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5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南通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序 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南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率先崛起,在全省江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南 通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进一步加强教育在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促进各 类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我市现代化建设 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 化的决定, 按照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南通市教 育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送审稿) 。本规划在认真总结分析 了“十五”时期南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
2、上,提出了“十一 五”期间我市各类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 措施, 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办好教育、发展教育的重要依据, 是各级各类学校科学规划、依法办学的指导方针,是加强教育现 代化建设, 促进南通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纲要。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以来,我市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大力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教育投入持续增加,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 力显著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办学 体系日臻完善; 教育体制、机制更加灵活, 教育管理更为规范, 办学活力明显增强;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高位走强, 办学效益继续
3、攀升。南通教育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多 层次的受教育机会,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成为体现城市形象的一大标志品牌。全社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各地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多渠道增加投入的原则,为实现教育发展目标提供了较好的物质 基础。“十五”期间, 全社会教育经费总投入达160亿元, 其中 全市各级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86亿元,占全社会教育经费总投入 的53.75%。全市各级地方财政教育经费投入均有了新的增长,保 证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乡镇和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稳步 推进,全市现有的125个乡镇中已有68个乡
4、镇通过了实施教育现 代化工程验收, 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4.4%, 如东县、海安县所有 乡镇通过教育现代化验收。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任务 全面完成,“三新一亮”、“六有”工程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农 3 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改扩新建校舍85.69万平方米, 撤并初中98所, 新建11所; 撤并小学933所, 新建28所。864所 中小学基本完成“校校通”工程, 232所学校建成校园网。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 调整,初步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新体制。南 通市、区两级政府教育管理体制和权限进行了调整,部分义务教 育阶段学校划归区级政府管理。稳
5、步实施办学体制改革,推进办 学主体多元化、教育投入渠道多元化, 全市现有民办高校1所,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3所, 民办中小学68所, 民办幼儿园252所,其 他民办教育机构346个。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现有小学529所, 普通初中 245所, 其中省实验小学59所, 省现代化示范初中76所, 在校小 学生43.53万人、初中生29.4万人, 小学、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分 别达到99.7%、94.44%,小学、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分别达到100%、 99.22%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现有普通高中73所,在校学生14.72 万人, 其中三星级以上普通高中37所; 有中等职业学校19所, 在校学生1
6、1.08万人,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1所,省级重点 职业学校2所, 形成了以重点职中和骨干型职中为主体的、行业 办学为补充的多元互补格局。高中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初中毕业 生升学率达到91.58%, 南通市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已达97.02%。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现有幼儿园452 4 所, 在园幼儿12.2万人, 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 其中城镇幼 儿入园率达100%。全面普及了特殊教育, 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 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南 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和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了南通大学,南 通技师学院与南通职业
7、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南通职业大学,升格 组建了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南通高 等师范学校、如皋高等师范学校。全市现有普通高校6所, 在校 学生6. 1万多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学生1.58万人;五年制高等 职业学校3所, 在校学生1.29万人。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全 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87%,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3 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加强了中小学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德育工艺的研究和实践,“难忘教育” 等 一大批学校德育创新成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积极推进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市所有小学、 初中、高
8、中起始年级先后全部进入课改。基础教育继续保持较高 质量,高考成绩连续十多年全省领先,我市学生在国际中学生奥 林匹克竞赛中、世界中学生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数百项学生科 技制作获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较大提升。加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现代 化建设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中 5 等职业教育有省级示范专业14个,有国家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 个,实行开放办学、订单培养。高等学校布局和本、专科层次结 构趋于合理,在通高校现有4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联合培养 博士点、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 培育建设点、2个省级重 点学科、3个省(部) 级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整体素
9、质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加快了教师教育结构 调整,完成了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的过渡。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学 历层次有了大幅度提高,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 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23%、96.56%、89.82%、77.7%。参加骨干 教师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达到10万人 次。 “十五”期间全市共有77人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等 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有838人。在通高校现有博 士生导师5人, 硕士生导师132人,教授254人。一批高水平的学 科带头人和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专家和管理专家脱颖而出,成为 南通教育的中坚力量。第二节 存在问题“十五”期间,南通教育保
10、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质 量,“十五”计划确定的八项主要发展指标顺利实现,取得了显 著的成绩,为“十一五”期间南通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 础。但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比,还 有很大距离,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比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发 展不均衡,培养模式滞后,教育现代化的程度比较低,不能满足 6 人民群众普遍要求接受优质、公平教育的迫切需求,不能适应我 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革 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 急待解决的问题不少:1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十五”期间,我市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增长比较快,但仍然 不能满足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九年义务教
11、育普及水平和质 量较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债务累计达 20亿元,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的任务仍然很重。普通高中建 设发展资金缺口大,一些重点中学债务包袱沉重。职业教育办学 机制不活, 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少; 高等教育由于办学主体单一, 筹资渠道过窄, 导致办学经费紧张, 办学设施相对紧缺。2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我市城乡教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严重滞 后,农村中小学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转。城市学校之间办学条件、 教育质量的差距不断拉大, 一些重点学校盲目扩张, 举债建设, 持续发展后力不足,也制约了其他学校的合理发展。一些薄弱学 校生源、师资大量流失,教育质量较低。基
12、础教育发展不均衡严 重制约着我市高标准、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影 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全面巩固与提高。3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不高我市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模偏小,普及水平不高,2005年全 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虽然已达91.58%,但离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 7 育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不适应初中毕业生源规模持续高位的现 状。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还比较短缺,不能满足学生要求接受优质 普通高中教育的迫切需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规模比例不尽合 理,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和质量仍未能满足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4 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不合理我市研究生教育规模太小,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 较弱。
