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莲都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都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莲都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2021.12.17前 言“十四五”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农业农村行政管理体制重大改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在全国率先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省和新时代美丽乡村,
2、率先基本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没有实现加快发展也是一种风险,没有追求实现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决心和胆略更是极端危险”的理念, 立足“生态是最大优势、发展是最重任务”的基本市情,推动乡村跨越式发展,争当全国领先的品质农业示范区、花园乡村先行地、乡村振兴排头兵,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莲都区作为丽水市 “首善之区”,牢牢把握莲都市区一体特殊体制,肩扛重任,确保农业产业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十四五”时期,莲都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农业农村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
3、“重要窗口”建设,以“莲都作为”落实“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勇当全市“发展头雁、创新标兵、实干先锋”,加快农业农村事业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好基础。为确保核心任务如期、高质实现,特编制莲都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规划以高质量绿色发展贯穿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把自身发展放在“两个大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两个一百年: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
4、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空维度来统筹谋划。规划期限2021-2025年。规划主要依据如下: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浙江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制定丽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丽水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大力推进跨山统筹全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丽水市莲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莲都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莲都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7-2026)莲
5、都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5年)其他规划及政策文件目 录第一章 规划背景1一、“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1二、“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形势8第二章 总体思路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第三章 主要任务16一、聚焦科技赋能,打造生态高值的现代农业示范区16二、聚焦品质升级,打造业态繁荣的花园乡村先行区32三、聚焦城乡融合,打造共富共享的乡村振兴样板区45第四章 实施保障57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57二、突出规划引领,注重分工协作57三、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农业投入57四、加强依法行政,构建法治环境58五、强化监督考核,落实奖惩机制58 第一章 规划背景
6、一、“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主要成效“十三五”期间,全区农业农村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聚焦生态精品农业、美丽乡村、脱贫攻坚、村集体消薄等重点任务,推动了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发展。莲都区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全省首批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省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省先行
7、创建区、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区等省级以上试点。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2亿元,总量全市第一,自2015年以来年均名义增长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65元,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同比增长7.5%;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2685元,同比增长14.5%。图1-1 2016-2020年莲都区农业总产值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一)多元业态持续发展,乡村产业全面壮大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十三五”期间,莲都区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立足区域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深入推进传统产业调量提质,不断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形成
8、了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山茶油、畜牧业六大传统产业和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2020年,区委区政府提出重点发展“茶叶、蔬菜、精品水果”三大主导产业、“莲鸭共生、畜牧业”两大特色产业以及“莲都山超”特色增收富民产业的“3+2+1”农业农村产业布局,并明确“五个一”“五个动”的工作机制,促进了农业产业进一步迭代升级。2020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8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0.68亿元,林业产值2.76亿元,牧业产值7.05亿元,渔业产值0.8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8亿元。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莲都区以碧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大力推进“两
9、区”(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在“两区”平台基础上,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老竹镇国家级农业特色强镇)。立足4万亩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园区农业基础配套设施齐全,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全环节升级和全链条增值,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业龙头企业3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共696家,其中有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5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产业化经营者的密度全市最高。绿色生产体系逐渐形成,建立了完善的废弃农药化肥包装物和废弃农
10、膜回收处理体系,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初步建成了形态高端、循环高效、三产融合、四化同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主体不断壮大。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抓手,在全区深入实施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计划,使各经营主体实力得到提升。截至2020年,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3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24家,区级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9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8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家庭农场达993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4家,市级绿色示范性(休闲性)家庭农场44家。农业品牌更具特色。全区累计建成“丽水山耕”合作基地145个,“丽水山耕
11、”背书产品210个,“丽水山耕”营销网点60家。全区培育省名牌农产品6个、省名牌产品4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2个,累计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154个,生态精品农产品240个。“丽水枇杷”“处州白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农旅融合蓬勃发展。念好“山字经”,大力发展山居、山耕、山货、山景,推进“红绿”融合、农旅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累计创成A级景区村70个,建成省级美丽牧场12家,创建休闲观光农业点61个,休闲家庭农场13家,农事节庆活动基本实现“一乡一节”。全区累计培育农
12、产品旅游地商品生产经营主体150个,农产品旅游地商品166个,农产品旅游地商品销售总额38.7亿元。新增农产品商标127个,母子品牌36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从2015年末的42.8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4.76亿元,乡村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农业安全有效保障。牢守安全底线,统筹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防疫安全、农业生态安全等农业领域安全工作,成功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动植物防疫水平有效提升,创新提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96349”工作法获全省推广。农业生态底色更足,多层立体生态养殖被写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养猪上楼”入选农业部“五大
