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
《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2025 年)2021 年 4 月目录第一篇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2 -第一章 发展基础- 2 -第二章 发展形势- 12 -第三章 指导思想- 15 -第四章 发展原则- 15 -第五章 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16 -第六章 发展目标- 17 -第二篇 优化空间布局- 22 -第七章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 22 -第八章 构建城乡发展格局- 23 -第三篇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洱源- 28 -第九章 推进源头更高水平保护- 28 -第十章 加快推进森林洱源建设- 29 -第十一章 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发展-
2、30 -第十二章 健全环境监管执法机制- 31 -第四篇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绿色洱源- 33 -第十三章 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 33 -第十四章 打造新型绿色产业园区- 36 -第十五章 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牌- 38 -第十六章 引导服务业加快发展- 42 -第五篇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畅通洱源- 43 -第十七章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43 -第十八章 完善水安全保障网- 44 -第十九章 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46 -第二十章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46 -第六篇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美丽洱源- 48 -第二十一章 加快美丽县城建设- 48 -第二十二章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0 -
3、第七篇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幸福洱源- 53 -第二十三章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53 -第二十四章 发展教育体育事业- 54 -第二十五章 实施健康洱源建设- 55 -第二十六章 不断繁荣文化事业- 57 -第二十七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8 -第八篇 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洱源- 60 -第二十八章 推动法治洱源建设- 60 -第二十九章 强化平安洱源建设- 60 -第三十章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61 -第三十一章 增进民族团结进步- 62 -第九篇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活力洱源- 64 -第三十二章 创新政府管理服务- 64 -第三十三章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65 -第三十四章
4、 扩大开放引领创新- 66 -第三十五章 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67 -第十篇 强化规划保障与实施- 68 -第三十六章 坚持党的领导- 68 -第三十七章 强化规划保障- 69 -第三十八章 强化规划实施- 70 -前 言“十四五”时期( 20212025 年) 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 胜利、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之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立足 “十三五”奠定的发展基础, 分析面临的发展环境,科学提 出“十四五”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系统构建国土空间格局, 研究安排重点任务,科学编制洱源县国民经济
5、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对推动洱源新 时代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 根据中共洱源县委关于制定洱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 是引 领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 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 领。- 1 -第一篇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 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五年。全县 上下坚持以脱贫攻坚和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实现生态改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 幸福的良好局面, 为“十四五”时期推进生态
6、高水平保护和 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总体上,经济社会发展稳 中有进, 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和教育事业好于预期,基础设 施、城乡建设和社会治理达到预期,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 群众增收不及预期。由于洱海保护治理约束大大超出预期,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推动转型发展主观努力不 够等原因,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达预期。第一节 主要成就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二五” 总体实现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 54.08 亿元增至 78.09 亿元,年均递增 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 3.09 亿元增至 4.01 亿元, 年均递增 5.3%;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04 亿元,年均
7、递增 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15.3 亿元增 至 26.5 亿元,年均递增 11.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2 -入由 25582 元增至 36408 元, 年均递增 7.1%;农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8157 元增至 12733 元, 年均递增 9.3%。 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 56.62 亿元增至 95.27 亿元, 贷款 余额由 39.79 亿元增至 83.71 亿元,年均分别递增11%和 16%。 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机械制造企业影响,洱海保护治理对 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采矿业的冲击,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 7.2 亿元, 比 2015 年减少 7.7 亿元。
