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苏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州市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统筹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市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 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 国家 体育总局体育发展 “十三五”规划和江苏体育发展 “十三 五”规划, 结合苏州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时期苏州体育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 一 ) 主要成就。“十二五”时期,全市体育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 部署,主动适应苏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时期体育 工作新要求,立足人民群众的体育新需求,深化体育改革,转变 发展方式,持续打造“争奥运金牌,谋百姓健康”体育服务品牌, 积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实践,顺利完成了 “十二五”
2、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体育事业呈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 良好局面。创先工作再上台阶。成功举办了 2015 年第 53 届世界 乒乓球锦标赛,苏州被列为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市、县级 市、区均获得了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命名。健身活动广 泛开展。每年在全市城乡深入开展假日体育、外企运动会等形式 多样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成功举办市第 13 届体育运动会和 首届市民健身运动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 35%,市 民体质合格率达 92.1%。竞技体育连创佳绩。苏州运动员在第 30 届奥运会、第 17 届亚运会、第 12 届全运会、第 18 届省运会上均 2 取得了优异成绩;新增世界冠
3、军 5 人 21 项次,世界冠军总数达23 人 90 项次。青少年体育切实加强。创建了国家高水平体育后 备人才基地 5 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2 所、国家级青少年 俱乐部 29 个、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80 所,张家港市成为全国 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 ( 区 ) 。全市 416 所中小学校以不同形式 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开放率达 67.3%。体育产业量质齐升。命 名了苏州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30 个,编制了由 6234 家单位组成 的体育企业名录库,成立了苏州本土第一支职业足球俱乐部。 2011 2015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 12.1%,全市体育及相 关产业总规模突破 700
4、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突破 100 亿元, 体育彩票累计销量 175.23 亿元。体育赛事提档升级。举办、承办 全国以上体育赛事共 311 项次,办赛数量和质量持续保持全省领 先。 昆山市成功申办 2016 年 “汤尤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 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网球中心、市市民健身中心先后建成并投 入使用。建成全民健身站点 5206 个、健身步道 1118 公里,环古 城河健身步道被评为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全市城乡一体“10 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人均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达 3.10 平方 米。体育文化彰显魅力。成立了全省首家市体育文化研究会,苏 州江南船拳入围江苏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
5、化遗产名录推荐项 目名单, 苏州体育博物馆展览大纲不断完善,征集藏品不断丰 富。依法治体进程加快。 制定了苏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 2011 2015 ) , 编制了苏州市健身步道系统规划 ( 2014 3 2020) , 出台了关于推进苏州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 意见, 制定了市本级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管理办法 (试行) 。 编制了苏州市体育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 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 体育科教、人才、 信息、宣传等工作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二) 存在问题。“十二五”期间,苏州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 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体育场地设施面临总量不
6、足和利用率 不高的双重矛盾,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尚不能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 竞技体育要适应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尚不明 确。体育产业发展潜力挖掘不够,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保障、 社会氛围还未有效形成。社会的体育意识仍需加强引导,体育文 化的认知水平仍需加强培育。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 的体育工作实际。“互联网+”等高科技信息技术在体育工作中的 运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和机遇“十三五”时期,是苏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 “迈上新台阶、建设 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 胜阶
7、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 苏州提出要当好建设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 高”新江苏的先行军排头兵,苏州体育面临着新一轮快速发展、 4 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挑战和重要机遇。 以习近 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 志性事业, “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对体育的重视和支持将更加 有力,为体育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是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将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加快推 进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更高层次的需求, 促进体育精神回归本质,将进一步营造崇尚运动
8、、全民健身的良 好氛围,推动体育融入生活,培育健康绿色生活方式,增强人民 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效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二是体育明确成为评判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将为体育发展开辟新空间,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社会 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和 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要 求,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完全有条件 和潜力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体育消费对经济发展 的贡献将不断增强。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为体育改革增添 了新动力。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引下,体育社会化、生活 化、多元
9、化发展愈加显著,体育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事业 单位分类改革和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的整体推进,将进一步消除制 约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体育组织化水平和 5 社会化程度将快速提升。四是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交织并进,为体育各领域的改 革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新引擎。 “中国制造 2025”、 “互联网+” 行动计划、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体育发展激发新活力,体 育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将产生更加积极全面的互动,苏州 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个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体育将积极对接, 成为创新现代化新城区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体育发展的自身需求将推动全社会体育理念的破茧变 革。新型外交
