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doc
《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通市“十二五”工业转型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南通推进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抢抓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南通工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全市工业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产业地位大幅跃升,为南通全面达小康作出了重大贡献。1
2、工业总量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721.8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306.1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11.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36.8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05倍、3.51倍、4.98倍和5.37倍。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总量占全省比重达到8.06%,比“十五”末提高了1.58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56%,实现利税总额年均增长37.84%,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9.97%,总体呈现出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的良好发展态势。2结构调整渐收成效,产业层次持续攀升。工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轻
3、重产业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从轻重结构看,重工业化演进态势更趋明显。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重为39.1:60.9,重工业开始主导产业发展格局。从产业结构看,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传统行业销售收入占规模工业比重逐步下降,2010年轻纺工业比重分别比“十五”末降低了9.9个百分点;机械、船舶、电子信息等行业占比不断提高,2010年分别达到19.95%、7.31%、和13.05%,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4.48、4.7和3.7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占比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45.1%,比“十五”末提高了14.5个百分点;新兴
4、产业快速兴起,2010年全市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六个新兴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18.5%提高到21.5%。3创新能力有效提升,品牌战略效应初显。自主创新力度加大,核心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24亿元,是“十五”末的5.69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32.4%。全市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是“十五”末的12倍、28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44家。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均实现了零的突破。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ISO9000、ISO1400
5、1、OHSAS18000体系认证企业达3250多家,获全国质量奖1个、省质量奖15个、市质量奖2个。截止2010年,全市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7个、中国驰名商标9个、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5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87个、著名商标157个,品牌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29.3%。4工业投资量质并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工业投入57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倍。其中,2010年全社会工业投入总量达到1530.1亿元,是“十五”末的2.47倍。投资质量不断提升。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中,高新技术投资和装备制造投资分别增长34.8%和20.7%
6、,分别高出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增幅16.5和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投资占比达37.5%,装备制造业投资占比达53%。重特大项目加速推进。大唐吕四电厂、醋纤四期、中远川崎三期、熔盛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王子制纸一期项目投入试生产,中石油LNG接收站、振华重型装备、中远启东海工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抓紧建设。5规模培育取得实效,产业集聚态势喜人。企业规模梯次培育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48家,是“十五”末的2.2倍。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463家,超10亿元企业87家,分别是“十五”末的3.1倍和3.5倍。全市逐步形成了以亿元企业为基础、10亿元企业为支撑、50
7、亿元乃至百亿级企业为带动的金字塔型企业组织结构。熔盛重工、南通醋纤、中天科技、韩华新能源、嘉吉粮油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江苏熔盛重工集团2009年销售收入首超百亿元。产业集群、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形成10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和6个千亿元级产业板块。南通家纺产业集群、船舶海工产业集群和天汾电动工具产业集群享誉国内外。苏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外高桥(启东)产业园、锡通科技产业园、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等一批跨江联动合作园区相继启动建设。沿海前沿区域开发建设着力推进,启东、海门、如东等滨海产业集中区初具雏形。
8、随着南通家纺指数的发布,标志着我市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纺产品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南通成为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船舶海工产业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6绿色经济有序发展,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推进发展绿色经济,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热电联产、变频调速、绿色照明、节能建材、清洁生产等成熟技术全面推开,风力发电、循环经济试点和环境会计制度等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成为热点。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从“十五”末的0.83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6657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从“十五”末的1.3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796吨标准煤/万元;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
9、别比“十五”末下降18.4%和37.35%,均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十一五”期间,南通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还存在着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格局总体上还存在产业集群数量少、产业链短、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关联性较弱等问题。二是企业规模培育任务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单体规模仅为全省平均规模水平的三分之二,百亿元以上企业仅有一家。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产业层次及其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虽然市区工业基
10、础相对县域经济更为雄厚,但发展速度相对偏缓。(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南通工业经济总体仍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但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面临新机遇,也存在着新挑战。从机遇看:一是世界经济处于复苏期。全球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金融体系、市场、政策战略将作恢复和调整,外部需求逐步加大,经济增长正在缓慢复苏,特别是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势头将更趋强劲。二是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世界正在酝酿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创新应用衍生出新产业和新产品,新一轮国际产业格局将作重大调整,以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为特征的产业转移将成为趋势,参与国际
11、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和实施跨国资产重组将具有更多机会。三是国内经济持续向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产业经济将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加快融合的发展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产业振兴政策,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四是区域发展优势明显。国家深入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南通多年持续跨越发展夯实的产业基础和猛攻有效投入积蓄的发展后劲,加上苏通大桥通车、洋口港通航等交通区位条件的根本性改善,都为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新机遇。 从挑战看:一是全球经济增长中不确定性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国际贸易规模增长空间有限,加之人民币升值、进口
12、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等因素,围绕市场、资源、产品出口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对外依存度大的地区和依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二是各国争夺科技制高点日趋激烈。美欧等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谋求结构调整,国际范围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将使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三是资源和环境硬约束持续增强。国家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共识,工业经济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加快改造升级、实现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四是市场环境压力加大。生产经营成本刚性上升,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提
