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docx
《赣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docx(7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序 言1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2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2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2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2改革创新焕发新活力4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4基础配套实现新突破5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6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6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8社会治理构建新格局9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形势和环境10第三节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分析12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基本原则及 2035 年远景 13第一节 指导思想13第二节 奋斗目标14经济发展更强14改革开放更广14城乡建设更美14文明程度更高15生态环境更优15人民生活更好15第三节 基本原则16第四
2、节 发展战略16产业强区战略16港铁联动战略17创新引领战略17改革开放战略17协调发展战略17第五节 2035 年远景目标18第三章 “十四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实施路径和重点举措18第一节 坚持产业根本, 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赣榆18一、 抓载体强投入,更深层次推进工业立区19二、 抓调整强融合,更高水平提升现代农业22三、 抓培育强特色,更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23第二节 突出海滨风貌, 建设特色彰显的美丽赣榆25一、做好空间规划, 突出管控引领25二、做靓海滨城市, 突出宜业宜居27三、做强特色城镇, 突出城乡互补28四、做美田园乡村, 突出强村富民29五、做优基础设施,突出功能提升 29第三
3、节 深化改革创新, 建设动能释放的活力赣榆32一、坚持上下联动, 全面深化改革32二、坚持机制推动, 激活创新要素34三、坚持全员发动, 推广数字技术35第四节 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山清水秀的绿色赣榆36一、加快绿色转型, 巩固环境质量水平37二、加强环境治理, 提升环境质量水平38三、守好生态本底, 保障环境质量水平39第五节 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更有温度的幸福赣榆40一、强化稳岗培训, 促进就业增收40二、强化优质均衡, 加快教育发展41三、强化医防并重, 提升健康水平43四、强化政策支持, 完善社会保障44五、强化体系建设, 弘扬文明新风46第六节 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和谐稳定的平安赣榆
4、47一、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提升依法治区水平47二、全面推进治理创新,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48三、全面推进风险管控, 提升安全防范水平49第四章 规划实施与宣传监督 50第一节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人大政协监督50第二节 健全完善规划体系51第三节 强化规划保障机制52第四节 建立规划实施机制52第五节 健全评估监督机制52序 言“十四五”时期( 2021-2025 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奠基的五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起步的五年,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 分重要。本规划根据中共赣榆区委关于
5、制定赣榆区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 在总结全区“十三 五”发展经验、研判“十四五”发展环境的基础上, 确定“十四五” 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支撑,是今后五 年赣榆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 纲领。- 1 -第一章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突如其来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 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
6、策部署,积极抢抓“一带一路”等重大战 略机遇, 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主题主线, 大力实施“工业 立区、产业强区”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强富美高”新赣榆建设, 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较好地完成了“十 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2020 年,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31.58 亿元,增长 0.2%。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 110.88 亿元,增长 0.6%;第二产业增加值 267.06 亿元,下降 3.1%;第三产业增 加值 253.64 亿元,增长4.0%。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十二五” 末的 14.78:48.62:36.60
7、 调整为 17.56:42.28:40. 16。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 30.2 亿元,增长 4.3%。经济发展迈向高质量。始终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 , 抓项目、促发展。新海石化四期、镔钢智能化料场、中碳能源、 诚泰车辆轮胎、润美新材料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聚力实 施“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三年累计完成产业投 入 500 亿元。突出“4+11+N”发展布局, 经济开发区获批江苏省 特色创新示范园区,柘汪临港产业区被认定为省级化工集中区, 海洋经济开发区完成区位调整,四大园区主阵地不断夯实,园- 2 -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达 85%,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区的 86%。新海石化、镔
8、鑫钢铁稳居全国民营企业 500 强。 推进镇 级工业集中区建设,镇级发展载体功能进一步增强。海头电商 园、柘汪棘荡农民产业园、墩尚临港自控设备产业园等特色产 业园区规模不断壮大。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高效设施农 业面积累计达 27.1 万亩,占比 26.4%。创成 2 个省级现代农业 产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实现市级农业产业园 区镇级全覆盖。沃田集团获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石桥黄桃” 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 98.5%以上, 监管覆盖率达 100%。2020 年农产品出口额超 1.5 亿美元,全省县区名列前茅。现代服务业扩面提效。电商产业 飞速发展,