13、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数量偏少,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偏弱,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率亟待提高。本科教育规模仍然偏小, 学科专业覆盖面较窄,主要集中在工学、医学、文学和管理学等 领域,不适应我市电子信息、船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化工医 药、港口海洋、建筑交通、现代农业、商贸旅游、金融保险、现 代物流、中介咨询、城市发展、法律、社会事业等产业的发展需 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有待拓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 学质量也需要提高。5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市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改革发展仍然不相适应,农村中小 学和城市薄弱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整体水平不高,影响义 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
14、率仍然不高,在苏 中地区处于落后位置,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在通高校高水 平师资严重短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强,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 少数学校的基础课和新兴学科专业的专任教师严重缺乏。中高等 8 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偏少,现全市“双师型”教 师人数仅占专任教师数的27.94%。第三节 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 遇与挑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 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 政策保障。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日益突出,教育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密切。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 确立,
15、 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抓住机遇, 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 要和紧迫的任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决定了未来510年教育 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我市确立的“崛起苏中、融入苏南、 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要求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 供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多门类的技能型人才和丰富的高素质人力 资源。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 化的教育需求也不断增长。办高质量、高水平、让人民满意的教 育,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实现教育公平既 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求。努力促进
16、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将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和 学习化社会,完善满足群众对各类教育的需求。更好地发挥教育 9 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竞争将愈加激烈,呈现出多元化、多样 性的格局,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高等教育知识创新、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深入实施等将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知识和人才、 劳动者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 关键因素。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发展道路,继续推 进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考试评 价
17、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使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更加适应我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目标第四节 发展定位“十一五”时期,南通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以“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 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 放为主要动力,以建立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为有力支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推 动知识贡献、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为重要使命, 构筑教育思想、 内容、技术、装备、师资和管理现代化的综合优势,全面提高育 10 人质量和办学
18、效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努 力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健康、水平一流、人民满意” 的教育工作局面,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通作出 更大贡献。根据南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南通教育发展的总体定位 是: 围绕南通“科教兴市、以港兴市、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战 略,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均衡化,进一步提高教育对我市 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贡献率,增强南通教育对外辐射功能,使 我市成为长三角地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地区。到2010年, 在全市构建起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相协调的统筹发展格局、政府 宏观指导与学校自主办学相适应的教育管理体制、公办学校为主 与民办学校为辅相促进
19、的学校办学体制、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相 结合的素质育人模式、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南通教育文 化,在全省江北率先建成教育强市,使我市成为科教领先、人文 荟萃、享誉全国的现代“教育之乡”。第五节 指导原则“十一五”时期, 南通教育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大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 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促进教育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 相协调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关 11 键时期。要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培养大量 高素质的人才,加快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步伐,必须贯彻实 施教育强市战略,要采取坚
20、决有效措施,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依法加大教育投入,使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要把建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新型教育体制,作为“十一 五”期间教育工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深入推进教育管理 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完 善学校招生制度,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 度改革, 建立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3 推进教育教学创新,促进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相适 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
21、,不 断推进教育教学创新。要从“三个面向”出发,促进教育的体系 结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与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要以 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深入改革教育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内 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小学考试与评价制度,培养与未来社会发 展的需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均衡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方向,要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 12 益摆在突出位置,促进教育发展方式从重视外延规模扩张向着力 内涵质量提升转变, 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教育发展速 度、学校布局与建设规模。加大教育宏观调控,优化教育资源配 置,促进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加强
22、和改进农村教育工作,统筹 城乡教育发展。第六节 发展目标1教育规模满足需要。到2010年, 小学在校生人数36.8万 人左右, 初中在校生人数25.6万人左右, 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 12.6万人左右, 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6万人左右,普通高校本 专科在校生10万人左右, 研究生在校生1500人左右, 各类成人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5万人左右, 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在学人 数2.5万人左右, 自学考试在学人数2万人。2 现代教育体系比较完善。到“十一五”期末, 构建起各 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沟通、开放、比较完善的现代 教育体系, 推进普及十五年教育,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4 年
23、。初步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 才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3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 区域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 在全 省江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农村教育工作得到切实加 强,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免费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农村 中小学布局科学合理, 教学设施完备, 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 100%。高质量、高水平实现“校校通”,80%的中小学建成校园 13 网。4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村义务教 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落实到位。建立与经济和 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地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以公办教育为 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得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通市 教育事业 发展 十一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