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昆山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山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昆山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二一六年五月目 录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1(一)发展现状11基础设施不断优化12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13“两化融合”深入推进24智慧城市成效显著25政务应用全面推广3(二)面临形势41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42智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43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54创业创新氛围日趋浓厚55“宽带中国”支撑经济发展5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5(一)指导思想5(二)基本原则6(三)发展目标7三主要任务8(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81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82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93深入推进“三网融合”9(二)调优信息产业结构,布局互联网经济91不断优化基础
2、产业结构92培育新兴信息技术产业103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10(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121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122提升两化融合整体水平123营造两化融合发展环境12(四)推动社会信息化,加快建设智慧昆山131提升公共管理信息化水平13(1)继续推进智慧交通建设13(2)开展城市环境检测体系建设13(3)加强公安安全监控系统建设14(4)构建安全生产智能监管体系142提升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15(1)深化市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5(2)加快完善智慧健康建设15(3)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15(4)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16(5)深化完善智慧旅游建设16(6)不断拓展完善市民卡应用16
3、(五)推进政府信息化,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率161完善电子政务内网建设162开展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设173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与共享17四重点工程17(一)基础设施完善工程17(二)软件产业提升工程19(三)“机器换人”工程20(四)互联网经济示范工程21(五)“众创空间”打造工程22(六)信息惠民深化工程23(七)政务信息共享工程25(八)“安全昆山”工程26(九)“信用昆山”工程27五规划实施保障28(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规划落地28(二)强化规划衔接,细化工作措施28(三)强化政策支持,落实配套举措28(四)强化跟踪服务,实行督查问效29(五)强化信息安全,健全保障制度29附件 昆山市“十
4、三五”信息化规划重点工程3032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十二五”时期,昆山市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电子政务等重点领域同步推进,主要发展目标基本实现,初步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基本框架。1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15年底: FTTH(光纤到户)覆盖率达到98%,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纤通达率均达到100%,城域网带宽3.4T,全光网城市基本建成。全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77万户,是2010年末的2.6倍,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100%,家庭宽带平均接入带宽22.4M。固
5、定电话用户46.88万户,比2010年末下降1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2万户,是2010年末的1.25倍,其中4G用户达134万户,3G/LTE移动电话覆盖率73%;无线网络建设速度加快,移动基站达4330个,其中3G基站2187个,LTE基站3972个;WiFi热点数1080个,WLAN接入AP数14963个,商务楼宇、图书馆、交通枢纽等主要区域热点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全面完成了广电网双向改造,有线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47.9万户。2014年9月,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和发改委评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2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昆
6、山市互联网相关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速平稳。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4959.8亿元,比2010年增长22.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60.1%。软件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15年全市软件产值达54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递增16.86%,有8家企业被列为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9家企业软件业务收入超亿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引入了阿里巴巴、亚马逊、唯品会、京东等龙头企业,涌现出好孩子商贸、胜道等一批成功应用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典型。两岸电子商务产业合作势头较好,建立了“两岸和商网”、“昆山运筹网”等行业集聚性强、专业特色鲜明的电商服务平台。2015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
7、网上零售额120亿元。3“两化融合”深入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创建工作成效显著。获得的两化融合相关荣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共创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各1家,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5家;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7家,试点企业123家;省级电商拓市企业46家,五星数字企业7家,企业两化融合示范项目5个;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2家、试验区3家。两化融合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发挥市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2015年68家企业获得两化融合专项支持,扶持金额2118万元;信息化服务券试点工作取得成效,892家中小微企业得到信息化券支持。同时,以专项扶持资金为抓手,加大对机器
8、换人、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示范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创建市级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186个,支持创建市级信息技术服务公共平台示范项目11个,累计投入市级专项扶持资金超过5000万元。两化融合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成立了电子信息服务和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企业管理咨询诊断、数字企业解决方案等培训宣传活动34场次。4智慧城市成效显著制定了智慧昆山战略发展规划及“智慧昆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智慧城市建设在各领域全面开展。“智慧卫生”工程加快推进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居民健康管理平台等项目建设,初步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智慧
9、教育”工程建成了教育综合管理服务、教师服务等四大核心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等各大中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智慧交通”工程完成了停车诱导系统、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交通决策仿真平台等应用系统,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及一数一源的交通基础信息库;“智慧昆山”市民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领域资讯和一站式交互服务,APP总下载量达75万次;市民卡进入“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行列,实现了社会保障、公交、银行、医疗、图书馆、超市等领域的“一卡多用”。2013年,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和张浦镇分别入选住建部国家智慧城市和智慧小城镇试点;2012年和2014年,昆山市两度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排名位列
10、县级市第一。5政务应用全面推广政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扩展,电子档案系统、电子签章系统、GPS土地动态巡查系统等一批应用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昆山”与OA系统实现联动,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性和及时性进一步提高,“中国昆山”连续四年获“中国政务网站领先奖”。政民互动渠道不断增加,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应用,“昆山发布”政务微博广场获“2013江苏政务微博十大飞跃奖”。信息资源共享取得初步成效,制订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政府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中心不断完善,四大基础数据库在多个部门的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11、,“一照一码”登记改革正式启动。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信用建设“一网三库一平台”及配套体系初步形成,昆山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药监信息平台、政法部门信息共享平台等平台完成开发并投入运行。 “十二五”时期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信息化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之处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程度偏低,四大数据库和数据交换平台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各部门数据共享意识不足,影响政府工作机制创新的进程。二是智慧城市管理缺乏统筹,全市统一、联动的应急体系没有形成,监控体系分离、综合平台缺失,智慧程度有待提升。三是政务服务平台、市民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层次较低,社区、
12、养老、健康等民生领域信息化相对滞后,信息惠民程度不高。四是互联网经济产业缺乏竞争优势,对推动昆山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迈上新台阶支撑作用不明显。五是“两化融合”促进转型升级力度有待加强,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内生动力和应用效果尚未充分显现,多数企业信息化水平停留在核心业务的单项应用等初、中级发展阶段。六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网三库一平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信用信息归集质量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二)面临形势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制造强国战略积极部署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入规模推广阶段,“互联网+”积极推进,“宽带中国”战略为各领域信息化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信