13、升,能源、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仍处上升通道,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大力实施“现代化、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绿色化”发展战略,高端发展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程,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南通工业经济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
14、南通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集约发展。以沿江沿海基础产业带、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各类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实行集约经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益。坚持“两化融合”。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信息化从局部单项应用到协同、集成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在部分新兴产业拥有核心技
15、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引导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着力扩大内需,稳定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利用两种资源,实现内生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的协调发展,增创开放型工业经济新优势。坚持绿色增长。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总量与质量、工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体系。(三)发展目标1工业总量。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幅13%左右;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4000亿元,年均增幅14%左右。2创新能力。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0%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3
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超60家。中国名牌、江苏名牌保持全省前列,江苏名牌产品达25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20个,品牌经济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份额达35%。 3产业结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4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企业比重达到45%。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130家以上,30亿元以上企业40家,50亿元以上企业20家,百亿元以上企业力争8家。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66%。培育100亿元级工业园区15个。4绿色制造。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7%,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0%以上,大型骨干企业主要产品能耗水平国内领先;工业固体
17、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保持98%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建成一批节能、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清洁生产先进企业。三、产业发展重点 (一)高端发展优势产业1船舶及重装备加快建设国家级船舶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突出“三高一优”目标,稳定发展主导产品,加快发展高端产品,强力推进装备配套。到2015年,全市船舶及重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积极发展高端产品。研发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船(LPG)、万箱级大型集装箱船、高速客滚船、超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化学品船以及新型游艇、豪华游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提升远洋渔船和全回转拖轮等特种船、
18、工程船和工作船,扩大市场占有率。依托现有集中区,加强企业整合,着力发展环保、经济、专业型内河船舶,推进内河船舶标准化,大力推广江海联运、江河联运、三峡联运型优质船型,提高适航能力。提高船舶配套能力。以中远船务、熔盛重工等企业为重点,发展修理、改装高技术和高附加值船舶,巩固提升一批具有较好生产基础和一定优势的配套产品。继续加快发展舱口盖、柴油机、吊机、热交换器等产品,提升产品档次。引进消化一批船用关键配套产品,重点推动船用动力设备、发电机、主机遥控、海水淡化装置、通信导航设备等产品。自主研发一批市场容量大的船舶配套产品,重点研发生产智能环保安全型船用锅炉、风机、阀门、电子仪表、电器设备等配套和装
19、备产品。2电力能源及装备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电力能源及装备制造基地。大力推进以大型火力发电为主体的重大电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电力能源装备制造工业。到2015年,全市电力能源及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电力基地建设重点是新上大型高效清洁环保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完善电源点布局,扩大发电装机容量。建成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合建项目一期工程、如东LNG燃气电厂一期工程;争取开工建设南通电厂“上大压小”合建项目二期工程、如东LNG燃气电厂二期工程、大唐吕四港电厂二期工程。力争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同时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完善电网网架结构,提高电力输送能力和外输通道容量。电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
20、发电及输变电设备,主要是大型电站风机、脱硫设备等产品,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交直流大型高效节能变压器、全封闭组合开关等设备,电气绝缘、断路器、互感器、智能化设备和元器件等。3电子信息加快建设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光通讯、集成电路测试封装、新型显示、高端服务器、新型电子元器件、计算机及网络、数字视听、电子元器件等重点产品,努力推动电子信息企业由简单加工向打造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转变。到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00亿元。光纤光缆以中天科技集团、通光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进军电子信息原材料领域,壮大光传输、光接入、光纤光缆和
21、光电器件等光传输产品群。在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重点引进和培育超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先进产品。电子元器件重点是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发展壮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群。鼓励发展为新型元器件核心战略性产业提供自主配套的高性能电子材料及电子元件生产专用设备和真空电子器件专用设备。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的重点是支持优势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专项,加快测试封装技术升级,并以芯片设计能力的引进、培育为重点,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的联动发展。信息技术应用重点发展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信息产品高端化,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电子标
22、签(RFID)、汽车电子、机床电子、医疗电子等传统产业,鼓励开发信息安全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图形图像软件、电子商务软件、工业软件等专业化、特色化软件产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推进产业化,提升集聚度。4化工加快建设国内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实施“前延后伸”拓展工程,优化沿江沿海化工园区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快信息化与生产过程相融合,推广管控一体化技术,促进行业的精益化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到2015年,全市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100亿元。发展化工新材料。研究开发“专用性、替代性、功能性、特殊性”等特色的化工新材料,如改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特种化纤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离
23、子交换树脂、膜材料和感光材料。做强国家级新型农药基地。开发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经济、使用方便的烯啶虫胺等农药新品种,加大苦参碱等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光气资源,开发新农药,保持农药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重点发展各类高档船用涂料系列及新型纺织助剂系列、醋酸系列、高档染料系列、各种功能性染料系列。提高山梨酸及其衍生品、新型甜味剂、功能食品添加剂等食品添加剂生产技术水平。(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纺织服装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特色鲜明的纺织基地。以自主创新带动品牌建设,通过选择性改造提升,抢占纺织业高新技术的制高点,加快向时尚化方向发展,实现由纺织服装大市向纺织服装
24、强市的跃升。到2015年,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700亿元。以环保绿色化做优印染(色织)面料业。加快实施市区城西印染企业搬迁改造,积极推进南通市印染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挥省面料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合作,形成有影响力的研发平台,开发高附加值面料替代进口。以生态功能化做精茧丝绸业。加大高档真丝、新型共混纺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丝绸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形成高档真丝、仿真两大系列产品。大力发展改性真丝、膨体弹力真丝和新型复合丝,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和功能化。开拓非丝纤维在丝绸产品上的应用,发展棉、毛、化纤与真丝交络、交织、复合、包缠、混纺的新型高档丝绸面料。推进桑、蚕、丝、绸生产的农、工联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通市 十二 工业 转型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