10、战略将为展现体育文化软实力提供广阔舞台,苏州 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场上的优异表现将不断提升苏州体育的国际 影响力,苏州体育率先发展、全面发展的影响力赢得了苏州市民 的广泛关注,激发了群众投身体育、参与健身的热情,将积极推 动苏州体育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并形成鲜明 的地域特色。三、“十三五”时期苏州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 发展目标( 一 ) 指导思想。“十三五”时期,全市体育工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 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 列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
11、 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健康中国、健康苏州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 6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培育发展动力、释放发 展活力、转变发展方式,以增强人民体质、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为 根本任务,推动苏州体育的发展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努 力将体育建设成为苏州当好 “强富美高”新江苏先行军排头兵的 重要标志性事业,将苏州打造成国际体育文化名城。(二) 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体育惠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展思想和大体育、大健康的发展理念,促进体育精神回归本质, 引导群众增强健身意识、科学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 好的健康投资和消费理念。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注重发挥政府对体育发
12、展的 引导作用,调动社会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遵循市场决定资源 配置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 “政府、市场、社会”的多重动力, 推动体育健康发展。3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在发展活力, 推动体育各领域的创新发展。4坚持开放共享,协调发展。积极推动苏州体育与经济社 会协调发展,广泛开展 “一带一路”、 “沿江体育带”、 “环太 湖体育圈”交流活动,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群众 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推动体育在城乡均衡发展、在区域协 7 调发展。(三) 发展目标。
13、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 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 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 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 球项目改革,加快苏州职业体育发展,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 体育场馆运营,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齐公共体育 服务供给短板,逐步完善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体育管理 体制和运营机制,率先形成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体育治理体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2016 2020 年,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市民参
14、与 体育健身的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到 2020 年,全市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 4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3.2 平方米,建成健身步道 2773 公里、省级体育公园 10 个,城 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保持在 95% 以上。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持续优化专业、业余训练项目 结构,竞争力不断增强,贡献率保持领先,发展理念进一步更新, 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竞技体育实力、水平和成绩保持全省领先, 位居全国前列。在 2016 年里约奥运会、2017 年天津全运会、2018 8 年亚运会、省运会和 2020 年东京奥运会等重要赛事中取得佳绩。青少年体育
15、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体教融合的长效机制,拓宽 青少年体育服务的渠道和平台,深入开展青少年系列体育比赛和 活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备。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 明显提高。 向省级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 100 人以上。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现代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新型 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将我 市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发展高地,打造成国家体育 产业联系点示范城市。到 2020 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1000 亿元,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 1.6%以上,体育
1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 50%以上,人均体 育消费支出达 900 元,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达 20 万人。体育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更加突出体育文化在培育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着力发展具有吴文化内涵和苏州特色 的地方体育文化,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加快筹 建苏州体育博物馆陈列室,举办体育文化品牌活动,将丰富多彩 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事业的各个环 节,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力量。四、“十三五”时期苏州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1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江苏省公共体 9 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指标体系 ( 2.
17、0 版) , 加快建设水平更高、 内容更全、惠及更广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服务在 城乡、区域和人群间的均等化。不断创新全民健身组织方式、活 动形式、服务模式和评估机制。通过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 公共体育服务中心、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 的建设和城市空间的规划利用等措施,提升城乡一体“10 分钟体 育健身圈”服务内涵。2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落实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 本标准, 新建住宅小区按国家要求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加快体 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户外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薄弱区域的体 育设施建设。优化健身场地设施投资结构,落实国家财税优惠政 策,加强健身场地设施管理与维
18、护,坚持建管并举,提高健身场 地设施使用率。建成市运河体育主题公园、江苏省苏州体育训练 基地、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等重大体育设施项目。3加强体育组织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加 强各级体育总会枢纽性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组织自身建设,建立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向基层和不 同人群覆盖延伸,形成与社会共办群众体育的格局,提高综合服 务能力。力争全市体育社团总数达 400 个以上,个人注册会员超 过 100 万人,各类体育俱乐部达 1500 个以上。市属体育社团实现 3A 级以上全覆盖,县级市 ( 区 ) 属体育社团实现 2A 级以上全覆 盖,5A 级体育社团 3 个以
19、上。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 ( 点 ) 6 个 10 以上,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35 人以上。4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以 “全民 健身系列大活动、大培训、大评选”为载体,拓展全民健身活动 的广度和深度。大力发展健身走 (跑) 、骑行、登山、游泳、球 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冰雪、帆船帆 板、击剑、赛车、马术、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 目,扶持推广武术、龙舟、船拳等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鼓励 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区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建立有效的 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积极承 办国际、国家级大型群众性赛事活动,结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州市 体育 发展 十三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