深化水生态环境保护陆海统筹机制提供了有效平台。四是数字化改革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赋予新动能,也为全面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支撑。可见,“十四五”时期是舟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阻力并列的时期,应深刻把握新机遇、新挑战,增强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陆海统筹,开创海岛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三) 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三五”以来,我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方
7、面仍有待深化加强。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不足。舟山与大陆分离,水资源基本靠降雨补给,多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07立方米,约为全省人均水资源的1/3、全国的1/4,属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开发潜力相对有限。区域间的互补尚有不足,蓄水工程分部不均,汛期雨洪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舟山对节水工作极为重视,但是仍存在中水回用率低、部分企业节水意识薄弱的问题,在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水环境质量仍需持续改善。舟山市县控及以上地表水断面已实现全面达标,2015年至2020年水质有较大改善,但部分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大陆引水水质较差,其联通水库存在水质保优压力。一月枯水期部分水库下游河流
8、生态流量不足,水质不容乐观;夏季7-9月溶解氧仍有超标风险,水环境生态系统恢复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是截污纳管等基础工作仍需加强。受到舟山市地理条件限制和早期建设考虑不够长远的影响,老城区、集镇、安置房的污水纳管不到位,管网破损、雨污混流等问题仍然存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存在短板,其中定海干览工业区块及勾山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四是行洪通道水生态建设不容忽视。由于空间用地限制及早期水安全建设要求,舟山市河流近水库段多为直立硬质护岸或是水泥排水沟渠,且枯水期由于地势地形以及上游水库布设闸门的影响这些河段生态流量不足,水生动植物稀少,整体水生态环境较差。五是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亟待完善
9、。舟山市中小型水库211座遍布两区两县及各岛,水库大多小而散,风险源分布不均。部分水库物理隔离栏破损、缺失,一级保护区内农业源、生活源污染仍然存在,少数水库监控建设体系建设落后,监管巡查体系不够健全,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及长效管控仍需加强。二、 总体要求(一)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新机遇、新挑战,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工作主线,深化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浙江建设、“海上花园城”建设、“五水共治”等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强“三水”统筹和陆海统筹,控源减排、生态扩容、开源节流多管齐下,聚焦
10、解决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舟山成为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二) 基本原则陆海统筹,系统治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不断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河流湖库、陆域海洋协同治理。客观把握陆地水、海洋水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特征,聚焦河口海湾等重点区域,注重氮磷等指标的衔接以及治理措施的联动。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科学分析现状水生态环境状况,找准突出问题并剖析其根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标本兼治,推动治水从经验治理向精准治理转变。改革创新,数字赋能。以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
11、改革为牵引,推动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全面实施智慧治污,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化、智能化水平。通力协作,全民治水。坚持协同治理、一体保护、同保共享和引领示范。引导和推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水生态环境治理,构建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共治体系。(三) 规划目标到2025年,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成为全面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水环境质量更优。到2025年,临城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及以上;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83.3%及以上,消
12、除V类水质;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保持100%,“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水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到2025年,水生态修复工作全面铺开,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约14公里。水资源利用更有效。到202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以内(不含海水淡化,下同),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达到11.07立方米/万元、15.0立方米/万元,实施1个中水回用工程。水生态环境更亲民。到2025年,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恢复“有草”河流4条建设省级“美丽河湖”5条(个),新建亲水岸线30公里。表1 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标表类别序号指 标2020年现状202
13、5年目标指标类型水环境11个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100100约束性26个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83.383.3约束性3地表水国控断面劣类水体比例(%)00约束性4地表水省控断面类水质比例(%)16.70预期性5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100预期性630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100预期性水生态7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试点评价水体数量(个)/完成省厅下达任务预期性8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长度(公里)/14预期性9湿地恢复(建设)面积(平方公里)/完成省厅下达任务预期性水资源10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1.622.17以内预期性11万
14、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12.44/15.911.07/15.0预期性12中水回用工程数量(个)/1预期性13达到生态流量(水位)底线要求的河湖数量(个)/完成省厅下达任务预期性亲民指标14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设区城市消除县级城市消除预期性15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率(%)/全面消除预期性16恢复“有草”河流(条)/4预期性17新建“美丽河湖”数量(条、个)/5预期性18新建亲水岸线(公里)/30预期性19临城河总氮、总磷浓度/较2020年只降不升预期性注:本表中的指标项和具体目标最终将根据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划修改调整。三、规划任务(一)
15、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1. 优化产业布局。全面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源头管控。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引导石化、有色金属、建材、船舶、纺织印染等行业合理布局,提升行业集聚水平,规范小微企业园建设,禁止新增化工园区。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择优布局高附加值化工中下游产业,积极打造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浙江省实施细则。2. 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基础和产业链水平提升,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推进石化、船舶与临港装备、水产品加工等产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依法依规