13、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信息技术领域创新不断,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加速融合,催生出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融合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日趋突出,以信息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网络经济迅速发展。2智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工信部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并将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抢占新一轮发展
14、制高点的最佳切入点。3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深化从目前城市发展来看,虽然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相对落后,智慧化水平较低,但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管理的精细度在不断提升,生活的便捷度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民生、政务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步深化。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已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未来智慧城市的总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1万亿元。4创业创新氛围日趋浓厚随着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发布,各地纷纷开展“互联网+”创业创新行动,积极探索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并提供放
15、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融资环境、加强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业创新氛围日趋浓厚。5“宽带中国”支撑经济发展“宽带中国”战略指出宽带网络是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壮大信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信息消费、发展“互联网+”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提升宽带网络速度与性能,有利于壮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利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流程再造和业务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降低宽带网络资费,有利于促进信息消费,加快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降低创业成本,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互联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指
16、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围绕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两个率先”的总目标,紧跟“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互联网+”行动步伐,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促进传统产业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打造新的产业引擎,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用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昆山市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为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昆山提供全面支撑。(二)基本原则(1)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推进跨部门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和应用
17、模式形成,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2)立足需求,注重效益。以信息化应用为牵引,立足需求,注重实效,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之路,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等现象。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聚焦各阶段重点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在实施中加强绩效评估,及时调整,增强实施及应用效果。(3)面向市场,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
18、力和创造力,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提高本地企业在建设智慧昆山中的参与度。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提升昆山本地企业对昆山信息化发展的支撑度。(4)以民为本,服务发展。始终把人民群众普遍受益、长期受益作为信息化推进的根本宗旨,突出信息化惠民服务功能。调动全民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人民群众信息能力,建设人人受益的信息社会。继续大力促进昆山智慧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与广大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化应用的广度与深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信息化成果。(5)安
19、全为先,有序发展。坚持积极防御与综合防范相结合,高度重视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风险隐患,健全多层次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监督管理水平,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昆山市信息化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化先行军和排头兵。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化水平大幅提升,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更加显著,信息化总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建成国内一流的智慧城市,成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引领者。信息基础设施目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
20、快速提升,接入能力显著增强,服务产业能力有效提升。到2020年,全面建成光网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比2015年末提高3倍以上,城市光网、4G等主要基础设施全市100%覆盖,5G网络在重点区域投入试用,所有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实现无缝覆盖;城乡居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0Mbps,家庭宽带平均接入带宽超过100M。信息产业发展目标。电子信息制造与软件等产业层次不断提升,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4000亿元,其中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产值超1500亿元,形成全国最完善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以
21、上。“两化融合”发展目标。“两化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信息化进入全面集成应用阶段。重点行业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达到80%,认定国家和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30家,国家、省、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试点企业200家。建成面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企业比例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达90%以上。社会信息化发展目标。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实质性提升。到 2020 年,全面建成智慧昆山,成为全国一流、国际先进、独具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城市。各项应用便
22、捷完善,各类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交通等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市民“一卡通”应用不断深入。教育服务平台覆盖率达到100%,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5%,社保卡发卡率达到100%。广电、电信双向业务进入实质性商用阶段,三网融合新业态基本形成。政府信息化发展目标。建成行政服务简化透明、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政府决策科学高效的政府治理典范。到2020年,市级政府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水平覆盖率达到100%,全市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办理率达90%,社会事务网上审批办理率达80%,市级机关数字档案室覆盖率100%。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得到充分
23、普及,政务部门间主要业务信息共享率达到85%以上,大数据分析在政府决策和服务中得到普及应用。三主要任务(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1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各大电信运营商,以信息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为引领,城域网建设、光纤入户、4G/LTE基站建设、WiFi热点覆盖等为重点,大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高速网络系统,建成千兆引领、百兆主流、领先全国的城市光网。深化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加快WiFi在热点地区、公共场所的覆盖进程,提高热点地区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加快电信运营商IDC机房建设步伐,支持电信运营商和企业开展云计算中心、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重点功
24、能性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数据存储和信息化服务能力。 2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工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现有工业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着力打造省工业信息基础设施“企企通”工程计划试点示范,支持电信运营商充分发挥自身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全市中小企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及各类工业企业提供 “网+云+端”的三级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关服务,满足其高带宽专线服务需求。组织开展大中型企业高带宽宽带专线服务,实现工业信息基础设施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实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推进软件服务、制造资源、标准知识的开放共享,培育社会化、共享式制造模式。3深入推进“三网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昆山市 经济 社会 信息化 十三 发展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