9、全区注册电商企业 1593 家, 直播“网红”队伍 4000 余人,海苔等电商主销产品销量全国第一。交易额累计完成 370 亿元、快递上行量 1.9 亿件,呈现加速上升态势。获批农业农 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江苏省农村电商示 范县”。海头镇创成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荣获“中国淘宝镇” 称号,宋庄镇建成全国首家海鲜直播基地,柘汪等 5 个镇被阿 里研究院评为淘宝镇, 海前等 11 个村被评为淘宝村,大小盘等 7 个行政村被认定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蓝湾科技孵化 中心、紫菜电商产业园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赣榆临港物 流园获批省级物流园区,全区首家。全域旅游快速推进,初步
10、形成春赏花、夏赶海、秋摘果、冬滑雪四季宜游格局。秦山岛 旅游开发具备开岛迎客条件。青口潜园、宋庄丝路小镇开业运 营。- 3 -改革创新焕发新活力。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党 政机构设置实现优化协同高效,党委政府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农村综合、文化体制等领域改革扎实推 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稳步提 升。改革探索引领全省新模式。柘汪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顺利完成, 农村产权“三联四通”赣榆模式在全省推广。“殡 葬改革促进乡村文明新风”做法被评为全省现代民政建设优秀 成果。 “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落地, 区行政审批局正式运行。 集中行使 11
11、 个区级部门的 92 项权力,“3550”改革常态化。完 成全区 96.8 万亩的水价综合改革,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全 覆盖,通过国家级县域节水型达标建设验收。科创能力大幅增 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2 家,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 级 10 家、市级 21 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 158 家, 农业科技型企 业省级 20 家、市级 11 家。建成江苏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 个, 实施国家、省级农业科技项目 51 项。先后荣获科学技术 奖省级 3 项、市级 17 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实现国家卫生镇全覆盖。城市建成区
12、面积达 42 平方公里, 城市 化水平达 60%。人均道路面积 23.6 平方米,城区污水处理率 92%, 建制镇污水处理率 75%,行政村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 61.59%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3.52 平方米, 绿化覆盖率 40.64%。用水普 及率保持 100%,燃气普及率达到 95%。滨海新城建设步伐加 快。修编琴岛天籁片区控制性详规,完成“七通一平”等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加快推进,竣工栈桥、人行栈- 4 -道,新建港湾,擦亮海上新城名片。聚力打造 7 平方公里新城 核心区, 60 公里新城区“六横八纵”路网框架基本形成。建筑业 总部经济区加快推进,嘉会城、吾悦广场商
13、业综合体建成运营, 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建成投用,共享电单车进驻城区。黄海大道 通湖达海,环心海湖路实现贯通, 亲海近海特色更加彰显。建 成 11 个连片住宅区,新城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加快融入主 城步伐。破题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整治建成区内 542 栋单体楼、 66 个无物管小区。实施二道街片区、狮子口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项 目,征收面积达 97.6 万平方米。 实施新型小城镇“九个一”工程, 宋庄镇获评中国最美村镇生态宜居成就奖。 黑林小芦山省级特色 田园乡村建成,班庄前集特色田园乡村获得省级命名。全力改善 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农房 8000 户,厉庄梧桐居、石桥韩口 滨海特色渔村等新型农村社
14、区加快建设。农村无害化改厕普及率 达 99.6%;疏浚县乡河道 45 条 188.04 公里,整治村庄河塘 30 处, 建成 3 个“水美乡镇” 、8 个“水美村庄”。基础配套实现新突破。赣榆口岸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赣 榆拥有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港区防波堤二期、10 万吨级航道 延伸段等项目序时推进。赣榆港区累计完成吞吐量 9000 万吨、 集装箱 22 万标箱, 其中本地临港工业比例约 60%。242 省道苏 鲁交界至青口段、 402 省道赣榆西段、 267 省道赣榆段、 204 国 道至赣榆火车站与 242 省道连接线等工程建成通车,等级公路 达到 2770.6 公里。获评省级“四好农村
15、路”示范县。连盐铁路、 青连铁路建成通车,青盐铁路赣榆站综合客运枢纽投用。500 千伏核电三期送出、220 千伏北部电网加强、110 千伏怀仁变和- 5 -欢墩变等工程建成投用。完成柘汪河挡潮闸拆建、范河河道疏 浚、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开工建设国家水土保持、高效节 水灌溉等工程 7 个。全面关停农村小水厂,建成莒城湖水厂, 主干管网进镇入村,实现城乡供水“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 同服务”。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致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创成国家 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1 个镇和 7 个村创成省生态文明示范 镇村。压实“河长制”“湾长制”“断面长制”责任推进机制,强化 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饮用水水
16、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水比例达 100%;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及 7 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类,地 表水国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类水比例达 100%。新城污水处理 厂建成投运,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完成城市建 成区沙汪河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建成 263 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 实施小塔山水库饮用水源地整治, 青口河莒城湖饮用水源地规 范化建设通过省验收。压实镇大气污染防治属地职责,建立空 气质量“点位长”制度,空气质量不断提升。 15 个镇建成 PM2.5 监测设备,实现 24 小时视频监控全覆盖。整治燃煤锅炉 856 家。实施全天候、全区域秸秆禁烧模式。 PM2.5 浓度持续保持 下降趋势,2020