8、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十三五”期间, 始终把 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按照“八项思 路、七大工程、八个加强”的总体部署, 举全县之力投入扶 贫资金 51.13 亿元,聚焦“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在 产业发展、住房保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方面给予精准帮 扶,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解决。通过特色产业 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 贫困人口持 续增收。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建档时的 2100 元增至 2020 年的 11118 元。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稳固住房建设、住房质 量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政府兜底建房等措施, 住房条件明 显改善。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薄弱学校改造、贫困家庭 学生资助等措施, 教育扶贫全面加强。通过大病集中救治、 慢病签约服务、重病兜底保障等措施, 有效解决因病致贫返 贫。以整乡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沪滇扶贫协作等项目- 3 -为抓手,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交通、电力、通 信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明显改善,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明显激发。东西部协作和定点扶贫单位倾心扶持, 社会扶贫 贡献突出。2018 年脱贫退出后,按照“四个不摘”和“两防 一抓”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29885 人全部稳定脱贫,贫 困发生率从建档时的 8.8%降至零,历史性解决了绝对
10、贫困问 题,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生态与扶贫双赢路子, 脱贫攻坚取 得全面胜利。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十三五”期间, 全县上 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守住守好洱 海”的殷殷嘱托, 强化“洱源净 洱海清 大理兴”的意识。 坚持洱海保护治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前所未有的投 入力度、保护程度、治理强度,投入 72 亿元资金,全力实 施水污染综合防治“六大工程”,超常施策推进洱海保护治 理“七大行动”和“八大攻坚战”。建成洱海流域生活污水 全收集全处理体系, 污水处理设施总体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恢复湿地面积达 2.47 万亩, 建成生态隔离带 1.39 万亩、生 态截污沟 10
11、7 公里。综合治理河道达 188 公里, 河道水环境 明显改善、水生态逐步恢复。建成三库连通和西湖引水工程, 三库连通工程累计向洱海直补清水 2.02 亿方。永久关停非- 4 -煤矿山 29 座并全面实施生态修复。实现大蒜零种植和生态 敏感区规模养殖全取缔, 畜禽粪污全面收集利用, 农业污染 源从治标转向治本。西湖生态移民搬迁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 登村实现搬迁入住。林业生态质量持续改善, 实施人工造林 3 万亩, 封山育林 2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58.34%。苍山和洱 海保护管理机制不断健全,环境综合执法和河(湖) 长制高 位推进, 干部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山水林田湖 草系统治理,
12、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效, 洱海保护治理“十 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负荷大幅削减, 总 体消除 V 类及以下劣质水体, 为洱海水质持续向好作出洱源 贡献。 2019 年创建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对外交通高速化实现新突 破,上鹤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大漾洱云和鹤洱剑兰高速公路 稳步推进。对内交通便捷化取得显著成效,214 国道洱源段 完成改造提升, 下山口段交通瓶颈全面破解; 东西湖连接线、 牛沙公路建成通车;实施村组道路硬化 605 公里, 农村公路 安防工程 700 公里;改造危桥 8 座,完善水运码头两个。全 县通车里程达 3472 公里,道路通达通
13、畅条件明显改善。水 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滇中引水工程洱源段顺利推进, 全面 完成洱海流域干支流河道治理,建成凤羽河小一型水库和绿 茵塘小二型水库, 草海子、南塘子小一型水库加快建设, 土- 5 -官村中型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县水库总库容达 1.74 亿立方。用电条件不断改善, 牛街 35 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行, 完成三营等 4 个供电所改扩建,实施输电线路改造 394 千米, 户通电率 100%,供电可靠率 99.74%,综合电压合格率 99.33%。 天然气中压输气管已联通县城市政主干道,门气站具备供气 条件。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移动 4G 网络、光纤网 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自然
14、村覆盖率达 98.6%。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洱海流域农业种植业结构 调整和绿色生态农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水稻+”和“烤 烟+”种植模式发展势头良好, 实现粮食总产 18 万吨,建成 高稳产农田 18 万亩,巩固绿色水稻基地 3.5 万亩,梅果种 植保持在 6.2 万亩,累计推广稻渔共生综合种养 12.5 万亩。 积极开展大蒜禁种后替代种植试验示范, 小米辣、小黄姜、 大夹豌、海菜、苹果、酸木瓜等特色种植成效初显。邓川镇 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有序推进。培育州级以上农业龙头企 业 15 家、州级现代农业庄园 4 个、专业合作社 567 家。打 好“绿色能源牌”,大唐、华能等企业风电开发成效显著
15、, 新能源装机累计达 59.6 万千瓦, 新能源产业经济效益凸显, 税收贡献明显。依托新希望蝶泉乳业等龙头企业加快打造 “洱海绿色食品牌”,乳制品、黑蒜、梅果等高原特色绿色 食品加工业稳步发展。深入开展旅游革命“九大工程”,旅- 6 -游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启动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申报工 作,大理地热国创建为 4A 级景区, “一部手机游云南”APP 稳定运行。大理地热国和普陀泉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凤羽乡 愁公园、三营火焰山温泉度假酒店等文旅项目有序推进, 凤 羽佛堂村命名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梨园村、郑家庄等村 被列为省级民族特色旅游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蓬勃发展, 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
16、电子商务创新产业园, “洱海 之源”公共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一体推进。把美丽县城建设和爱国卫 生“七个专项行动”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提升城镇品质 的重要抓手,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先后成功创建为省级 园林县城、文明县城、卫生县城。 新建文碧路延长线、纬二 路、纬四路等多条市政道路, 腾飞路中段、九台路、文康路 等完成改造提升, 第二自来水厂实现供水。房地产业蓬勃发 展,碧桂园等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洱源, 建成凤凰城等 7 个住 宅小区 46 万平米商品房,柏悦府等 4 个小区加快建设, 住 房供给更加充分。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 5985 户, 老旧小区 改造加快推进, 居住环境明显
