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
《昆山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昆山市“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2021 年 11 月目 录前 言一、立足新起点, 把握新形势,推动科技创新攀新高1(一)发展基础 11. 区域研发创新实力大幅提升 12.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快速成长 23. 科创载体规模能级同步提升 24. 技术攻关转移体系逐步健全 35. 各类科创人才团队加快集聚 36. 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日益多元 4(二)面临形势 51. 发展机遇 5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 5国家、省市对创新战略新部署 5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新使命 62. 风险挑战 7全球化逆流及欧美高科技封锁 7周边同质竞争和虹吸效应加剧 7科创成果孵化生态圈有待完善 8二、明确新站位, 找准新方向,铸
2、造县域科创新标杆8(一)指导思想 8(二)基本原则 101. 坚持开放合作 102. 坚持应用导向 103. 坚持数字赋能 10I4. 坚持平台增效 105. 坚持生态营造 11(三)发展目标 11三、聚焦高科技, 开拓新蓝海,构建现代产业新格局13(一)新显示 14(二)新智造 15(三)新医疗 17(四)新能源 18(五)新材料 19(六)新数字 21四、融入长三角, 开放再出发,打开对外辐射新局面22(一)加强沪苏优质创新要素导入 22(二)引领和融入长三角创新合作 22(三)深入推进昆台创新融合发展 23(四)推动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24五、做强创新源, 提供新支撑,形成创新服务新体
3、系25(一)提升顶级平台创新策源力 25(二)推动新型平台集群化发展 26(三)构建全链式科技创新服务 27六、攻关促落地, 赋能活力体,创新梯度培育新模式27(一)聚焦活力激发,强化重大技术攻关协同效应27(二)聚焦能级提升,实施科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28(三)聚焦协同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异地研发合作29七、构筑强磁场, 营造新生态,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30(一)实施多层次人才引育行动 30(二)加快国际化科创人才招引 31II(三)完善综合性人才配套服务 32八、建设新城市, 探索新应用,创造科技惠民新场景32(一)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高品质现代城市. 32(二)以数字化转型为着力点,让创
4、新更好惠及民生. 33(三)以科技兴农富农为核心,服务新时代乡村振兴.34九、支撑重集成, 服务全周期,拓展资源整合新能力34(一)筑造一流营商环境 34(二)加强科技金融保障 35(三)优化土地空间保障 36(四)完善科创评价体系 36(五)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37III前 言“十四五”时期,是昆山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 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 一”重要讲话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上展现昆山担当、彰显昆山作为的重要 时期。在此期间, 昆山市科技发展将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 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5、战略, 持续 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深入推进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建设, 积极探索创建科技要素集聚、科创人才涌现、创新创业活跃、 新兴产业勃发的科创之城。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江苏省 “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苏州市“十四五” 科技发展规划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制定本规划, 对于昆山 有效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响应创新型 国家建设、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本市科技创新 实力实现高位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立足新起点, 把握新形势,
6、推动科技创新攀新高“十三五”期间, 昆山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科 技创新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全市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大幅提高,科创载体规模和能级不断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 位更加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不断优化,人才支撑作用更 加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持续深化,为昆山“十四五”期间科技 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发展基础1. 区域研发创新实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昆山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较“十 二五”末增长 0.75 个百分点, 提高到 3.7%,高于江苏平均水 平 0.88 个百分点, 年均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0%以上。累计承 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 1517 项, 其中
7、新增国家科学技术奖 3 项、省科学技术奖 21 项。 截至 2020 年底, 全市万人发明 专利拥有量达 72.19 件,比“十二五”末增长 130.2%。累计新 增专利申请、授权分别为 139394 件、 83499 件,其中发明专 利申请、授权分别达 33544 件、 9407 件。 2020 年, 全市实现 技术合同交易额 105.22 亿元,增长 236. 17%,占苏州 21.33%。 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 过 90%,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7 家, 排名苏州第二; 省级院士工作站 2 家, 在苏州排名并列第一。同时,昆山频 频被列入国家级权威
8、创新榜单: 入选“ 全国首批创新型县 (市) ”建设名单, 连续 5 年排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排 1 行榜”榜首。2. 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快速成长“十三五”期间, 昆山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 1000 家, 总量 突破 2000 家,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达 55.2%和 47.6%。截至 2020 年,全市累计拥有上市企业 40 家, 认定苏 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 6 家。 2020 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4288.06 亿元, 5 年平均增长 3.49%,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 112.41 亿元;光电、半导体、小核酸及生物医药