17、 年为40.3 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逐年提高, 2020 年达 80.3%。开展固废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危险废物 焚烧项目建设。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划定农用地土壤环 境质量类别。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思想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主义 价值观深入人心。全省首家县区级乡贤馆开馆运行。乡“理”- 6 -乡亲宣讲团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现 代乡贤方敬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全国劳动模范、江 苏时代楷模钟佰均被中组部中宣部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殷自玉家庭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卢干景获评江苏“最 美基层干部”。区融媒体中心率先在全市挂牌成立。组织“百 名媒体记者
18、看赣榆”大型新闻行动,赣榆人、赣榆事在人民日 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省市级主流媒体频频展现。联合新 华社制作推出不眠网红镇全网播放量达 3 亿次,新华社日 文专线刊登徐福节报道,春节百岁老人发红包的暖心故事在央 视新闻联播播出, 乡村大世界用 85 分钟时间展示赣榆 紫菜丰收节, 航拍中国走进秦山岛,朝闻天下沙河姐 姐放弃高考捐骨髓救弟弟、5 岁萌娃拾金不昧警察手写奖状予 以表扬,经济日报首次全网直播县区级活动,赣榆美誉度和影 响力不断提升。全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 盖。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检。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全民共建共享文化成果。“十三五”期间,年送书下乡 2
19、万册 以上,免费送戏下乡演出 150 场以上、送电影下乡 5000 余场。 承办全国健身锦标赛总决赛暨世界健身锦标赛选拔赛等省级以 上体育赛事 10 余场次。被授予“中国拔河运动先进单位”“中 国拔河之乡”荣誉称号。文化创作硕果累累, 渔家鼓声获 省“五星工程奖”表演艺术类金奖,快板抗日山获首届中 国曲艺之声曲艺大赛铜奖,纪录片抗日山入选省“五个一 工程”奖,微电影孤胆英雄宋继柳荣获亚洲微电影艺术节 “金海棠奖”,大树成荫获省紫金京昆艺术群英会优秀剧- 7 -目奖, 与京剧小戏指尖暖流入围文化部戏曲剧本孵化计划。 鲁迅文学奖作家首次采风赣榆,出版散文集山海神韵。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坚持以人为本
20、,富民优先,社会事 业不断取得进步。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低收入人口义务教 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2020 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3.8% 、 6.4%,城乡收入比不断下降。新增城镇就业 5.5 万人、农村劳 动力转移就业 4.2 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保 扩面持续推进,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 五险征缴稳步提升。“十 三五”期间, 养老保障综合覆盖率达 97.9%,共征缴各项社会保 险费 32.3 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 160 元/人月,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 630 元/人月。建设农村公益性 公墓 20
21、 处, 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实现乡镇全覆盖。区人民医院 创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全市县区首家。创成省级示范乡镇卫 生院 16 个。建成区人民医院医共体和区中医院医共体。异地就 医定点医疗医院联网覆盖率 100%。被评为江苏省基层卫生十强 县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现代化建设水平苏北领先。先 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省促进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等。新建赣中教育集团新城校区、经济开 发区小学、塔山小学新校区、柘汪小学南京路校区、海头中心 小学新城校区,实施实验小学、黄海路小学、青口小学、城头 初中、特教校、赣榆中专、素质教育基地等改扩建工程,城乡 学校布局更加优化。义务教育标准
22、化学校占比达 100%,义务教 育巩固率达 99。拥有四星级高中 6 所, 全市第一。赣榆中专- 8 -创成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新建镇公办中心园 6 所,新改 扩建公办村级园校舍 1.38 万平方米,实施 15 所公办村级园新 建工程,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水平不断提升。公办及普惠性民办 幼儿园占比 97.3%。学前一年入园率、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 100和 98。全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社会治理构建新格局。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建设, 区 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投用,社会治理联动水平有效提升。纵深 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涉黑涉恶违法行为,群众的 安全感与满意度不断增强。
23、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形成以社 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 联动”机制,促进基层社会和谐善治。建立“一委三会+”基层 治理新机制,新乡贤助推乡村治理创新经验荣获“江苏省基层 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奖”。精准防控、有效救治,新冠肺炎防控 实现医院内疫情“零传播”、医务人员“零感染”、确诊患者“零 病亡”,累计集中收治留观 119 人, 3 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选 派 9 名护理骨干支援武汉。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策略,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安全责任链条。持续健全完善“三位 一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委办实体化运行, 先后印发赣榆 区安全生产约谈制度赣榆区领导干部安全
24、生产责任制实施 办法等文件, 22 个重点部门独立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 30 个单位增挂安全管理科。制定区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 工作清单。加快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构建全区“1+45”应急救 援预案体系。扎实推进“1+28+1”专项整治、违法违规“小化工” 百日专项整治等行动。按照“八个见底”的要求排查各类生产经- 9 -营单位 75875 家, 累计关闭取缔“小散乱污”企业 285 家,停产 整顿 287 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狠抓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严格监管执法,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总体来看,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 峻形势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赣榆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赣榆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第十 四个 规划 三五 远景 目标 纲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