16、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深化整治“低散乱”。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以定海工业园区、普陀经济开发区和岱山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园区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二) 深化水环境治理3. 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园区、城镇生活小区及其它公共设施的截污纳管,加快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修复和完善,实现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建立完善长效运维机制。重点推进千岛街道、六横镇、沈家门街道、东港街道等13个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临城工业区块、金塘西堠工业区块、勾山工业园区等6个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到2022年,所有县(区)完成乡镇(街道)“污
17、水零直排区”建设工作,基本建立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长效运维机制。到2025年,所有县(区)完成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档升级工作。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标准化运维,确保建设成效持续发挥作用。(舟山市乡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攻坚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5 年)征求意见稿)4. 推进污水处理效能提升。以定海干览区块、新城及普陀片区等为重点,全面补齐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加快解决舟山市部分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合理优化管网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推进六横污水处理厂、岱山县污水处理厂、朱家尖城区污水处理厂等5个城镇污水厂扩建及迁建工程,及新建舟山市污
18、水处理厂(15万吨/日)工程。全力推动三江污水处理厂、西北污水处理厂、海洋创新谷污水处理厂、岱山新材料污水处理厂共四个工业污水厂新建或改建工程,加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提升污水处理效能。5. 加强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纳管率,推进标准化运维。到2025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5%,出水达标率达到95%,实现既有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全覆盖。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以“肥药两制”改革为突破口,持续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推进有机环保农药替代、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应用,加强农田尾水生态化循环利用、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严格
19、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排泄物生态消纳或工业化处理达标排放,提高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水平。6. 深化省控及以上断面水污染治理。以断面水质提升为抓手,推进各流域水环境治理,制定国控、省控断面“一点一策”巩固提升治理方案,形成“问题、成因、任务、项目、责任”清单,精准溯源、精准治理,统筹推进断面所在流域水质提升。到2025年,省控断面基本消除类水体,达到或优于类水质比例达到 83.3%及以上。7. 强化陆海统筹治理。持续实施国控临城断面总氮、总磷浓度控制,开展临城河总氮、总磷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加强入湾河流水质综合治理。继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工作,落实入海排
20、污口备案,建立“一口一册”管理档案,强化排海污染源监管。进一步完善流域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机制,建立“水库-河流”“河流-入海口”之间的区域联动和信息共享。到2022年实现重点排海污染源总氮、总磷排放零增长。全面查清本市海域所有入海污染源排口底数,制定入海污染源排口整治方案并推进实施,进一步深化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切实加强入海污染治理。(三) 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8. 推进“美丽河湖”建设。加强中小河流和农村水系综合治理,高标准推进“品质河道”“美丽河湖”建设。大力推进河湖、湿地水生植被恢复,构建水下“森林”生态系统。到2025年,综合治理中小河流和农村水系76公里,建设亲水岸线30公里,新增美丽河
21、湖5条(个)。9. 加强岸线管控和生态修复。加强盐仓河、临城河等水域的生态空间管控,严防侵占河湖自然岸线的行为,开展涉河违章建筑、垃圾堆放、侵占水域等河道排查清理专项行动。以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省控以上断面所在水体为重点,开展临城河、芦花河-舵岙河、岱南标准河道等生态缓冲带建设。到2025年,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14公里。10. 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湿地面积总量管控,推进退化湿地修复,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强化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水生态修复中的运用,因地制宜推进入库入河支流、入湖口、污水处理厂等重要节点生态湿地建设。11. 推进水生
22、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开展河流、水库、湿地水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开展水生生物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周丛藻类、鱼类的调查与评估,逐步形成基础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以及展示的工作机制,为后续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平台奠定基础。(四) 优化水资源配置12. 强化节水刚性约束。严格落实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制度,巩固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实施用水全过程管理,加强对重点、特殊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突出港区、船舶修造、水产加工等舟山特色行业用水管理。通过实施“舟山节水十大行动”,以“增效减排降损”节流工作为基础,从农业农村、工业、生活等多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节水新技术,推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
23、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局面。到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96 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 1.98 亿立方米以内。到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17亿立方米,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达到11.07立方米/万元、15.0立方米/万元。13. 提升再生水回用率。积极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新建小区、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再生水利用,理清“中水回用”方向、路径、技术经济可行性及相关配套政策需求,加快实施定海西北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水回用工程。14.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进沈家门夏新区块水系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舟山市 水生 环境保护 十四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