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规划.docx
《连云港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规划.docx(6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连云港市“十四五”开放型经济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之后,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 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奋力加快新时代的 后发先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现代化跨越的关键时期。根据连 云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三五年 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国家和省市有关专项规划, 编制连云港市 “十四五”开放型经济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连云港市开放型 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阐明开放型经济发 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全市商务部门履行职责、推动开放 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期限为 2021
2、 年-2025 年。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我市坚持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不断完 善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 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积极 培育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拓宽、空 间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迈上了新台阶。一、连云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一)贸易竞争力日益提升货物贸易加快转型升级。通过实施“五个优化”“三项建设”, 促进货物贸易由“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 “十三五”期间全 市外贸进出口累计达 436 亿美元, 比“十二五”同期增长 15.9%。 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从产品结构看,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增长。 “十三五
3、”期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累计达 18.7 亿美元,占 全市出口总额的 10.4%,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到 30%左右。胶合 板、泥鳅、化肥、元明粉等产品出口量全国领先, 恒瑞医药、日 出东方成功入选江苏省出口品牌。到“十三五”末, 自主品牌出口 比重达到 20%左右。2020 年, 我市机电产品出口额 69.9 亿元, 占比 26.6,较 2015 年提高 6.5 个百分点。从贸易方式看,一 般贸易稳步增长, 占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 7 成左右。2020 年一 般贸易进出口 464.8 亿元, 占比 72.3,较 2015 年提高 7.7 个百 分点。服务贸易成为引领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不断
4、完善 2 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服务贸易实 现量质齐增。 2020 年,服务贸易总额 7.65 亿美元, 其中, 出口 1.54 亿美元,占比达 20.13%;进口 6.11 亿元, 占比达 79.87%; 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比重 8.23。从结构看, 2020 年,我市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 2.32 亿元, 占比 30.33%,其中, 出口 0.56 亿元,同比增长 8.77% , 占比 24. 14%;进 口 1.76 亿元,同比增 长 42.20%,占比 75.86%。跨境电商等新型模式新业态注入新动能。我市成功获批国家 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进口零
5、售试点城市,初步建成 跨境电商“六体系两平台”框架,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基本实现跨 境电商全模式落地。电商发展异军突起, 成功举办首届连云港电 商发展大会暨 518 网络购物节,2020 年获评淘宝 10 大直播之城。(二)使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效益双提高使用外资规模稳步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项 目 419 个,累计协议注册外资 86 亿美元,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33.7 亿美元。2020 年,全市实际使用外资 8.07 亿美元, 同比增长 15.2%。外资结构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十三五”期间, 我市制造 业实际使用外资 8.4 亿美元, 占比25, 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 使用外
6、资 2 亿美元,占制造业使用外资比重 23.8%。战略性新兴 产业实际使用外资 15.4 亿美元,占总量比重 45.6% 。2020 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用外资占总额比重达 42.5。 “十三五”期间, 服务业使用外资 19.6 亿美元, 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 3 58. 1%。2020 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 4.98 亿美元,占比 61.8, 较 2015 年提高 23.8 个百分点。招商引资活动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 全市聚力打造招商 活动矩阵,市主要领导率团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英国、 法国、德国、中亚等国家(地区) 及境内北、上、广、深等地开 展经贸招商活动,精准推进
7、一批项目落地。充分发挥丝路物博会、 农洽会、医药大会等市级重点展会平台作用, 招商引资互动交流 平台日趋宽广,依托异地连云港商会设立招商联络处18 个,招商“朋 友圈”不断扩大。出台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实 施意见,发挥项目考核激励导向作用。组织编制大健康产业招 商规划及特种纤维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等 5 个产业精准招 商指引。探索网上常态化招商,搭建“云”招商在线平台。(三) “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走出去”实力不断壮大。 “十三五”期间, 全市累计完成境外 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 16.98 亿美元,设立境外企业 86 家。 “一带 一路”境外投资项目 18 个, 分布在 11
8、 个国家(地区),主要集中 在研究与试验发展、批发业、制造业等领域, 协议投资额达 3 亿 美元;累计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 0.25 亿美元。“走出去”结构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 我市对外投资 1000 万美元以上项目占总量的 45%,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投资加 工制造业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 2.05 亿美元,占境外投资中方协 议投资总额比重 23%,恒瑞医药在美国、日本等 6 个国家(地区) 设境外投资项目 12 个。从投资产业看,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 4 业对外投资呈现增长态势。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批发零售等 对外直接投资合计占比 76.3。“走出去”方式更加多样化。 对外投资由绿地