9、、智能制造 等高端产业实现“拔节速长”,2020 年实现销售超 2700 亿元。 龙腾光电、好孩子儿童用品、丘钛微电子、国显光电 4 家企 业入选“2020 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榜单。震雄铜业、京东 尚信、立讯电子、联滔电子等 8 家企业被列入“2020 苏州民营企业 100 强”榜单。3. 科创载体规模能级同步提升2020 年, 昆山高新区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位列第 39 名,较 2015 年上升 24 个位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0 年底, 全市累计启用科创空间 422.38 万平方米。其中, “一廊一园一 港”投用 139.1 万平方米, 新入驻人才科创项目 704 个。国家 超级计
10、算昆山中心建成投用,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卓越研究中 心加快建设。 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德智 能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复旦(昆山) 科技园、超精密加工技 术研究所等载体平台落户。截至 2020 年底,全市共有小核酸 2 及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9 个;拥有各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 140 家,其中孵化器 53 家、众创空间 87 家。4. 技术攻关转移体系逐步健全坚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启动祖冲之自主可控产 业技术攻关计划,面向全球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行业组织 发布企业技术需求 1673 项, 实施攻关项目330 项, 带动企业 总投入 60.67 亿。成功开展
11、国际领先的“昆仑”超级计算机系 统、面向大飞机的全等轴晶材料 3D 打印智能装备项目、 3D 摄像头模组和 4800 万以上像素超小型手机摄像头模组项目 的研发应用等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成立省产研院超 精密加工研究所、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豪思 西湖精准 医疗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 等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成立清华 昆山产学 研合作办公室、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昆山市同济智能制 造产业发展协同中心, “十三五”期间产学研合作项目达 2302 项。 积极导入发达国家创新资源,深化与美国杜克大学等创 新载体产学研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国际联合科创孵化器、
12、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昆山) 创新中心落户, 高效运营“一带一路”昆山国际先进技术研究院、中俄联合实验室等。5. 各类科创人才团队加快集聚强化“人才科创”服务品牌,实施县级市首个亿元“头雁人 才”工程,落实人才强市建设若干措施, 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 3 有科技部两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县级市。启动全国首 个实体化运作的县(市) 级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整合设 立规模 10 亿元综合风险池,每年在人才科创领域投入超 30 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增长 11.9 万人,达 45.6 万人;人才贡献率增长 4.74 个百分点,达 52%,人才综 合竞争力连续保持全省县(市) 首位。五
13、年新增省级院士工 作站 2 个,培育国家级双创领军人才23 名,姑苏重点产业领 军人才专项实现“零突破”。不断加大外国人才引进力度,截 至 2020 年底,在昆持有效工作证的外国专家达 1847 人,其 中 A 类高端人才646 人,获得苏州市级及以上各级外专项目超 150 个,在全省县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6. 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日益多元不断完善区域创新协同合作模式,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和 广度得到加强。搭建高端技术资源合作平台,成立国家技术 转移东部中心昆山分中心,“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育48 家科技 服务机构,为昆山培养技术经纪人 448 位,挖掘技术需求 235 项,共建联合实验室 3 家。组织
14、举办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 等各类高能级科创交流活动, 中国昆山创新创业大赛及各类 科技赛事成效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产学研精准 对接活动 767 场, 征集海内外创新创业项目超 1500 个。依托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强对台科技合作交流。 积极开展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合作,与上海嘉定、青浦市场 监管部门签订知识产权区域合作战略协议,共同构建全方位 4 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区域科技创新财政保障,在全国首 创沪昆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实现两地创新券服务内 容、服务机构、服务流程、资金兑现“四个统一”。截至 2020 年底,昆山上海科技创新券累计兑现超过 500 万元。
15、(二)面临形势1. 发展机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 一方面,全球前沿 技术不断涌现,创新活动和范式更趋多样化、网络化、全球 化,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多节 点、多中心、多层级的创新格局加快形成;另一方面,全球 疫情继续蔓延、中国对全球人才和技术的开放欢迎,推动人 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碳绿色等各领域的高端人才继续回流 和扎根中国。昆山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连接紧密,正在建 设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深 时数字地球国际卓越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平台,有 利于承接和导入全球高端创新资源。紧扣主导产业和新兴产 业发展需求,在发挥好自主创新平台作用的
16、基础上,支持杜 克大学等高能级中外合作平台、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 区等重大平台持续增创优势, 以开放引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抢占未来科技创新制高点,进一步提升创新显示度和影响力。 国家、省市对创新战略新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 会明确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国各 地纷纷以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深化人工智能、大数 5 据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发 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新引 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 要性。江苏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贯彻“六个率先走 在前列”,坚持创新引领、开放融合,加快建
