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doc
《舟山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舟山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为更好地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推动舟山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根据舟山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战略规划(20092020),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过去五年,我市围绕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充分挖掘和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满足海岛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文化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了文化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各级党委政府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
2、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政策、经费、人员等要素保障。全市成立了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完善文化工作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管理服务、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文化政策,编制完成舟山市海洋文化名城建设战略规划(2009-2020)和舟山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十一五”期间,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费4.14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56.84%。文化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至2010年,全市文化系统共有文化干部512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58名,乡镇(街道)专兼职文化干部115名,专
3、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比例超过10。另外,全市组建了由5000余人参加的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88支。(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围绕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全市初步建立了由1个市文化艺术中心、9个县(区)文化场馆、4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96个社区文化室、329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组成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满足了群众就近、便利参与、享受文化的需求。2009年,我市在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评估中总体水平名列前茅,其中,普陀区位列全省第三。至“十一五”末,我市每千人均公共文化设施达到125平方米,处全省平均以上水平。(三)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把文化作为民
4、生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公益性文化艺术机构的功能与作用,广泛发动社会和群众参与,通过实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零费用制、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培植“一乡一品”特色文化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共送戏下乡近1600场,放映农村电影2.1万余场次,赠送图书25万余册,新建图书流通站30个,向贫困户家庭赠送电视机近3000台,为近6600个低保户家庭免费安装并开通有线电视。(四)城市海洋文化品牌形象有较大提升。海洋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涌现,五年来,全市共有400余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项,其中,有3个文艺节目获全国“群星
5、奖”。积极开展舟山海洋文化的对外宣传和整体推介,五年来,全市共引进国家级和国外文艺团队演出60余场次,建立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采风基地、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舟山工作站等国家级基地和工作站点2个,举办承办省级以上文化活动10余场。(五)海洋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5处,市级58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5个,省级29个,市级6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4人,市级29人;省级传承基地2个,省级传承教学基地5个,市级传承基地11个,市级传承教学基地5个。水下文物普查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建立了国家博物馆水下考
6、古中心在全国的第四个工作机构,全市共勘核已发现的舟山海域水下遗存疑点65处,新发现6处沉船(群)遗址和5处古港遗址。对“双屿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成立了舟山市双屿港历史文化研究会。文化生态保护工作取得实效,全市现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省级历史保护村镇2处,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观音文化)入选省级“非遗”旅游经典景区,嵊泗黄龙乡完成了东海石村峙岙原生态渔村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并申报省级“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试点)。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有9座博物馆建成并开放,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含民办)共37家,五年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千万人
7、次。(六)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海洋文化旅游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和娱乐业等海洋文化产业初具雏形。2009年底,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和个体户近4000个,从业人员2.6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4.2%。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40.75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6.45亿元,增加值比2008年增长8.7(未扣除价格因素),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1%。(七)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以市电影公司、市演出公司、市广电信息网络公司、舟山日报印刷厂、舟山日报现代传媒公司、舟山报友广告发展公司等6家单位为重点的企业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改制企业的
8、市场经营能力得到提升。以舟山市艺术剧院组建为标志的文艺院团改革顺利推进,通过对原舟山剧院、舟山市越剧团两家单位的重组合建,我市艺术院团的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院团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化运作能力明显提升。二、“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文化建设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各种加快发展的机遇正在形成,文化建设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从国际看,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从国内看,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经营性文化产
9、业越来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为文化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十七大把文化建设摆上空前重要的位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号召,要求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中央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密集部署,为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从中央到省市,各级领导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文化建设。三是经过了“十一五”的迅猛发展,文化发展基础良好。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形成了强劲的推动力。舟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各界积
10、极参与文化建设,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初步形成。社会大众的文化自觉逐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四是经济的转型升级,将为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空间。文化具有反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将给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进入大桥时代的舟山,正积极建设海洋开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断加快先行先试步伐,为舟山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需求得到更大的释放,而我市的文化产品不论是总量上还是质量和结构上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尤其是渔农村文化供给继续相对不足。二是区域
11、之间、城乡之间文化事业发展不够协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仍将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文化产业总体实力不强,总量规模偏小,质量档次不高,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四是文化投入与需求相比明显不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文化发展的保障依然较脆弱。五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改造、经济建设的矛盾仍然存在,文化遗产利用能力有待提高,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三、“十二五”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海洋文化名城建设这一总体目标,立足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舟山城市文化内涵和品质,建立完善与