9、投资向并购、参 股等多种方式扩展,商贸服务、制造、仓储、物流等领域对外投 资发展迅速, 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市企业国 际并购实际交易总额 1.09 亿美元, 医药研究与试验发展中方协 议投资额 1.5 亿美元,制造业中方协议投资额 2.06 亿美元。(四) “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成效显著口岸开放能级迈上新台阶。围绕“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 贸易港”建设,优化整合港口功能布局。两翼港区口岸扩大开放 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 “一体两翼”四大港区实现了开放全覆盖。 连云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并投入运营。万吨级泊位从 5 个增加 到 70 个, 完成30 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 国际性大
10、港建设有力推 进。汽车滚装码头整列卸车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 金属矿进口、 中哈小麦过境运输、滚装汽车出口等口岸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铜 精矿混矿业务获批试点。扩容加密海、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 远近洋航线达 74 条,海河联运航线达 12 条, 国内陆海联运通道 开通 15 条。外贸航线覆盖美西、美东、中东波斯湾、南非等重 要国际港口, 内贸航线实现沿海重点港口、江淮流域全覆盖, 海 铁联运形成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和喀什 4 条出境通道。“一带一路”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 发出的国际班列实现了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全覆盖, 并延伸形成至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杜伊斯堡南北两
11、条中欧班列线路,连云 5 港至阿拉木图、塔什干点对点直达班列优势明显。中哈物流基地 全年接卸铁合金、小麦、棉纱等货物的东行集装箱超过 1 万车。 哈萨克斯坦东门无水港获评海外安全发展优秀项目, 上合物流园 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中科院能动中 心、慧智新材料、中远海运 LNG 装备、 “一带一路”大数据共享 交换试验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形成。形成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 混拼、国际班列“车船直取”零等待等创新实践, 国际班列通行效 能获得有效提升。以港口为枢纽, 联通盐河、灌河、通榆河、淮 河、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一港四线”海河联运格局进一步得到强 化
12、,实现千吨级船舶直通京杭大运河。“单一窗口”走在全省前列, 口岸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 年全年港口吞吐量 2.52 亿吨, 同比增长 3.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480 万标箱, 同比增长 0.5%, 全年国际班列完成 4.54 万标箱。多式联运成为部级示范项目, 上合国家出海口地位更加巩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持续推进。 “十三五”期间, 连续成功举办 4 届中国(连云港) 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多 届新亚欧大陆桥安全走廊国际执法合作论坛(连云港论坛)、上 合组织圆桌会议、中国(连云港) 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江苏农业 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国际展会和论坛。中国(连云港) 丝绸之路
13、国 际物流博览会被省委、省政府明确为全省七大重点打造的品牌展 会之一。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的交流日益广泛和 6 深入,影响力日益提升。(五)开放平台的先行示范作用更加突出2019 年中国(江苏) 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获国务院 批准成立。片区在探索对接国际规则标准、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先行先试,截至 2020 年底,形成 68 项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 全省第一批 20 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20 项创新实践案例中,我市各占 6 项;片区企业超 8000 家,较获批前增加 6 倍。载体建设加快 推进, 我市先后入选国家首批农业
14、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跨境电 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和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新医药、东海县硅材料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基地。经济开发园区创新提升发展。 “十三五”期间, 全市开发园区 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4354 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326 亿元, 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607.9 亿元, 分别较“十二五”末增长 21.6% 、19.8% 、12.9%。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强引擎地位凸显,2020 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 2.1 亿美元, 占全市使用外资比重的 25.6%;实现进出口总额 25.7 亿美元,占 比达 27.6%;工业应税销售 721.9 亿
15、元,占比达 23.7。二、连云港开放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国际贸易方面支撑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薄弱。我市的对外贸易依存 度仅为 20%左右。外贸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龙头外贸进出口 企业数量较少。新兴贸易业态发展基础薄弱。跨境电商企业主体 偏少, 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进出口规模 7 相对偏小。(二) “引进来”“走出去”方面1.在使用外资方面。使用外资规模相对较小。“十三五”期间, 我市实际使用外资在全省占比相对偏低。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大 型企业总数较少。2.在对外投资方面。对外投资的项目偏少、规模普遍较小, 企业抱团出海的势头不强,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对外直接投资
16、促 进的信息、法律、技术援助等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三)载体建设方面港口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贸易便利化水平、口岸服务水平还 有待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四)腹地经济支撑方面我市腹地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对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支撑 能力不足。作为直接腹地的连云港市及苏北地区经济多年来对港 口支撑占比不超过 30% (连云港市占比约 10%)。周边地区对腹 地和间接腹地资源和市场的竞争激烈,对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形成一定的压力。三、发展环境“十四五”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经济全球化新时期, 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 内外部环