13、治污”模式。注重绿剑执法护农品牌打造,获评全国农业综合执法示范窗口、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优胜单位、丽水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称号,连续5年取得丽水市农业行政执法年度考核第一名。执法办案成绩优异,获评全国农业行政处罚优秀案卷3个,省级优秀案卷5个,市级优秀案卷9个,并多次在全省农业执法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二)美丽乡村持续推进,农村风貌显著提升提升农村颜值,乡村建设走进“新时代”。莲都区连续11年被评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2019年创成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区,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领域最高荣誉。全区统筹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六边三化三美”六边三化三美:“六边”指公路边、铁
14、路边、河边、山边、城边、村边;“三化”指洁化、绿化、美化;“三美”指城美、村美、房美。等一揽子工作。2020年完成整治点位2845个,完成6个村“一村万树”建设。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培育一批”,以每年推进总任务村数25%左右的进度,梯次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创建,全区累计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7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18个,建成6条美丽风乡村景线;累计创评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98个、精品村27个;创建市级花园乡村23个、花园乡村精品村8个;新增美丽庭院2527户,累计创建户数达14134户,占比达13.55%。补齐生态短板,村居环境迎来“新风景”。坚持从乡村生态、
15、人居两个环境整治着手定向发力,推动生态更和谐,乡村更宜居。生态建设方面实现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多年达到90%以上,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发展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城市。人居环境提升方面推动全区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同时斩获省级考核优秀。“十三五”期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建制村全覆盖,已建成污水设施全部完成运维移交,完成大港头镇、雅溪镇、同心新村“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建制村全覆盖,连续4年获得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通报表扬,积极探索垃圾“上门取件”模式,共有136个村实行农村生活垃圾上门收集,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村189个
16、(含8个城中村、5个拆迁村),巩固提升分类薄弱村53个,分类覆盖率达90%,回收利用率45%、资源化利用率9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累计改造农村公厕484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传承乡土文化,莲都乡愁涌现“新记忆”。“十三五”期间,莲都区坚持“一村一特色”定位,持续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引入资本“活水”,上演“古村复活计”,取得了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目前全区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31个,累计实施重点村5个、一般村25个,完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13个,下南山村、西溪村获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绩效评估优秀。欢庭南山、孝道
17、官桥、红色新陶等一批具有莲都古村落特色的美丽村庄,正让莲都乡愁不断涌现出“新记忆”。(三)富民强村持续实施,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深入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发展理念及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扶贫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工程,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1260元增长至2020年的30365元(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收入绝对值连续24年全市第一。低收入农户由2016年的32202户55851人减少到2020年的9911户14003人,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685元。富
18、民画面愈发生动。围绕富民产业,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挖掘促农增收“金钥匙”。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做强水果、蔬菜、食用菌、畜禽、茶叶、瓯柑等传统主导优势产业,推广覆盆子、高山蔬菜等高效特色小品种农业,推进笋竹、油茶等高效生态林业发展,推行“养猪上楼”“十箱万元”等促农增收模式,创新培育润生苔藓、轩德皇菊等特而精的农业种植产业,将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做成带动农民增收大产业。积极推行“创业+技能”培训方式,精准开展生态农业、农旅融合等培训,用好农家乐民宿、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致富“新三宝”。2020年,共完成9302人次的培训,农家乐民宿营业总收入2.47亿元,实现网上农产品交易额2.57亿
19、元。强村格局更加稳固。始终把“消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建立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调整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与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健全第一书记(指导员)“十个一”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注重造血,以股份红利“造血”,有效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540万元,投资义乌莲都山海协作“消薄”产业园项目和购买古堰画乡商住用房项目,年收益达360万元,其中收益的20%用于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盘活资源,以公开租赁、承包经营等方式盘活村级会堂、闲置学校、小水电站等物业资源,实现资源活化、资产增值。2020年,全区208个村年总收入达到1.1
20、7亿元,年经营性收入达到4630万元。其中年总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村19个;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的村有14个,年总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村126个。安居梦想全面点亮。全面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深入调查,开展摸底工作,设立“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指挥部,多个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工作人员。搬迁政策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审议,部分安置小区建设方案已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累计建成农民异地搬迁安置小区(点)26个。(四)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乡村活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推动农村各项改革集成聚合,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21、城乡融合体制、农村金融体制、“三位一体”农合联等改革。以“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项目为抓手,扩大数字技术在乡村各领域广泛应用,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初见成效,乡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得到巩固。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被列入全省整县制推进试点。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乡镇
22、(街道)全覆盖,完成208个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共核实农村集体资金8.42亿元、资产12.39亿元,资源面积184.93万亩,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持续清理整顿空壳合作社,完善合作社有序退出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委托第三方开展空壳社注销上门服务,用市场化形式推动注销工作。列入试点县以来,共清理注销空壳社112家。新增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性
23、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3家,区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2020年申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家,申报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监管与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绽放活力。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互联网+”农业服务,全面提升莲都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水平。积极探索具有莲都特色的数字农业发展模式,依托“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不断发展壮大数字农业。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幅提升农产品互联网营销能力,农村“创客”、直播带货异军突起。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丽水山耕”数字化平台项目入选全省数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莲都区 农业 农村 现代化 十四 规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