17、改善。乡镇集镇功能不断提升、 环境不断优化, 县城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城镇化率稳步提 高。结合脱贫攻坚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一批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力度不断加- 7 -大,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佛堂村乡村振兴成为全州示范。社会事业建设全面进步。 学前教育取得重大突破, 新建县第二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 25 所,9 个乡镇中心幼儿园 实现全覆盖, 县城幼教学位供需矛盾明显缓解, 民办幼儿园 加快发展,学前三年入园率提高 1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短 板加快补齐, 投入 7 亿元新征建设用地 512 亩, 建设各类校 舍 11.54 万平米、运动场 10.4 万平米, 建
18、成玉湖第二初级 中学并实现高质量办学,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95%,被评 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高 中教育水平稳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0%,高考上线 率达 100%,一本率稳步上升。职业教育规模和特色凸显, 校 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招生规模连年位居全州前列, 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 95%以上。建成非标准化社会足球场 11 块,温泉游泳馆、标准足球场和田径跑道投入使用。成立了 白剧团, 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农村文化活动场所行政村 全覆盖, 渔潭村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 设施不断完善, 县中医院实现整体搬迁, 建成血防、疾控和 县医院感
19、染病区业务用房。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紧密型 医共体建设加快推进, 县内就诊率稳步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 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 6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有序, 未出现感染病例或确诊病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扎实- 8 -有效,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 4.2%内。社会保障更加有力,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有了新提 高。统一战线工作不断加强, 宗教领域问题整改落实扎实推 进,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民族团结工作 成效明显,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郑家庄、 南登村、梨园村和碧云村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
20、特色村寨, 郑 家庄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全国先进基层党 组织,运亨村等 18 家单位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 位,洱源县命名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洱源县志 ( 19782005 年) 出版发行。 统计、档案、气象、外事等工 作成效明显, 老干、科协、红十字会、工会、共青团、妇联、 残联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扩大。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 等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营改增工作全面完成,商事、 医疗、电力和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 深化,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便民化不断完善。国有林场改革、 土地“三权
21、”分置改革深入推进,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 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开展,农村宅基地房地一体化改革试点稳 步推进。完成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得- 9 -实效。殡葬改革全面推进,县殡仪馆建成投入使用,公墓建 设有序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沪滇合作和校企共建持续 深化,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际商品交易会,“十 三五”期间引进州外到位资金 148.2 亿元。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社会治理体制机制不断健 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安全 感显著增强。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 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审判体系和 审判能力现
22、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县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 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检察 工作不断加强, 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职能作用充 分发挥。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全面抓实平安洱源建设和社会 矛盾化解工作,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持续抓实交通 秩序整治,连续 10 年未发生较大道路交通事故。 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取得重大成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 生命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加快形成, 应急基础 能力建设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高, 应急管理 水平有效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 体平稳向好。2015 年以来,连续五年表彰为全州综治
23、维稳(平 安建设) 工作先进县, 2019 年被评为云南省先进平安县。回顾“十三五”历程, 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 要实现- 10 -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切实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记发展第一要 务,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 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决策部署,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 须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超前谋划和加快重大基础设 施建设, 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必须始终坚持以生态保 护为前提,实行依法治理、科学治理、工程治理、全民治理 和网格化管理, 久久为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洱源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四个 规划 三五 远景 目标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