17、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从发展阶段看, 我国已经进入由外向型经济为主导向市场双 向开放、要素双向流动, 全面、平衡、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开放时 8 期,开放型经济正在赋予新内涵。从国际局势看, 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多变 和艰难。世界经济、贸易、投资增长继续乏力, 尤其是新冠肺炎 疫情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风险上升,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化、短 链化、分散化、多元化倾向增强, 新的国际经贸规则正在形成, 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逆全球化思潮导致保护主义不断增强。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爬坡过 坎”时期和实现“双碳”目标的严峻考验。以创新为引领、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速
18、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经 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任务更加紧迫。从江苏省内看, 经济发展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 的阶段; 城乡区域发展进入功能互补、深度融合的阶段; 生态文 明建设进入绿色动能集聚、环境加速改善的阶段; 民生发展进入 加快品质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对外开放进入高水平开放、 制度型开放的阶段。从我市看,我市开放型经济先发先行优势明显, 为加快建设 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提 供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 多重战略机遇在我市叠加交融,高水平重大开放载体平台较多, 我市作为亚欧重要国际交
19、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 交流合作平台的地位日益突出。同时, 也应认识到, 我市开放型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处于开放前 沿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更为直接, 面临“稳规模”“调结构”双重 9 叠加压力更大, 动能转换更加紧迫艰巨。必须在把握先发优势的 同时,更加注重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 坚定不移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综合研判,尽管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不确 定性显著提升,但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 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明显增强。 “十四五”时期, 必须辩证 认识和把握大势, 胸怀“两个大局”,深刻认识错
20、综复杂的国际环 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 保 持战略定力, 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 加快推进高水平开放、制 度型开放, 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势,深入践行“争当表 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 为实现新时代“后发先 至”作出新贡献。 10 第二章 发展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 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扛起“争 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全面落实总书记对连 云港“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 认真落实党 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21、基调, 统筹发展和安全, 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质 量和效益,推动高水平开放、制度型开放,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人 民期待的现代化新港城, 为全市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 化建设连云港篇章作出新的贡献。二、基本原则 坚持协同融合,双向开放。顺应国际市场环境的重大变 化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充分发挥连云港沟通东西、 陆海转换的陆海联运通道优势, 促进内外市场高度联通、要素自 由流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提高区域间的开放水平, 努力打造 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
22、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坚持数字赋能,创新引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加 快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应用, 以推动数字化转型带动贸易 11 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贸易新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 及模式和业态创新, 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由要素积累型增长转向 创新驱动型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高水平自贸片区建设为引 领,开展特色探索、制度创新、集成超越,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培育开放新动能; 对接国际通行规则, 对标全球先进标准,发挥 开放倒逼改革机制,以创新提升我市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坚持系统观念, 速度规模与 质量效益协同发展;树牢底线思维,增
23、强风险意识,提高应对重 大风险能力。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我市 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安全相统一。三、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以构建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为 着力点,推动全市经济高水平、全方位开放迈上新台阶。实施“九 大工程”,推动全市进出口、使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和 质量进一步提升, 开放平台能级明显增强,沟通东西、陆海转换 的陆海联运通道优势凸显,国际枢纽海港地位进一步彰显,服务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 内外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成 沿海构双循环战略链接,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为加快“后发先 至”、全面开创新局提供引领支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连云港市 十四 开放型 经济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