12、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具有海洋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使舟山成为中国富有特色的海洋文化体验地,国内海洋文化产品生产、展示的重要基地、长三角最具海洋文化品位的港口宜居城市,为舟山提升三大定位、推进四海建设、加快国家级海洋开发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公平合理、基本均衡”的理念,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
13、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力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注重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弘扬海洋文化。注重舟山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舟山文化的区域性特色和时代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增强舟山文化的影响力。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文化发展理念、发展方式转变,探索新颖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传播手段和文化业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4、。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发展,不断推出文化创新成果。坚持全民参与。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与文化创造活力,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强大合力。坚持率先发展。根据“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要求,立足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力争在重点工作、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舟山文化发展新优势。(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初步建成与舟山海洋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文化底蕴厚重、海洋特色鲜明、发展体系健全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全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色
15、鲜明的海洋文化和现代开放的文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在城市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文化综合实力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文化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文化投入明显增加。文化的社会教育和价值导向功能进一步发挥,城乡文明程度有较大提高,文化自觉进一步形成。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城乡协调发展、区域优势互补、社会共建共享的文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城乡每百人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在全省领先;在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
16、效率、公共文化体系的组织机构、综合服务水平以及群众的满意度和综合收获感受等方面有较大提升。至“十二五”末,力争实现“五个全覆盖”,即: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全覆盖;公益性文化场馆实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零费用制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全覆盖;海岛渔农村、产业集聚区和外来民工集中地公益性文化服务全覆盖;困难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全覆盖。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本地GDP的比重达到4%左右,海洋文化产业成为全市重点扶持的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优势产业,初步确立起具有舟山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体系。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具有舟山
17、特点的物质与非物质并重、水下与陆地并进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全市各级文保单位和非遗保护项目得到有效保护,有效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开发工作与城市品质提升、新渔农村建设及文化旅游的互动良性发展。文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海洋文化研究初现成效,海洋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机制基本形成,推出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名景、名人、名作、名品和名企,提高舟山海洋文化名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文化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海岛
18、城市形象整体建设取得突破。舟山城市标准色系、城市特色建筑元素、海岛城市建筑美学等方面的规划初步形成,打造定海老城、临城新区、沈家门老街、东港新城海洋特色区域。四、“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举措(一)着眼文化民生,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1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新城文化中心。按照全市文化中心的定位,研究制订新城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发展策略,合理布局新城文化服务网络,增强新城文化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重点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舟山市海洋文化艺术中心并投入使用;完成舟山大剧院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设计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开展舟山海洋创意文化中心的立项研究。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布局
19、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强化市县(区)统筹力度,合理调整市县(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推进县(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区)图书馆、文化馆、多功能影剧院、文化广场、博物馆或展览馆等设施和功能。扎实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与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到2015年,70%以上乡镇建成“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00%乡镇建成“舟山市海岛文化百花乡镇”;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率达100%;100%的城市社区建有文化活动中心,100%行政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2实施文化信息化建设工程。按照“统筹规划、共建共享、提升服务”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文化系
20、统城域网建设,开展“蓝色记忆”文化记录活动,推进舟山本土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到2015年,建成功能齐全、覆盖全市文化系统各下属机构,在全省处于前列的文化系统城域网,使数字文化城域网成为全市文化系统的网络管理中心、网上办公中心、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产业资讯中心、海洋文化线上体验中心和数字文化资源中心。3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文化站等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作用,广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逐步形成市、县(区)、乡镇三个层面相互贯通、互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新城海洋文化艺术中心为龙头,提升新城居民文化生活品质,加快凝聚新城文化形象。启动建设中国海洋
21、文化博物馆、舟山数字图书馆、全市公益性文化艺术培训基地、文化艺术创作生产中心,加强市县(区)联动,积极探索推行有利于促进城乡资源共享、提升服务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全面开展优质的、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4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先安排和解决关系海岛百姓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设施和项目,进一步加大公益性文化场馆的免费或优惠力度,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受众面。建立完善“送文化”、“种文化”长效机制,探索全市共建共享的“菜单式”服务运作模式,到2015年,全市年均送戏下乡400场次以上,送电影5000场次以上,送辅导100期以上,引导群众自发、自觉参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着力保障贫困家庭、外来民工、残
22、疾人士等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起能满足全市困难群体基本文化需求的权益保障机制。采用政府补助与企业赞助相结合的办法,为全市产业集聚区和外来民工集中地提供公益性文化活动与服务,覆盖面达到100%。进一步加快实施广电惠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船载移动卫星电视“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建设。(二)围绕海洋主题,健全城市品牌构建体系。5深化海洋文化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展对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内涵、途径、载体及海岛城市美学、群岛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建立完善海洋文化名城建设的指标体系。6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完善海洋文化精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机制,扶持重点艺术精品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舟山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舟山市 文化 发展 十二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