17、设科技强省和制 造强省,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 在前列;苏州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谋划现代化 建设苏州路径,加快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市,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之城。作为江苏改革 开放的缩影、全国县域发展的典型, 昆山承载着中央、省委 和苏州市委的殷切希望。早在 2009 年 4 月,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 “昆山的发展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标杆地位”“像昆山这样的 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2019 年 2 月, 省委省政府将昆山列为全省 6 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试点地区之一。 2020 年, 昆山成功获批全国金融改革
18、试验 区,成为首家具有两岸特色的金融改革试验区。未来五年, 昆山应依托金改区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加快推 进产业科创中心建设, 以科技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 产业链水平现代化,着力构筑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新使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 区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 科创资源的城际流动更加密切,产业 协同布局态势进一步形成。特别是国家提出长三角打造科技创 6 新共同体的要求,对于发挥各地比较优势、优化科技资源配 置、提升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海 正在深化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其龙头带动作用、辐射效应和
19、溢出效应日益增强;沪苏同城化已列入上海、苏州两地合作 重要日程。昆山位于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 “嘉昆太”协同 创新核心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是 “临沪第一站”,有利于深度对接和导入上海创新资源,融入 并引领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建设。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也是自身融入上海、提升创新浓度的内在需要。2. 风险挑战全球化逆流及欧美高科技封锁。全球投资贸易格局、 科技创新格局, 以及多元治理体系面临巨变,外部环境不确 定因素增多,特别是随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全球化遭遇逆 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原本分工高度专业化的全球产业链 正在部分转向近岸化、在岸化。预计美国新政府不会在科
20、技 上降低对我国的战略围堵与遏制,各种对华显性隐性技术封 锁恐将继续。昆山科创产业高度开放, 极度依赖全球供应链, 美国“科技脱钩”战略将对昆山导入全球科技人才资源、打造 开放型创新生态等带来难以预期的风险和挑战。周边同质竞争和虹吸效应加剧。 昆山是沿沪走廊核 心地带,但随着“十四五”期间南北沿江、通苏嘉甬、沪苏湖 等高铁陆续开工,吴江、太仓、张家港、常熟等均纳入上海 半小时高铁通勤圈,各地在抢抓上海科创要素外溢方面的竞 7 争日趋激烈。 同时,上海、杭州等地对科技产业资源的吸引 和配置能力相对更强,各地产业同构、创新同求、人才同质 的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长三角大城市优质的政策环境、发 展空间
21、、人居环境等,将会对昆山高层次人才产生较大虹吸 效应。昆山需在加快攻坚核心关键技术、培育高能级科创产 业集群等方面率先攻坚, 在实现高位进击中取得优势。科创成果孵化生态圈有待完善。 对照国内外科技创 新活跃地区, 昆山链接创新资源的能级不够强、科技成果产 业化成效有待提升。一方面,尽管昆山多年蝉联百强县之首, 但受制于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和创新要素配置能力, 昆山缺 乏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和高能级的市场空间来激励、孵化更高 层级的本土创新生态。另一方面, 昆山产业处于国际分工和 产业链中低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国内外创新活跃地区存 在差距。尤其是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 日益提高 的环保要求将
22、倒逼昆山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低碳化、绿色化、 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升级,但由于昆山传统制造业比重较高,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上可能会遇到时间长、难度大、动能 不足等问题。二、明确新站位, 找准新方向,铸造县域科创新标杆(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 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 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江苏工作重 8 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和苏州市委部署要求,统筹 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围绕“强富美高”总目标, 把握“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 列”总要求,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3、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 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级、 率先建成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线,坚持创新在全市现 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依托“一廊一园一港一带”等重 大创新载体,持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通过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逐渐替代传统代工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 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从“协同对接创新”向“融合内生创新” 转变, 聚力打造动能强劲的开放创新之城,奋力建设新城市、 发展新产业、布局新赛道,为描绘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 化“最美窗口”中的“最靓风景”提供科创新引擎和产业新动力。“一廊”,即夏驾河科创走廊。 以打造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为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山市 十四 科技 发展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